贵州省兴义中学 贵州省兴义市 562400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扶贫先扶智。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大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贵州;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农民工总人数将达到2.9亿,比上年增加691万人。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2.9亿农民工中,外出农民工1.7亿人,比上年增加213万人,增长1.3%。贵州地处山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贵州的人均GDP全国排名倒数。贵州在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20万,占全省户籍人口的22%,占比高居全国第一。农民工既是现代城市的建设者,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子女教育问题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扶贫先扶智。在贵州农村,几乎所有青壮年都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已然是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贵州农民子女教育情况。
一、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环境分析
(一)社会环境
农民工子女年纪较小的时候一般都在农村长大,在高中后阶段进入城市生活,城市的生活习惯、邻里关系、人际交往都与农村有很大的区别,最为突出的是“人情味”。贵州农村,民风淳朴,邻里之间经常互帮互助,或许这些农民工子女在老家的时候虽然缺失一些父母的关爱,但很多的留守儿童都是邻里之间关心下长大,相对于城市,有更多的安全感。而高中阶段进入城市后,父母忙于生计,疏于关心,甚至有些父母外出务工几年都不回一次家,农民工子女更加缺乏安全感。
(二)学校环境
农民工子女进入高中后,在受教育过程中,由于认知差异,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甚至是一些的不公平对待;在高中阶段,农民工子女占比相对较小,城市孩子往往成群结队,在学校的人际交往环境上,农民工子女相对处于弱势群体,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经济上,农民工子女往往不够宽裕,与很多城市孩子的大手大脚比起来,农民工子女的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在课外活动、艺术节、校运会等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上,很多项目,农村孩子见都没有见过,更谈不上取得好成绩。很多的学校环境,都给农民工子女在学校与人交往时带来较大的难度和障碍。
(三)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大部分农民工家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教育方式往往比较简单,很难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引导。更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几年见不到父母,更谈不上家庭教育。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期,而这个时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到学生正常发展。
二、农民工子女高中阶段受教育现状分析
(一)家庭教育
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整体偏低。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只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人格培养和心理健康。再加之家庭学习氛围欠缺,父母对孩子不能起到很好的榜样作用,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等方面缺乏科学引导。
二是大部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交流较少。一些农民工常年在外务工,一年难得有几次真正和孩子面对面的交流;就是在本地的农民工往往也是起早贪黑,与娃娃见面少;寄宿制的学校,学生能与父母见面的机会就会更少。家长和孩子缺乏情感交流,导致孩子在处事能力,心智成长方面相对比较缓慢。
三是很多农民工家长教育观念比较落后,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对于孩子出现的问题常使用打骂的教育方法,对于问题严重的学生就放任不管。现阶段的高中生很多还是独生子女,部分家长对孩子比较溺爱和放纵,进入高中阶段后,很多学生知识和见识方面都远超父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很多已没有太大的作用,这个时期的很多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基本已是力不从心,几乎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学校。
四是部分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堪忧。在贵州农村,很多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跟着爷爷奶奶过,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中缺乏父爱、母爱,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胆小、自卑、孤僻、社交能力较弱,在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方面有所欠缺。据报道显示,贵州留守女童受到不法分子性侵的案例不在少数,这些孩子的心灵更是受到严重的创伤,导致严重的心理疾病(抑郁症),由此导致自杀是案例也不在少数。
(二)学校教育
一是入学方面。在贵州省各地区都专门出台有相关政策性文件,保障农民工子女入学。很多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入学都开设有绿色通道,比如在贵州省黔西南州的高中招生计划中就开设有“配额生”“民族班”“新市民班”等专门针对农村孩子的招生计划,录取分数往往比统招线要低很多,让更多的农村孩子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二是在资助方面。贵州省有较好的学生资助政策,基本能保障家庭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三是在教育方面。在贵州省,高中寄宿制学校居多,学生与家长的见面交流机会更少,需要老师付出更多来陪伴、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但是,由于贵州各地区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配备、资源分配等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大一部分农民工子女没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教育,以至出现部分学生不适应高中生活,出现不合群现象,更有一些极端的现象发生(自闭、抑郁、自杀、暴力等),学校教育的欠缺是以上部分问题的导火索,在教育扶贫方面应更多关注学生在学校受教育情况。政府应加大投入,帮扶这一部分弱势群体。
三、应对策略分析
一是重视家长会。家长会是学校和家长达成教育共识、统一教育方向的有效途径,所有老师都应当重视家长会,并在家长会召开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利用好家长会的桥梁作用,让家长了解学校教育,了解高中教育的特点,知道家长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与学校共同努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家校共育。同时也要丰富家长会形式,比如班级交流、专家讲座、视频会议等形式召开家长会。比如很多家长在外打工,根本就无法参加线下家长会,这个时候就需要班主任或学校组织召开线上家长会,方面在外务工的家长。
二是全方位关心学生。有的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实行包保责任制,把部分农民工子女分配给指定的老师,由这些老师一对一负责,全方位的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社交以及和家长保持紧密联系。这样的全方位负责学生,让学生有了归属感、安全感,能更快更好的融入学校生活,更好的适应学习环境。据统计,我校有60%的学生经过这种包保责任制后,与老师的感情拉近了,与家长的沟通更畅通了,学习成绩普遍有所提高。
三是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制度,互相沟通,是加强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仅仅依靠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充分发挥家庭教的辅助功能。农民工家庭,由于家长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在孩子成长方面的教育指导往往方法比较欠缺,这个时候就需要学校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建立科学合理的家校联系制度,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让他们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关心,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扶贫。
综上所述,做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全社会都要关注的大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老师、家长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雪, 李健美.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研究[J]. 法制与社会:旬刊, 2012.
[2]史昭乐. 贵州省进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研究.
[3]王傲, 张馨, 严如月,等. 新生代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C]// 劳动保障研究会议论文集(五).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