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市三元区第二实验学校
【摘要】: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阅读和理解的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通过教学阅读非连续性的文章,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
引言:非连续阅读是一种以文字、符号,或表格图形、图文结合、视音频等呈现的非连贯的文章为基础的一种阅读方式。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许多教师对非连续课文的阅读并不重视,有些教师甚至直接忽略。由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因此通过有效地开展非连续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以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概念界定与特点
(一)非连续文本的概念界定
连续的文本是一种具有高度连续性的文本,有时还可以用来表示连续的句子或段落。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图片、表格、手册、广告标语等文本内容较短或以非文本形式呈现的资讯。语文中的非连续文本与散文、小说、议论文等常见体裁存在显著差异,它在教材中通常以辅助教学形式呈现,例如课文中的插图、表格、示意图等,文本间的形式关联性相对较弱,但内在含义又存在密切关联。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最普遍的非连续文本是课文插图,这些插图能够辅助课文完成文字含义表达,直观呈现阅读内容,使读者既能感受到新奇,又能在阅读中培养兴趣,爱上阅读、高效阅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阅读索养。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非连续文本是一类结构不连续但内涵联系密切的阅读文本。
(二)非连续文本的主要特点
(1)综合性强。非连续文本阅读能有效拓宽语文阅读范围,使学生不仅能把握语文的人文性与文学性,更能有效把握语文的工具性。学生通过非连续文本阅读将把握多学科知识,理解生活中的常见非连续文本,如路线图、地图、说明书、广告等,进而实现综合性阅读目标。
(2)实用价值高。连续性文本的阅读通常需要阅读者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及较高的阅读能力,例如小学生阅读《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必然遇到很多困难,而非连续文本通常是一些具体化的内容,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较好地把握主要信息。例如,小学生在阅读《小蝌蚪找妈妈》就是借助插图来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并了解小蝌蚪成长的过程。
(3)覆盖范围广。非连续文本的内容与信息受到语文学科的限制较少,天文、地理、科学、人文等内容都被广泛蕴藏其中,这使非连续文本的阅读能更好地拓展学生视野,提升学生对综合知识的认知与积累。
二、解锁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钥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2年版)》在第一学段(1-2年级)的阅读与鉴赏第2点中提出“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并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第5点中提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新课程改革对现代教育教学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由于各学科具有自身的学科核心素养,因此,学科核心素养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而小学语文的核心素养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并注重对文化的理解与继承。但,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加强对阅读的关注。由于阅读是学生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语言的组织与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的探究。
钥匙一:课内教材——挖掘教材因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并能够把自己的独特理解与方法交给学生,从而有效地引导学生。
1.巧用插图
统编版新教材中的内容文质兼美,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提供了凭借和素材。如: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每一课的拼音内容都配有编者们精心安排的精美插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生到插图中寻找这一课中需要学习的拼音,把枯燥难懂的拼音教学课变得生动有趣。
2.巧用连环画
在精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助文中的连环画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例如:统编版小学语文第一册教材中《小壁虎借尾巴》《咕咚》等课文都可以巧妙地借助连环画进行说话训练,从而利用图文结合方式了解课文内容,找出相对应段落,进而达到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提升。
3.巧用示意图
根据示意图用自己的语言对课文进行复述,这对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很好地促进作用。如:统编版小学语文第四册教材中的《蜘蛛开店》就可以根据示意图把每一个环节串联起来讲故事。
4.巧用表格
在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的“识字加油站”中出现了表格,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因素要求学生阅读表格信息并引导学生在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这个过程,就是提升学生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的好时机。其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本文中的一些要点列在图表中进行阅读。通过对数据和图表的分析,既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直观的了解,又能节约阅读时间;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核心语言素养。
钥匙二:课堂情境——创设有趣活动
小学阶段,大部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经常从表面上看事情,而运用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归纳总结能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创设与非连续性文本相关的有趣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与学习。例如,教师在写作课中可以利用车票信息,让学生先讲述自己和这张车票的关系——什么时间和谁去哪?路上看见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欣赏了哪些不一样的风景?进而引导学生写“日记”或者“一次难忘的经历”等。除了车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产品说明书、食品包装、快递单、路线图等分享所见所闻所感。坚持每周一次或者每日课前五分钟的分享活动,相信学生不仅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了学习兴趣。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是一种很好的辅助具,教师用起来方便省时省力,让课堂更生动有趣,也更有效。
钥匙三:课外教材——迁移物件信息
语文的阅读涉及到了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学的实质与目的是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发展非连续性阅读有助于增强学生将语文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例如,产品手册、广告牌、车票、食品包装说明、快递单以及电器等各类说明书都是典型的非连续性阅读,教师要充分利用生活中典型的非连续性物件信息,引导学生进行学法迁移,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快速地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丰富生活经历,让语文学习能力服务于生活。学生也可以在写作过程中充分利用非连续性文本提高学写作水平,从而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为学生的基本素养的培养创造了有利条件。
结语:
总之,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语文教学模式,采用了与以往存在很大不同的教学方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非连续性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加注重自身教学的教学效果,以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而进行有效地教学。
参考文献:
[1]张润柳.图表式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策略及其微课设计[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
[2]李裕溶.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初探[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9 (20)
[3]陈会婷.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现状与策略探索[J].语文课内外,2019 (15).
[4]汪静东.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研究.[J].名师在线,2020(2):51-52.
[5]牛桂莲.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教学策略研[J].[1]甘肃省临洮县养正小学, 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