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矿建总医院骨科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 目的:探讨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在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安徽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骨科三病区2021/2-2022/2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对照组采用我院骨科常规护理+传统平卧位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常规护理+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住院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1)观察组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远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0.18±1.97),短于对照组的(11.34±2.52)天,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85.00%,对照组仅为65.00%,差异显著(P<0.05)。结论: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在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较少、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加,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 曲线型仰卧护理;骨科;应用价值
下肢骨折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但手术因创伤大,患者需要长期卧床。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压力性损伤等并发症,并发症的出现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加重患者心理和经济负担。因此,对于下肢骨折需长期卧床的患者必须给予合适的、恰当的护理模式[1]。本研究拟给予患者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该模式在改变患者体位的基础上,通过调节病床各节段的角度,使病床与患者自身生理曲线角度尽可能相吻合,以减轻机体与病床间的压力,从而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2]。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安徽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骨科三病区2021/2-2022/2收治的4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0)和观察组(n=20)。其中对照组男/女例数:12/8,年龄33~57岁,平均年龄(49.36±14.73)岁;观察组男/女例数:14/6,年龄30~58岁,平均年龄(46.37±16.55)岁。两组患者入院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具备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2)年龄18~70岁;(3)患者意识清晰,能准确表达内心真实想法。排除标准:(1)患者术前已发生压力性损伤;(2)患者思维混乱,沟通不畅;(3)有严重脑外伤、骨质疏松等严重并发症或妊娠、哺乳者。
1.3 研究方法
对照组术后采取传统平卧位,并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如术前健康教育、饮食及用药指导、术后康复训练及其他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术后采取曲线仰卧位(具体措施为:患者仰卧病床后,护理人员依据患者身体生理曲线对病床各阶段的角度进行调节,一般来说病床背板抬高约15°~20°,使病床呈头低脚高位;患者腿部下降角度约15°~20°,在调节过程中要避免患者颈部出现悬空,确保患者头部和颈椎处于在一轴线,调节的最终目的是使患者机体和床铺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限度。并且调节过程中时刻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患者的舒适性[3]。
1.4 评价指标
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患者住院时间作为评价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采用Braden评分表进行评估;评估时间为患者出院的前1天。Braden评分表计6项,每项分值范围1~4分,得分越高,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越低。护理满意度采用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骨科自制表来评价,满分100分,满意>90分;80分≤较满意≤90分;60分≤一般<80分;不满意<60分。满意度=(满意人数+较满意人数)/总人数。
1.5统计方法
利用 SPSS 22.0 处理统计结果,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用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Braden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raden评分均有所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比较(x±s)
组别 | 干预前 | 干预后 | t | P |
对照组(n=20) | 13.56±1.52 | 15.22±1.60 | -8.021 | <0.05 |
观察组(n=20) | 13.48±1.63 | 17.56±1.59 | -11.032 | <0.05 |
t | 0.203 | -4.589 | ||
P | 0.906 | <0.05 |
2.2 患者住院时间比较
干预后,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1.34±2.52)天,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0.18±1.97)天,组间差异明显(P<0.05)。
2.3 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远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n(%)]
组别 | 满意人数 | 较满意人数 | 一般人数 | 不满意 | 满意度 |
对照组(n=20) | 9(45.00%) | 8(40.00%) | 2(10.00) | 1(5.00%) | 85% |
观察组(n=20) | 6(30.00%) | 7(35.00%) | 5(25.00%) | 2(10.00) | 65% |
χ2 6.594 | |||||
P <0.05 |
3 讨论
下肢骨折术后,小腿部受压明显增强,故而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会显著增高,压力性损伤作为下肢骨折手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会导致患者心理、生理备受煎熬。而国外一项研究显示若能改变患者躯体与接触面局部压力的分布,能有效降低机体受压部位压强[4],对于围术期患者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曲线仰卧位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的发生风险下降了、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增加了,研究结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王艳萍等[5]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曲线仰卧位护理模式有以下2方面优势:(1)曲线仰卧位护理可使病床与患者身体生理曲度最大限度地吻合,有利于降低躯体重力,减少身体压强。此外,有研究亦显示,曲线仰卧位护理模式可将传统仰卧位的腿部压力从脚跟部转移至小腿,使压力分布更均匀,对降低足跟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有明显帮助[6];(2)曲线型仰卧位护理个性化护理明显,及时聆听患者的需求,确保患者时刻保持最大的舒适度;(3)曲线仰卧位护理模式住院时间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减轻,从而更愿配合治疗,治疗依从性增加,护理满意度自然而然也会提升。显然,基于以上原因,曲线型仰卧位护理是下肢骨折长期卧床患者的有效护理模式之一。然而临床实际护理中因长时间保持某一体位可能会造成不适,所以笔者建议曲线型仰卧位最好和传统仰卧位应当交替使用。综上所述,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在骨科长期卧床患者中的应用后,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降低、住院时间较少、患者护理满意度增加,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丁静,李群,付雪莲,等.个性化出院计划护理模式在下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2,28(2):80-82.
[2]赵玲玲,梁钰,范利.曲线型仰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效果[J].河北医药,2021,43(16):2551-2553+2557.
[3]赵快乐,赵体玉,李岩,等,旷婉.曲线型仰卧手术体位用于预防术中压疮的研究[J].中国护理管理,2017,17(10):1340-1345.
[4]Di Silvestre Mario,Lolli Francesco,Bakaloudis Georgios, et al. Dynamic stabilizat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in elderly patients.[J].Spine,2010,35(2):227-234
[5]王艳萍,曹云,李娟,等.改良式仰卧体位预防急诊留观病区患者压力性损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1,37(14):1051-1057.
[6]王丽艳,王亭,刘丽丽.曲线型仰卧护理干预模式对老年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舒适度及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的影响[J].包头医学,2020,44(2):46-48.
作者简介:谷津津,1987- 副主任护师,安徽省宿州市中煤矿建总医院骨科三病区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