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2
/ 2

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研究

王枭翔

山西省消防救援总队太原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勤大队二站

摘要:结合笔者工作经历和查找实战救援案例,分析了当前国内自然灾害应急救援能力的不足,从建立健全专业救援能力分级测评和资格认证体系、建立科学高效的实战化训练考核和培训机制、依托科技赋能打造先进高端救援装备以及全面推进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建设四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强化应急救援能力的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然灾害  应急救援  能力提升   

1 引言

近年来,国内地震、森林火灾、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非常负面的影响,特别是严重威胁到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1]。如何科学应对自然灾害,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降低致灾风险、最大程度挽救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我们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2018年3月,我国在国家机构改革中,新组建了应急管理部,专门负责处理各项防灾减灾任务,并将救援的主体力量多元化,是新时代下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突破,创新性地将多部门智职能整合、重组。在4年多的实战中,更是逐步建立了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军、各行业国家队为专业力量、社会志愿力量为后备军和辅助队的多种形式救援队伍体系,并朝着以专业化的理念为发展方向,不断将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专业化水平推向深入[2]

2 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现状

尽管自组建应急管理部以来,我国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救援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在救援的广泛性、全民性和全程性上明显优于外国,但还是应该客观清醒的认识到,我国的应急救援事业发展的专业化、科技化和尖端化水平仍落后于世界顶尖的发达国家。目前,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以及查找相关资料认为,制约队伍提升应急救援能力主要存在以下四方面不足:

一是评定标准不成体系,缺乏权威性统一性。国内关于应急救援资格和资质的审核认证体系建立不成体系,不够完善,对于什么样的队员能完成什么样的任务,没有明确的区分和认证,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应急救援基础体系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

二是人才队伍建设不足。首先,我国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多种国情特点决定了我国灾害事故发生概率比较高,所需的应急救援力量相比目前专业队伍的整体实力还有不少缺口,随着社会发展会更加凸显。其次,专业骨干人才培养需要实战经验和日常训练的积累,短时间内无法大量培养,而且目前没有相应的专业认证和相匹配的待遇保障,各类专业队伍的人才流失率比较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

三是专业装备配备不足。以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为例,随着改革发展建设的深入推进,处置“全灾种、大应急”的能力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山岳、地震、水域、森林消防等专业装备配备到基层一线,但配备的数量还不足,只能完成相对简单的灾害处置,在高精尖装备上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四是专业训练开展不足。涉及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因训练场地较少、训练安全风险大、训练专业性要求高、训练时间跨度大等客观条件,存在专业训练开展不足的实际情况。

3 紧盯“专业精准、科学高效”目标,统筹优化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3.1 建立健全专业救援能力分级测评和资格认证体系

能力分级测评和资格认证体系的建立,是推进我国应急救援工作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我国国情特点和救援能力基础,参考国际INSARAG体系以及欧盟和美国专业救援队能力测评方式及资格认证模式,尽快制定出台具有中国特色的能力分级测评和资格认证体系,进一步提升国内救援专业化水平[3]

一是制定各类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专业队的建设标准,加快整建制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二是加快普及落实消防救援队伍的职业能力鉴定和考核考考评机制,明确各岗位消防救援人员的职责要求,开展各级各类岗位资格认证与考核规范,并依托专业机构开展资格认证考核,建立全国应急救援人才数据库。三是编制应急救援队伍能力分级及其测评标准和组织程序,逐级开展各级各类专业队伍的测评工作,建立全国各类灾害事故救援应急救援队伍登记制度,建立应急救援队伍信息数据库,将包括消防救援队伍、各行业专业处置队伍以及社会面具有一定资质的队伍纳入其中,并在实战中加以统筹调度。

3.2建立科学高效的实战化训练考核和培训机制

科学高效的实战化训练考核和培训机制,是提升队伍专业化和保持队伍长久发展的基础保障。转变以往体能和单兵技能为主的个体训练模式,突出以实战化的救援小组和整体队伍为主的合成综合训练,能够更好地强化队伍整体救援能力。

一是加大对专业训练设施设备的建设投入,着力打造科学高效、适应性、有效性兼备的训练场所、基地。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组建和强化的省级应急救援机动支队,花精力建设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包括地震废墟综合训练场、水域训练馆、高空绳索训练馆等实战化训练场馆,并通过广泛培训和交流加大其对其他救援力量的辐射力度。二是加强学习典型灾害事故处置案例,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学习好的作战理念和灭火救援知识。要总结国内外应急救援经验教训,针对新时代应急救援需求,组织专业人员分灾害类型进一步完善应急救援专业训练教材和编制实战操法科目。三是依托应急救援机动支队组建教练示范班,通过编写规程、编制操法、集中培训、巡回教学、合成演练等方式,对全省各支涉及自然灾害救援的应急救援队伍特别是各地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开展实地培训和帮扶指导。四是开展实战化的大型演练,可以根据各地区不同的地理位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产业特色等实际条件,分别开展地震演习、水域救援、森林火灾综合实战演练,检验应急救援体系建设阶段性成果

[4]

3. 依托科技赋能打造先进高端救援装备

一是要制定消防救援队伍常用的灭火救援装备明细,为基层配备先进、好用、成体系的救援装备。二是加强科技赋能,加强消防器材装备的实战性,以便携化、轻量化为主要目标,更加贴近实战。三是出台科技发明专利保护的相关制度政策,鼓励消防救援人员与社会救援力量参与到装备器材的发明创造中去,充分调动民间企业、国有企业和军工企业等各方力量参与装备器材的发明创造以及改造升级。四是探索建立航空救援体系,促进与航空公司携手打造航空救援专项队伍,加强国内航空救援能力建设[5]

4. 全面推进社会应急力量管理系统建设

社会民间自发组织的志愿力量作为国家应急救援队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然灾害救援中特别是在初期自救互救阶段发挥了越来越大的辅助作用,在推进社会应急力量发展时,应该通盘考虑,从法律制度、政策指导、标准规范等方便给予大力支持。

一是认真研究分析各级救援力量的作用的地位,出台相应的政策性文件,肯定社会救援力量的贡献和重要补充作用,提升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建立救援现场准入制度和保障机制,将各级救援力量完整纳入总指挥调度编程和应急预案,充分 做好日常的拉动演习,加强社会救援力量的参与度。三是建立社会应急力量队伍建设和技能标准规范体系,为社会救援力提供技术装备、灭火救援培训、联勤联动机制等相关的支持,完善社会救援力量的评价考核指标体系,加快从业资格认定和考评机制建设,让社会救援力量逐步正规化。

参考文献

[1] 杜立新.山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耦合评价研究[D].山西,2021.

[2] 李清彬,宋立义,申现杰.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状况与优化建议[J].改革杂志社,2021.

[3] 张永春,梁静,朱海燕,等.《基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能力分级测评》地方标准研究与编制[J].中国应急救援,2021.

[4] 黄锦运.构建特种救援能力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考[J].中国应急救援,2021.

[5] 贾群林,陈莉.中国地震应急救援事业的发展与展望.《城市与减灾》[J].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平阳路119号鸿富小区3单元801  陈玉爱  13834209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