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湖北总队医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61
【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安全管理采用安全防护标识管理的效果。方法:针对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及安全防护表示管理,统计治疗期间的风险事件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风险事件少,且明显比对照组少,风险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比较满意,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神经内科患者采取安全防护标示管理患者发生风险的概率降低,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较高。
【关键词】神经内科;安全管理;安全防护标识;风险事件;满意度
神经内科作为患者数量众多的科室,尤其是老年群体发生神经功能病变的概率高。护理安全管理是神经内科管理的关键,究其原因与神经内科纳入的患者多为老年患者相关,部分患者合并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及糖尿病,在发生神经内科病变后,可能发生语言及肢体、智力等方面的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发生不同程度损伤,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1]。神经内科面对过往护理中的难题,在神经内科护理过程中采取安全防护标识管理取得显著的效果。为验证该护理管理方法的效果,特将我院纳入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展开以下对照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在2020年2月-2022年4月收集神经内科患者病例,遵循自愿参与原则,共计纳入病例60例,以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入对照组、观察组,对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男性34例、女性26例,最大年龄77岁,最小年龄24岁,平均年龄(47.45±4.12)岁。平均住院时间在(15.64±3.45)d。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对比,p>0.05。患者入院均满足神经内科诊疗标准,经治疗后意识良好,正常与医务人员沟通。将精神症状及生存期在90d以内的患者排除。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在院治疗期间以常规护理干预,护理部要求护理人员积极主动观察,并理解患者,针对患者症状予以正确的处理,解决患者住院期间面对的各类问题,进一步提升患者的护理管理质量。
观察组:为患者采取安全防护标识管理。①通过图文并茂模式制作安全标识,便于患者识别,护理人员制作过程中,保持标识外部美观,颜色鲜艳,内容简单易懂,摆放位置合理。护理人员将标示与神经内科风险事件联系,在应用标识前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向患者说明每个标识的意义,常见的标识包括预防跌倒、预防走失、预防误吸等[2]。②标示应用:护理人员在应用前均接受培训,护士长向责任护士说明各个图标的应用方法及放置位置,确保每个责任护士均熟悉安全标识。护理人员在应用时,先评估患者疾病类型及病症进展、生活习惯等情况,对患者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进行评估,并制作安全防护措施卡,将其放在床尾信息栏中,便于患者家属学习,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住院时的风险问题。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病情制作小型图标,放在患者腕带上,便于完成外出检测。在安全管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要加强患者的针对性护理,规避患者生活中发生风险事件,从而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3]。护理人员在使用安全标识时加强对标的检查工作,从而分析安全标识落实情况,记录患者标识佩戴情况,每隔2h检测1次,根据临床护理工作情况,护理人员对安全标识进行优化,适当增加标识内容,标示佩戴时间在患者出院前,且在容易跌倒及烫伤等位置放置警示图标,保证安全标识在放置全面性。
1.3观察指标
①风险事件发生率:跌倒、坠床、烫伤、误吸。②满意度:科室拟定满意度量表,其中的主旨是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评价,大项目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方差值以表示,计数资料概率%表示,分别采取t值及卡方值检验,p值在0.05以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
风险事件统计中,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对比(n,%)
分组 | n | 跌倒 | 坠床 | 烫伤 | 误吸 | 发生率 |
观察组 | 30 | 1(3.33) | 0(0.00) | 1(3.33) | 0(0.00) | 2(6.67) |
对照组 | 30 | 2(6.67) | 3(10.00) | 2(6.67) | 2(6.67) | 9(30.00) |
x² | 5.785 | |||||
P | 0.012 |
2.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组间护理满意度对比(n,%)
分组 | n | 非常满意 | 满意 | 不满意 | 满意度 |
观察组 | 30 | 12(40.00) | 17(56.67) | 1(3.33) | 29(96.67) |
对照组 | 30 | 9(30.00) | 13(43.33) | 8(26.67) | 22(73.33) |
x² | 4.785 | ||||
p | 0.031 |
3.讨论
神经内科是临床大型科室,纳入患者多为老年患者,比如,脑卒中、脑出血等疾病患者,此类疾病对患者的机体功能、神经功能均产生影响,治疗后的住院期间也会面对不同程度的风险。护理安全事件是安全过程中发生风险问题,包括生理风险及心理风险、功能风险,临床调查显示
[4],75%以上的医院在护理过程中会发生安全风险,一旦发生安全风险可能诱发法律事件,导致医院承担较多的损失。患者安全管理及风险预警是医务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在风险管理过程中,临床采取的护理模式较为丰富,包括循证护理、安全管理卡片、风险护理等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需求形成相关的护理方案,为达到安全管理目标,本研究制定安全防护标识对患者进行管理,科学设计安全防护标识,有序开展各项护理措施,最终达到提升护理质量的目的。护理期间以规范化的模式识别标识,有效降低神经内科危重患者疾病意外发生率[5]。未使用标识前,医务人员无法实现安全风险,其他医务人员也无法分析治疗期间相关的安全隐患。护理人员使用安全标示期间,结合人性化护理理念,确保标示的人性化及规范化,也要确保标示使用的准确性,提升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有效对住院患者进行管理。但也要注意我院实施的安全防护标识普及率较低,在工作中也要积极为患者及相关的护理人员普及,使神经内科的安全标识在各个方面广泛应用。在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安全标识,护理人员精心制作标识,护士长带领科室内的护士学习安全标识应用知识,在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遵循严格的护理操作规范,确保标识应用的合理性及准确性,降低患者在院治疗的风险。对本研究结果展开分析,院内常见的风险是跌倒、坠床、烫伤、误吸,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较为认可,护理满意度较高。对此,在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护理人员应当对风险进行进行分析,结合风险制作安全防护标识,并积极向患者及家属普及,提升患者在医院治疗的安全性,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段又月. 预见性风险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 智慧健康,2021,7(12):34-36.
[2]周静. 用药安全管理对减少神经内科老年患者给药错误的作用[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01):179-181.
[3]吴品萱,费丽. 认知联合视空间功能评估在神经内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上海护理,2020,20(11):48-50.
[4]张俞,张晓红. 安全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介入治疗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9):109-111.
[5]范春燕,张林燕. 神经内科护理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与解决措施[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