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 公共外语教育学院,吉林 长春130012
摘要:本文从如何转变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了融入思政元素的《时政英语》课程研究与实践,以期为课程思政建设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带来启示和借鉴。
关键词:时政英语;思政元素
1.引言
《时政英语》属于新闻英语的一种,和时事政治紧密联系,是大学英语的延伸。这门课程可以深化和扩展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学生听新闻、读新闻以及认知英语新闻体和写新闻报道等新闻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文化交际能力。当前,课程思政正在全国各个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而《时政英语》课程内容中的英语新闻报道来源于中国和许多英语国家,便于教师给学生呈现多元化的视角观点和意识形态,自带育人基因,更应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助力培养学生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为中国梦而奋斗的理想抱负。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由于中小学对英语教育的重视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们的整体英语素质得到普遍的提高,传统的听说读写译授课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们的需求。因此,探讨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到《时政英语》课程中来完成英语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目标,既符合国家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要求,也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有益探索。然而,目前时政新闻英语课程在教学的时效性、内容的丰富性、模式的创新性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何有效应对上述问题,是值得研究的课题。
2.课程的教学与改革
2.1转变教学理念,增强育人意识
在习总书记提倡的“一带一路”建设以及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加大了新闻媒体对外宣传的力度。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我们时时了解国外的时政新闻,而英语新闻正是获取新鲜信息的最佳途径。将英语新闻报道作为输入材料,其语言的工具性和内容的时效性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袁璐,2021)。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就是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部,2020)。因此,英语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仅仅做知识的传授者,引领学生读懂和听懂时政新闻,更应该引导学生在纷纭复杂的世界局势中学会博采众长、明辨是非,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树立社会主义国家的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具备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国际视野,引领学生在生理和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塑造,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
2.2精选教学内容,满足能力培养需求
该门课程的内容设计是从最新英语时政新闻入手,授课内容不拘泥于某一固定教材,而是通过广泛的新闻信息摄取,在保留经典英文政经新闻原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充实新鲜的重大时事资讯信息,坚持立德树人的重要指导思想,把思政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新闻英语的教学设计中。课程选用的视听和阅读材料内容主要取材于国内媒体的英文报道以及英美国家的主流广播电视报刊新闻媒体,如《中国日报》、《纽约时报》、《金融时报》、《经济学人》,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美国之音(VOA)、英国广播公司(B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等,还包括节选的中国政府工作报告的中英版;十九大报告(中英对照)《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英对照);总理或外交部长答记者问;中国领导人在国际会议上的讲话;社会生活热词等。教师认真筛选这些英语新闻材料后,紧密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材料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科学精神、职业操守等方面融入思政建设内容,确保帮助学生在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和价值塑造方面有所收获。比如:介绍美国黑人乔治·弗洛伊德因白人警察扼喉致死的新闻中,围绕案件发生后世界范围内反歧视的抗议口号“Black Lives Matter”,引导学生思考当今社会美国黑人和少数族裔的社会地位,分析其形成的历史根源,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美国社会平等的虚伪性。
2.3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在课前提供学生自主学习新闻的一些材料,比如:相关新闻的阅读材料,背景介绍的微课视频,并布置学生批判性思考新闻观点,鼓励学生自己查找有趣的社会热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授课时采取启发式、情景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深入浅出,从介绍新闻英语的语言特点入手,精讲时政词汇、时政新闻片段,组织学生播报或翻译新闻时事,安排学生课堂新闻展示和小组新闻话题辩论,实现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同时侧重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新闻热点的价值取向,避免强硬灌输和单调说教,巧妙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新闻的讲解和思辨中,增强课程的亲和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文价值观。课后任务布置学生对思政内容进行反思、巩固、内化并拓展,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比如:教师英汉对照讲解“习近平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节选)。一方面,教师从词汇语篇的翻译技巧角度介绍这篇演讲;另一方面,教师引导学生意识到任何一个国家文明的守护与传承都要吸纳时代精华,顺应时势,大学生应该通过创新增添文明发展的动力、激活文明进步的源头活水,使中华民族的文明富有永恒的魅力。
2.4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目前多种教学方法并用的基础上,本课程努力把现代化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因此,本课程采用混合式教学设计,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不断完善教学所需要的各种书籍、音频和视频、PPT等资料,借助课程公共微信群、QQ群等多种网络形式,随时更新、补充最新新闻时政信息,拓展师生间全天候学术交流渠道,全方位地开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教师还可推荐适合学生学习新闻英语的微信公众号,这样学生通过手机和平板电脑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自主学习新闻英语。通过本课题的建设,使《时政英语》课程成为一门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5改革考核方式,完善评价维度
考核将形成性评价(课堂学习表现和参与度)与终结性评价(课堂报告和期末笔试)相结合,两者比重各占一半,并都增加思政内容。期末笔试采取开卷考试,以时政英语新闻翻译和新闻英语话题写作题型为主,改变以往闭卷考试机械性记忆的考核形式。同时,注重学生反馈在提升思政教学效果中的作用,尝试用问卷或访谈的方式了解和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思政学习效果,听取学生的改进建议,并不断改进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3.结语
本课题研究将依托课题负责人所在学院的优秀师资队伍,致力于教师在教学中挖掘和融入思政元素水平的提高,主要采取集体备课、专题讨论、相互听课的形式,形成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本课题组教师将寻求机会参加国内高校关于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和新闻英语教学的研讨会或培训会,藉此开阔视野,深化认识,并将最新的研究改革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为“大思政”和“全科思政”理念的具体实施添砖加瓦,用实际行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
本论文为2021年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袁璐.课程思政视角下在线大学英语教学中使用网络新闻英语的实践反思[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02-01.163-166.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2020-07-05)[2020-05-28].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
content_5517606.htm.
作者简介:王倩(1968-)女,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教学法和英汉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