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妇科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17
/ 2

信息技术在妇科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周嘉伟 ,廖银洁,周文,谢金樱,何春衡

广西贵港市平南县人民医院  537300

摘要:我国目前的发展逐渐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手段不断涌现,对盆底功能评估和康复治疗进行了三级诊疗的信息化落地。信息化的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提供了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健康宣教、居家健康和健康随访等模块,形成了大数据形式的健康档案,从而有望完成对妇女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

关键词:信息技术;妇科;盆底康复治疗

随着盆底康复技术的开展,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越来越多,盆底康复治疗预约人数不断增多,传统人工预约模式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且存在预约时间、设备、项目分配不合理等情况,致使患者候诊时间长,就医体验差,医疗设备使用率低,直接影响科室经济效益。盆底康复随访服务平台是一个能互联网问卷、预约、宣教以患者为中心的随访管理平台。开通账号后可独立排班管理,患者可自行预约,极大简化预约流程,“解放”护士双手。此款平台应用简单,操作方便,护士、患者双方均可通过信息化手段进行预约、消约、宣教、学习等,还能持续追踪治疗效果。减轻护士负担,减少人员聚集,缩短等候时间,也方便了患者,且直接降低科室运行成本,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提高科室效益,提高患者满意度。

1 研究背景和目标

在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进行分析,主要是女性患者完成分娩后由于产生筋膜和支持结构组织损伤,进而引发女性患者产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FPFD),比较显著的临床症状以盆底张力减退为主,进而容易使患者产生尿失禁、生殖器脱垂等不良反应。此外,子宫脱垂还会增加患者的腹压,导致患者的病情逐渐增加重,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通过对女性盆底多层肌肉、筋膜以及子宫韧带解部进行分析,这些组织能够维持患者生殖器官正常位置,一旦患者的盆底功能受损和张力弱化,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患者生殖器官的支持能力,这实际也是生殖器产生脱垂的原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护理观念和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互联网突破空间和时间限制,为经产妇产后提供更多的帮助和更优质的服务[1]

2 实施方法

通过医院的随访系统,推送产后康复操宣教视频及相关知识,建立微信公众号、微信群、APP客户端等社交平台,由专业医师和护士后台运营管理,负责向患者宣教,并通过每天签到打卡的方式监督患者完成盆底肌功能锻炼。组织学习培训,现场和网络同步,让更多患者参与进来,进行病例解析和问题讨论,患者亦可分享自己的真实案例。同时,采集患者电话信息,通过信息化系统提醒患者每日任务和到院复查时间,均连续干预3个月。

2.1 健康宣教

患者门诊产检时需要在院内组织知识讲座,讲座的内容主要以介绍盆底功能损伤所涉及到的相关知识以及对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具体措施,通过这种方式来加强患者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强化患者认识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重要性。讲座开展环节需要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举例说明的方式,告知患者分娩和妊娠都会对女性盆底肌肉产生一定的损伤,通常情况下,临床损伤表现为尿失禁和尿潴留,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产生大便失禁、性交痛、生殖道感染、腰部不适和泌尿道感染等,需要采用讲座的方式来使患者了解产生这种症状的发病原因[2]

信息化的健康宣教包括三大板块:①专业资讯发布板块:提供盆底健康专题资讯,引导盆底功能障碍相关人群重视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②专业知识库板块:提供专科知识库,引导盆底功能障碍相关人群通过对比自身情况与知识库问题而了解自己需要注意的事项和有关干预治疗理念等;③留言解答板块:提供在线问答,加强医患沟通时效性和便捷性。

2.2 心理护理

在门诊进行产检的时候开展讲座,入院后也进行宣教,发放宣教手册。和产妇进行沟通的过程中,需要对产妇的心理状态进行引导,有效缓解产妇的心理情绪,同时还需要针对性采用引导和安抚措施,在有必要的前提下向产妇讲解分娩后恢复顺利的案例,通过这钟方式来缓解产妇的心理情绪,不断增强产妇接受康复训练的信心。此外,产妇在训练期间,护理人员必须保持亲和的态度,充分尊重产妇,同时还要严格、自觉保护产妇的相关隐私,在开展随访工作中需要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情况,及时加强心理疏导。

2.3 精准治疗

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评估筛查明确患者疾病分级,根据疾病程度与分级实施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并通过实时专科电子化测评,及时评定治疗效果,动态调整,形成横向纵向双轨并进的全程治疗方案。对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由门诊评估治疗组采用保守治疗,包括盆底肌锻练、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生活方式指导等;针对中度盆底功能障碍保守治疗无效者及重度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由病房专病护理小组根据患者病情与手术方式,采用临床实践与科研循证相结合,制定专病护理方案,形成专科疾病及手术护理常规,同时进行疾病信息收集与动态评估,预防患者并发症发生。

2.3 居家康复

在保守和手术治疗结束后,患者还需要居家进行盆底肌训练,并逐渐使之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健康的生活习惯。居家康复随访组在平台应用的基础上指导患者使用家用式盆底肌训练仪进行居家盆底肌锻炼,并实时采集盆底肌训练仪锻炼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同步上传至专科电子病例档案,最终在云端融合形成盆底中心病例数据,实现了物联网硬件+移动应用平台+云端大数据的一体化方式,巩固了干预治疗的效果。

3 结论

在盆底肌功能障碍分析中,该病症在临床诊治中比较常见,产妇完成分娩时容易产生盆底肌功能障碍,同时改病症对产妇的盆底肌肉造成一定伤害,患有该病症的产妇容易出现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等问题,甚至还会影响产妇的盆底肌肉张力级别,给产妇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在临床治疗中,需要采用科学的治疗措施,近年来,临床上对盆底肌功能障碍的治疗也取得比较优异的效果,但很多患者接受治疗后,由于未能高效按照医嘱或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训练,导致患者完成治疗后呈现出来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因此,患者接受治疗后需要采用信息技术,才能满足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张力优化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求。医务人员开展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借助健康宣教的方式来促进患者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全面认知,并向患者讲解该病症容易出现尿失禁和尿潴留等症状和生殖道感染、腰部不适和泌尿道感染等并发症,进而针对性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引起患者对该病症的重视。在实施信息化技术的过程中,采用心理护理也是必要环节,护理人员需要转换角色,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具体心理情况,加强与患者进行沟通,针对性采取措施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可以借助案例分析的方式来提高患者的信心,这对于优化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盆底肌张力以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对于这种康复治疗而言,主要在产妇的阴道中置入电极,进而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实施不同强度和频率的电流刺激,通过这种方式来对产妇的骨盆底肌肉和神经进行刺激,进而增强患者的盆底肌力,最终的目的是满足产妇盆腔功能恢复正常。通过对这种刺激方式进行分析,呈现出无痛、无创和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可以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和提高患者盆地肌肉张力,在产后盆底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应用比较广泛。

参考文献:

[1] 张青. 孕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立及应用效果分析[J]. 全科护理,2021,19(21):2994-2997.

[2] 王红燕,冯素文,谢臻蔚,等. 孕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构建及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7):801-805.

[3] 王红燕,童宝琴,冯素文. 女性盆底康复中心的建立及管理[J]. 护理与康复,2021,20(3):85-88.

[4] 陈洁,薄海欣,范国荣,等.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信息化全程防治体系的建立与实践[J]. 中国护理管理,2018,18(11):1516-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