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5
/ 2

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李善红,王微

江苏省江阴市新桥卫生院 214426

前言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疾病,为脑血管疾病类型。诱发脑梗塞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脑部发生血管病变,继而出现循环障碍、脑部组织缺血。脑梗塞的发病紧急快速,而且病情比较严重,经予以积极抢救治疗后,部分患者可存在在偏瘫、语言障碍、意识不清等一系列后遗症,而且其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对患者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均带来严重影响。故此,在临床常规社区脑梗塞护理过程中,应加强康复训练干预[1]。本研究工作旨在康复训练在社区脑梗塞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现如下报道。

关键词:康复训练;社区;脑梗塞;护理;作用;

一、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8例社区脑梗塞患者为对象,按照随机抽签法进行分组,划分为2组,命名为对照组(64例)与研究组(64例)。研究组:性别:男性有43例(67.19%),女性有21例(32.81%);年龄:34岁~79岁,平均年龄为(56.70±13.20)岁;瘫痪部位:左侧瘫痪23例(35.94%),右侧瘫痪分别41例(64.06%)。对照组:性别:男性有41例(64.06%),女性有23例(35.94%);年龄:34岁~79岁,平均年龄为(56.35±13.65)岁;瘫痪部位:左侧瘫痪21例(32.81%),右侧瘫痪分别43例(67.19%)。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

给予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实施综合康复护理干预。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实施如下:(1)心理护理。应耐心与患者沟通,以保持良好交流,讲解关于其疾病知识,给予适当病情情况;给予将临床护理方案,以树立治疗自信心,以提高配合度。(2)吞咽康复护理。调整体位为半卧位,以抬高其躯干30°,使其头部向前,患者以坐位进食,以协助其诱发吞咽反射,从而有效减少误咽呛咳现象;患者在进食过程中应保证安静,以保证其注意力集中,杜绝外界干扰;密切观察患者的吞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现象,并及时予以对症处理。(3)语言康复护理。结合患者疾病情况,判断语言障碍类型,并开展相应语言康复训练;在开展语言康复过程中,护理人员可运用写字板方式、纸笔方式、手势方式等互相配合方式;并给予患者鼓励吹吸动作、鼓腮动作、伸舌动作等动作,并辅助其开展单音节发音;借助影视方式、书籍方式、报纸方式等方式以刺激患者语言功能。(4)肢体康复护理。鼓励适当活动,并尝试如抓、握等简单动作;鼓励进行穿衣训练、脱衣训练。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所有对象的护理前后抑郁状况(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2]进行评分),护理前后肢体运动功能状况(应用Fugel-Meyer(FMA)[3]进行评分),护理前后肢体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状况(应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MBI)[4]进行评分),临床治疗效果[5],临床护理满意度[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PSS21.0,计数资料用[n(%)]表示,计量资料用(`c±S)表示,分别以2、t进行检验比较,若数据差异显著,则P<0.05。

三、结果

2.1两组护理前后的HAMD-17评分、FMA量表评分、MBI量表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前的HAMD-17评分、FMA量表评分、MBI量表评分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HAMD-17评分、MBI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FMA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数据。

表1两组护理前后的HAMD-17评分、FMA量表评分、MBI量表评分比较(±S,分)

分组(n)

HAMD-17评分

FMA量表评分

MBI量表评分

研究组(n=64)

护理前

30.45±2.97

25.30±4.11

60.15±6.35

护理后

9.40±1.96

62.15±6.03

31.05±6.40

t

33.9820

29.0083

18.5418

P

0.0000

0.0000

0.0000

对照组(n=64)

护理前

30.75±3.03

25.35±4.05

60.20±6.30

护理后

16.80±2.15

42.30±5.30

48.75±7.05

t

21.5694

14.5977

6.9568

P

0.0000

0.0000

0.0000

T护理前

0.4062

0.0500

0.0321

P护理前

0.6860

0.9605

0.9745

t护理后

14.6116

14.2038

10.6787

P护理后

0.0000

0.0000

0.0000

2.2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数据。

表2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分组(n)

基本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

研究组(n=64)

51(79.69)

6(9.38)

5(7.81)

2(3.13)

96.88(62/64)

对照组(n=64)

34(53.13)

7(10.94)

15(23.44)

8(12.50)

87.50(56/64)

2

-

-

-

-

3.9051

P值

-

-

-

-

0.0481

2.3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数据。

表3两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比较[n(%)]

分组(n)

十分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临床护理满意度

研究组(n=64)

52(81.25)

11(17.19)

1(1.56)

98.44(63/64)

对照组(n=64)

37(57.81)

20(31.25)

7(10.94)

89.06(57/64)

2

-

-

-

4.8000

P值

-

-

-

0.0285

4讨论

脑梗塞为临床常见脑血管疾病类型,其发生原因主要是脑部出现血管病变循环障碍,致使脑部组织缺血现象。脑梗塞的发生紧急快速,而且病情比较严重,经及时积极抢救后,大部分患者均存在一系列后遗症,而且后遗症恢复时间较长,因此对其身心健康、正常生活及生活质量等均造成不良影响。加强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具有重要作用意义。

患者康复及时与否与社区护理方法存在密切关系。在开展社区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给予脑梗塞患者开展肢体护理的同时,需结合其具体疾病情况,制定科学性、针对性、个性化康复方案,以协助患者逐渐恢复其身体各项技能,以促进疾病早日康复。

从本次研究结果可知,研究组护理前的HAMD-17评分为(30.45±2.97)分,FMA量表评分为(25.30±4.11)分,MBI量表评分为(60.15±6.35)分,与对照组[(30.75±3.03)分,(25.35±4.05)分,(60.20±6.30)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HAMD-17评分为(9.40±1.96)分,MBI量表评分为(31.05±6.40)分,均低于对照组[(16.80±2.15)分,(48.75±7.0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的FMA量表评分为(62.15±6.03)分,高于对照组[(42.30±5.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88%,高于对照组(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8.44%,高于对照组(89.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实,给予社区脑梗塞患者开展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可以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提高其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临床护理满意度[7]

5体会

综上所述,在给予社区脑梗塞患者开展临床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该疾病特点、患者的身体状况等,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弥补常规护理的不足之处,可给予患者更好、更有效护理,以利于术后康复,具有重要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吕小笑,周文军,李美川等.康复联合针灸早期介入治疗对脑梗塞偏瘫痉挛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7,24(5):633-635.

[2]刘卫华.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康复训练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7):262-263.

[3]许新旋,贾宇秋.脑梗塞患者偏瘫肢体实施系统的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分析[J].系统医学,2018,3(12):30-32.

[4]李茂清,付建英,钟俊杰等.温脾补肾法对脑梗塞后遗症TLR4信号通路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34(5):631-635..

[5]黄晓琪,粱琰.针灸疗法配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7,38(11):1589-1590.

[6]李明娟,王佳钰.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梗塞合并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2):37-39.

[7]涂永梅,刘光奇,马燕红等.针刺联合牵伸康复训练治疗梗塞后肌痉挛的疗效及fMRI究[J].针灸临床杂志,2016,32(10):32-34,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