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02
/ 2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相茂利1张超2

1.身份证号码:372826197912080619  2.身份证号码:372330198908114232

摘要: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储备对我国机械制造行业的长久发展有很大影响,而在对人才培养过程中,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教学发挥的作用和价值非常大,有利于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当前对于高校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来说,培养专业人才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关键,当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建设中逐渐形成层次化实践教学体系。但由于教学模式滞后、校企合作不密切等因素的干扰,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一直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因此,为了能向社会输送更多技能型人才,应该加强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创新,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计划。

关键词:机械制造;自动化;人才培养

引言

当前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其主要是面向服务、生产、建设第一线所需的高素质技术型人才,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要想达到理想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应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研究以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为例,多年来该专业以人为本、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构建与职业技能以及能力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1机械制造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与常规的专业不同,在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过程中,整体实践性非常强,对学生要求很高。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期间,包含的内容相对较多,具体有设计、制造等。总体而言,学生除了要对机械外形轮廓充分掌握之外,还能熟练地对当前先进的软件进行利用,包括CAD、CAE等,科学对零件展开设计和布局,保证在后续机械制造过程中,整个过程能相对规范顺利。当对图纸设计完毕后,需要以相关规范和标准作为基础,依照设计内容,对设计内容进行标准化加工和制作。在具体的实践环节,要想提升制造有效性,必须将零部件的化工设计和制作工作做好。对于测量工作,其能为整个制作过程的质量提供保障。就目前来看,各个学校在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期间,虽然能主动对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加以改进,将理论与实践高效结合在一起,但因为机械制造专业的成本相对较高,使得学校在开展教学期间,在设备、材料等方面,投入的资金很有限。而这一问题的存在,也会导致学生在学习期间,虽然自身的理论知识掌握的非常扎实,然而在实际操作时,实践能力偏低,无法对知识灵活运用,不仅对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教学的顺利进行造成了影响,还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极为不利。对此,在今后的教学期间,教师应该在充分考量机械制造专业特点的基础上,加强对实践教学的重视,并能利用多元化教学办法,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科学融合。

2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2.1教学方法较传统

当前高职院校在开展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相比其他学科从方法上来看仍采取传统教学方法,为能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对于教学探究方式上没有在原有教学模式上进行优化改进。如目前一些实验教学设备与多媒体教学无法实现有效关联,不能够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些教师没有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下开展自主探究,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同时在实践自我反思、实践方法方面教学力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提升,使学生理论知识不够系统化。

2.2缺乏教学重视度

无论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教师还是高职院校,都未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些教师错误认为开展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能够亲自操作,但事实上未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具有逻辑性的操作思路,使其能够形成验证性思维,无法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的前提下提升职业操作能力。一些高职院校虽然为学生配置了专业实验设备,但在实验课程比例设置上不合理,未实现实践教学活动样式、教学模式创新,导致开展的实践教学相对枯燥,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未构建职业信心。

3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对策分析

3.1结合行业发展需求确定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能提升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效果,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期间,需要对现代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充分了解,侧重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现阶段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岗位结构,科学对人才培养形式进行利用,强化学生的专业性。同时,不断对教学体系进行完善,能将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作为基础,在帮助学生数量掌握基础知识以及实践技能的前提下,加大对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力度,构建能满足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结合目前企业以及国家相关政策可以看出,机械制造业人才必须具备综合能力,包括数控编程模具设计等。因而,教师在进行课程设置期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将专业特征充分凸显出来,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3.2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理论是实践基础,也

是技能或技术应用及进一步发展的根本保证,因此必然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职业教育自身所具有的特殊属性和使命决定了其必须突出实践应用的重要性,并将实践应用始终置于主要地位。在强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过程中,应不断丰富实践内容,合理扩充实践维度,增加学时,丰富“实践”类型,比如实验、实训、实习。同时,要有计划和目的的来增强课程内容的通用性,使学生具备岗位群内的岗位内容转换能力。

3.3校企协作开发教学项目

在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就是要让企业能够参与其中,与学校联合,共同培养人才。所以,在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的校企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且更加真实的平台。并且,校企合作的实施,应该与企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相一致,深入探索具有较强工程实践特色的机械制造类教学设计工作,保证数字化以及自动化设计需求能得到满足。同时,加大新实验项目的开发力度,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方面,保证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快速适应岗位工作。此外,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全面深化,科学对实践性教学项目进行制定,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参与实践学习的空间,进而为企业生产提供优质的技术服务。

3.4合理应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创新的当下,高职院校在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也应该积极做出改变,保证学生的复杂零件图设计能力能够全面增强,能学会手工编制CNC程序。为确保这一目标能高效实现,在实际教学期间,可以强化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利用,让学生利用CAD/CAM软件,科学建立零件三维模型,自主对数控加工文件进行编写,在与指导教师交流期间,能熟练地使用专业术语。此外,针对企业而言,要尽可能为人才培养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接触企业业务,以便学生能通过实训,明确企业的具体经营情况,熟知企业各项业务流程,从而促进学生操作水平的提高,进而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结束语

综合而言,在教育改革进程深入推进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在对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强化对培养方法的创新,加大对校企合作模式的应用有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同时,针对当前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人才培养阶段存在的不足,高职院校也要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并在结合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科学对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调整,保证人才培养能与行业发展相一致。

参考文献

[1]钱灿荣.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实践教学方法与设备[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23(4):165-166.

[2]柴彩果.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职业,2019,44(6):1169-1170.

[3]卢秉恒.增材制造技术:现状与未来[J].中国机械工程,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