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7-29
/ 3

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

舒杉杉

贵州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贵州 贵阳 550025

:本篇文章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出发,仔细地运用了政治文化的基础理论,从政治文化的定义、内容、特点、核心要素、功能及其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分析和研究了中央领导人意识形态建设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并且根据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亿万人民群众的领导人,在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巩固和发展政治文化方面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共产党;意识形态建设;政治文化;意义;措施

引言

政治文化是社会成员等政治行为主体在长期的政治社会化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直接影响人们政治行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过程和心理特征及其结果。探讨和研究中央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对于我们进一步把握意识形态建设规律、促进我国政治文化发展、凝聚党心民心、增强党和国家的合法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1]

1. 政治文化的一般理论概述

(1)政治文化的定义

政治文化的行为主体一般是以国家、党为核心的政治行为主体,包括公民集体、国家与政府、公民个体、政治家等,其动态表现就是政治行为主体在社会政治思想指导下的的实践活动,具有集体主义的特征。并且,政治文化并不是实体的,它是抽象化的内容,是一套完整的政治体系在我们脑海中的实际反映,客观的政治体系随着社会实践的进行在我们脑海中不断加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心理变化的规律、特征慢慢过渡到主观思想上,形成了所谓的政治文化。

2政治文化的内容

政治体系在我们脑海中的实际反映这个心理过程中体现了我们的认知、情感和评价,也就是深层意识里我们对政治的潜在看法,包括对它所反映出来的喜恶、贯彻实现它的恒心。由于不同的社会成长环境,每个人的性格和社会地位导致最终的社会认知是不同的,所以对相同的政治体系的心理认知也不尽相同。这个心理过程往往是潜移默化的,具有主动性和被动性的两种认知过程。而且,政治文化实际上并没有系统化的理论形态,文化的形成通常在日常生活中的惯性行为而慢慢形成,比如升旗、演讲等。

3政治文化的特点

文化是长期经过时间的沉淀而慢慢形成的非实物体系,对人有着深刻影响。因此,政治文化有着稳定性的特征,而且政治文化和体系两者并不同步,尽管体系变更,政治文化也不会轻易发生变化,其意识形态具有独立性的体征。它还具有阶级性的特征,提到政治自然就离不开阶级,虽然政治文化和社会民众紧密相连,但是毕竟它终究是属于统治阶级的文化,大众舆论虽然影响着政治文化,但不能直接体现政治文化。  

4政治文化的核心要素

它的核心要素主要包含对政治体系、对他人、对自我的具体取向三大类,具体体现在认知、情感和评价上,同时,它还有7个小取向共同构成。前面三类有关于政权、政治认同、政治能力等等共同形成,后面的小取向具体体现在对政权的看法、喜恶、态度,个人对于政治政策的要求、支持等,这些内容会输入政治体系中,在经过调整与完善后形成公共政策。 例如支持与反对当前政策。

5政治文化的功能

政治文化功能具体表现为能够对政治行为产生根本影响,或多或少影响我们参与政治活动的意愿、认知、想法等。同时一定程度上对政治休系的发展产生影响。政治文化的功能还体现在政治舆论方面,它能够很大范围上在政治生活的指向与內容有所影响,尤其是政治行为的引导,还有与相关制度的制定与变更。

政治文化理论为我们探讨和研究中央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提供了理论指导。

2.中央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建设重要论述的政治文化意义

十八大以来,中央领导人就意识形态工作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形成了中央领导人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论述(以下简称《论述》),是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纲领。《论述》对于推动我国政治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论述指明了我国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巩固了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共同思想基础为我国政治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首先,指明了我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发展趋势。内在逻辑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背景下,党内政治文化的建设引领着未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其次,在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以具有针对性的策略进行引导,巩固了我国人们的思想基础,为建设小康社会凝聚中华民族的核心力量。应该强调所有的工作开展都是为了人民,保证了人民的主体地位,加强了我国人民的的向心力,实际提高了对指导思想的认同度与信仰度,有利于后续进行意识形态基础理念的教育,不只是让党的理想信念更加深入人心,还大大促进了社会主义前提下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强调了马克思主义思想,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团结度。发展趋势是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产主义文化方向发展,从地域型政治文化—臣属型政治文化—参与型政治文化发展,中央领导人强调指出:我们要把握好政治文化的发展趋势,它是社会政治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和价值的总体倾向。

2)《论述引领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和文化强国建设

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需要倡导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打造国际文化强国,提高国际话语权。以新形势下中央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建设论述为指导,有利于全国人民树立社会主义远大理想,加强文化影响力,促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转化,使其实现创新性的发展,发扬传统文化,落实马克思主义思想下的社会主义指导工作;有利于在中央领导人总书记的指导下巩固与发挥意识形态价值观的作用,从不同方面贯穿核心思想、将指导方针融入到工作中执行,持续努力将它转化成大家所能够普遍认同的思想。有利于我国的哲学思想发展,尤其是科学从事人员能够将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到科研的过程中,关注研究成果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角度出发,立足现代、发扬传统、面向未来而发展前进;有利于坚持以民为本的基本原则而进行教学与科研工作,研发出能够通过社会检验的实际成果,建设起具有我国鲜明特色的哲学体系。

3)《论述》有利于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的科学认识

一是中央领导人总书记的相关讲话和论述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我们对此项工作的认知,体现在强调了我国具备文化强国的属性,同时兼之社会主义特色,在政治文化和文化强国建设工作中高扬了社会主义主旋律,坚持中国发展道路的特色之外,还积极弘扬了我们的民族文化。关注社会文化产业的相关问题与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在把握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了社会效益。二是《论述》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核心思想、是我国历代领导人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之后总结的结晶与智慧,切实反映了当前社会主义工作新时代的需求。并且论述本身的科学性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持续性的补充与完善了指导思想的理论内涵,加强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三是它能够对当前凝聚社会主义共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而进行意识形态的思想建设明确了方向,并且贯彻了基本原则。尽管近年来由于社会贫富差距、社会收入导致的我国的社会矛盾不断突出,但是,中央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建设论述对目前的社会问题而进行具体行动还是有一个大概的指导方向和框架,对于解决社会问题、推动意识建设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从根本上来看,《论述》提供了社会主义问题的解决意识,以意识形态方面出现的矛盾为前提,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提供指导思想,丰富了新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内涵。

4)《论述》丰富了我国政治文化的内容,突出并强化了维护、巩固政治体系等功能

一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加国际话语权,不仅在综合国力上要不断增强,增加国际影响力,引导世界公正客观的认识现在的中国,传播我国的政治文化、政治思想、政治声音,这是现阶段我国处于新形势下意识形态工作在世界格局中无法不面对的重要话题。在经过我国的人大代表会议讨论决断下,共产党在民众的监督下不断加深意识形态建设的方针与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不同社会矛盾交叠、不断变化的思想而导致的社会思潮的动荡,如何在这样的情况下进行意识形态建设,中央领导人总书记的论述丰富了政治文化的内容,并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维护安定团结,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人民民主专政。

二是中央领导人总书记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进行了科学性的论述,对于社会出现的这些情况与问题进行了概述与回答,这样的积极回应,实际上真正做到了理论上的补充、行动上的主动。面对不断变化的全球舆论形势,也相应提出了创新,尤其是对外的舆论宣传渠道与方式,一步步打开我国在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对于我国国内发展的实际情况,倡导团结、稳定的意识形态思想,积极进行正向宣传。在信息化的新时代下,巩固网络的思想政治指导建设。中央领导人总书记的意识形态建设的论述丰富了当下政治文化的内容,将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与现实社会问题结合了起来,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水平。这一切都有利于我国政治体系正常运作,为我党渡过“互联网这一关”、加强网络建设等提供了理论指导。

3.采取有效措施、抓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发展政治文化

1在政治层面深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科学内涵

在发展政治文化的基础上,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进行意识形态的建设,对于这方面党应该具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刻认识意识形态的重要性,关于意识形态建设旗帜、走向怎样的发展道路,并且它和国家的政治安全密切相关,因此意识形态建设这项工作非常的重要,中国共产党应该一把抓,与社会共同监管意识形态的建设措施,各级单位,党员要切身投入实践中,落实每个人的社会责任;二是作为一名党员主动参与到意识形态的建设中来,坚决抵制社会上出现的错误思潮。[5]三是保持清醒,意识到现阶段社会的意识形态建设工作仍然道路很长,要以更加科学、合理的规划、积极干预,并开始实施意识形态责任制,在政治层面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心理建设。

2把握中央领导人意识形态论述的政治文化方向,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当前许多国家采取的是科教兴国的决策,我国在此前提下应该抓紧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在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建设下开展义务教育实践,在学校就开展思想政治课堂,在政治课上强调政治文化的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建设的启蒙工作。政府机关和共产党本身就有维护国家基本安全的义务,所以通常将以不同的方法维护它,当然也包括它合法性的观点,要让教育对象对其有充分的理解,认同我们党的指导方针与引领的文化发展方向。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政治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我们连接社会意识形态的途径之一,因此要格外重视。

[6]我们要建立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为受教育者在意识形态方面提供媒介与思想导向,面对社会变化不定的意识形态环境做好准备,提高应变能力。

3加强互联网建设,深入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内涵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信息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互联网以便捷、高效的传播优点成了意识形态方面争论的阵营地。当前新兴媒体的出现带来信息化的传播模式,更新了现代化的信息传播渠道,影响了社会舆论环境。[7]互联网平台也成了不同价值观念碰撞、讨论的新营地,以及反映社会思潮的标志。所以,应该矫正不良的网络舆论风气,积极引导意识形态工作过程中新信息时代风气。为我党渡过“互联网这一关”,加强网络建设,进行科学的干预,加强互联网建设。因为,意识形态是基础建设,它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政治文化之路的重点目标。我国社会主义的社会结构显著,我们是在投入了生产力进行基础建设后,经济、政治在这个过程不断变化,逐渐和意识形态融为一体。而且,社会意识形态所体现的是一个社会个体的灵魂,是共产党制定巩固、发展社会文化的重要理论依据。所以,意识形态的发展实际上影响到政治策略的全局、政治文化的发展方向,关系到小康社会的建设。另一方面,互联网的舆论自由性实际上也有利有弊,有很多发表的不实言论传播,需要党和机关监督管控,加强互联网建设,抓住建设意识形态的核心,着眼于提升我们的综合国力,以政治文化为引领,构成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所以,在当前新时代背景下,作为党的一份子参与到政治文化的建设进程中,积极投身到意识形态的工作当中,推动发展我国的政治文化。

中央领导人的意识形态论述不光是在实际指导工作中,而且在意识形态思想上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加强了民族凝聚力。在新形势下,对政治文化发展趋势进行科学定位,深入推进了我们的科学社会主义意识建设思想,提供了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在社会的舆论方面,包括文艺发展空间,社会哲学体系建成方面、网络舆论板块等方面进行了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性的定位。他的论述为将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捍卫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了意识形态的主要方向。

参考文献:

[1]韩庆祥.新时代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一一做好意识形态“内功”[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9 (1):20-26.

[2]]欧健.中央领导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创新与发展[J].社会主义研究,2015 (6):14-20.

[3]肖唤元,秦龙.中央领导人意识形态思想的四重特征[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8(7):19-26.

[4]刘志飞,祝黄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路径[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5 (3):102-109.

[5]庞立生.意识形态建设的实践论视野及文化自觉[J}.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2):40-46.

[6]王永贵.把握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方略的三个维度一一学习中央领导人意识形态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5(1):82-90.

[7]周前程.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主体意蕴[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5(11):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