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兴素建设工程有限公司云南瑞丽 678600
[摘要]农村雨污分流是将来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手段之一,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以及人居环境。本文通过对雨污分流技术的概念及建设模式的简要介绍,并阐述此项工程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同时,通过项目案例应用介绍农村雨污分流的实际应用,为其他地区农村雨污分流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处理
[引言]伴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随之产生的污水量持续增多,对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农村污水整治的思路通常是雨污合流的方式,但是,此种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端,并且污水治理效果也不理想,同时会加重污水处理厂的工作压力。因此,农村地区实现雨污分流模式已是迫在眉睫。雨污分流模式将污水通过单独的管网收集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加以处理,待处理达标后进行回收利用或者排放,不仅提升了农村污水治理效率和质量,更好的推进“美丽乡村”的建设进程。
一、雨污分流系统的介绍
随着时代的进步,在农村实施雨污分流系统势在必行,下面将雨污分流系统的概念及实施的重要意义介绍如下:
1.1雨污分流概念简述
所谓雨污分流,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污水与雨水分开收集并输送,最后经过集中处理或者回收利用的排水模式。雨污分流技术为为后期农村集中污水处理提供了先决条件,为雨水收集利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1.2农村地区实现雨污分流的意义
农村地区实现雨污分流,是民生工程,是民心所向,其实现的重要意义主要有:
1.2.1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和减少地下水污染
农村产生的生活污水主要是来自于厨房及卫生间,绝大部分农村无市政管网配套设施,造成污水横流,通过地表渗透污染地下水源。通过雨污分流技术,可以有效的将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统一收集到到管网系统,通过特定的集中污水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从而大大地提高当地的生活环境,减少地下水污染。
1.2.2降低污水处理的工作压力
通过单独的雨、污管网还可以有效控制污水中雨水的含量,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设施处理污水的工作压力。
1.2.3提升水资源的回收利用率
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可以用于市政绿化或农田浇灌用水;经过雨水管网收集的雨水经过工艺处理后,用于鱼塘或牲畜饮水水等,,因此,极大的提升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二、雨污水分流的管网主要的建设模式
2.1污水管网的布置模式
雨污分流模式,必须根据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加以合理设计,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最大程度上优化资源配置,杜绝因建设不合理而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出现。采用何种污水管网及管材,首先要勘察清楚村寨的地理位置,周边水环境的情况,地势情况,同时,重点查勘村民居住密度情况。根据村寨的具体情况,划分成不同的污水处理区域,并将这一区域居民产生的污水通过管网加以收集,将其汇流至独立的污水处理设施或者生态氧化塘进行有效处理。
在市政雨污分流技术上,主要的污水管网布置模式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2.1.1分区式布置模式:此种模式适合在一些分区较为明显的村寨中实施,比如村寨地势高程比较明显的,或者占地较大,跨度较长的村寨,再或被高速公路、铁路或者河道隔断的村寨,类似情况根据现场分区单独设置。计算污水处理规模,选用合适的管材、管径,分开布置相应的管网,而后再将各个分段当中的管网有效合并,待处理达标后,进行排放或者加以回收利用,此种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整体污水收集效率;
2.1.2分点式布置模式:此模式适用于人口较少,村寨占地面积较小,且人口零散分部的村寨。此模式可根据相对集中的几户进行污水收集,然后设置污水简易处理设施,然后将各个污水点的出水汇至污水干管进行传输,这种模式能高效展开污水收集,由于该模式随着覆盖面积以及设置点的数量的增加,相应的投资成本也将会有大幅的提高。
2.2雨水管网的布置模式
结合城市雨水管网的布置模式,农村雨水管网的布置主要有以下几点:
2.2.1在人行道中间或道路一侧布置雨水管网
雨水管网通常设置在街道中间或者一侧,考虑雨水管道施工及检修对道路交通干扰较大,尽可能布置在绿化带或人行道下,并注意与地上树木及构筑物保持一定的横向距离,遵循就近排放的原则,依据地形地势自然排入沟渠。
2.2.2道路一侧或者两侧设置雨水沟渠,并设置沟盖板及检查口
根据农村主要道路现状,道路一般较窄,且道路两侧分别建设农村宅院,因此,在农村最常见雨水管网布置就是在道路两侧设置雨水沟,并加设沟盖板,按规范距离设置隔断布置沉沙池,定期对沟渠进行清掏维护;
2.2.3村寨外围设置雨水截水沟
由于农村周边基本上都是基本农田,加之地势平坦,到了雨季,会出现洪涝的现象,为防止村内被田间雨水倒灌入村内的现象出现,一般在村外设置一道雨水截水沟,村内雨水沟与截水沟相连通,并控制出水口的高程,同时在出水口处设置拍门,防止截水沟内水倒灌进入村内。
以上是雨水管网或沟渠的常规方法,具体采用哪种模式,需要因地制宜,全方位衡量。
三、项目案例应用介绍
3.1项目背景
瑞丽市银井棚改项目位于瑞丽市银井村,该项目包含整个村寨的市政配套设施项目,其中包含雨污水分流排水工程。在改造前:村庄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导致村庄内部现状生活污水随意自然排放,对环境污染较为严重;村内交错纵横布有许多小沟渠、鱼塘,雨水系杂乱不成体系,居民住宅外的排水沟基本为堵塞状况,雨季时容易造成淹积水情况。
3.2污水管道布置方案
根据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技术标准,结合银井寨子的具体周边环境及条件,在区域内上位规划的指导下,制定了符合村寨污水管网布置方案。因S234省道贯穿村寨,故以省道为线,分区设置两侧区域污水管网。
北侧区域依托道路布置污水管,将道路沿线各纳污范围内的污水收集后排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后回收利用或排放至喊散沟渠内,待后期条件成熟后通过提升泵站,将污水打压至进入第三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南侧区域人口较少,呈条状分部,故在此区域单独进行污水管网布置;因南北两侧因省道及喊撒大沟进行阻隔,污水管合并实施较困难,故在南侧区域设置一处生态氧化池,单独处理后的水源用于稻田灌溉。
在管网选择上,每户的污水由dn110 PVC管进行出户排放收集,然后相近的5-6户住户排至dn200 PVC管中进行集中转输,最后由主路上的dn300 HDPE管集中收集至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中进行处理。主干管网按照2‰的纵坡延道路一侧埋设,根据村寨地势高程进行管网布置。
3.3雨水管道布置方案
雨水系统采用就近排放的原则,并充分考虑该地区的自然条件及原有设施的利用,依托地势布置,雨水沟渠汇水面积根据地形划分,计算雨水沟渠的尺寸,S234省道北侧区雨水排至喊撒大沟,最终排向瑞丽江;南侧区雨水沟渠接至农灌沟。设计区域内雨水收集设施为沟渠形式,沟渠纵坡采用3‰。银井区域内雨水主要通过喊撒大沟排走,故应以喊撒大沟的防洪标高为控制标高,在出水口设置雨水拍门,防止洪水倒灌。根据当地建筑材料情况,排水沟采用砖砌盖板沟的形式。
目前该项目已经到了实施收尾阶段,对整个村寨雨污分流系统改造效果比较理想,解决了污水散排横流的现,有效的提升了该村寨的整体人居环境。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总结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在农村实施雨污分流,可以更好的降低污水对自然环境的危害,有效的提升了农村的人居环境,提升了水资源的利用率。因此,农村地区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创造出更加优异的雨污分流模式,同时,地方政府也要大力支持农村雨污分流工程的开展,提升农村居民减少污水排放、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更好的建设好“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王乐.农村地区推行雨污分流的意义及建设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18(15):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