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技工院校深化改革加强专业建设路径探索

高立瑞

临沂市技师学院 

专业建设决定了技工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技工院校发展的核心,也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目前,技能人才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问题突出,迫切需要建立现代技工教育专业建设体系,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加快培育具有扎实职业技能,又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一、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现状

笔者了解到,当前大部分技工院校都在积极对接国家和省市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围绕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集群、现代服务业等领域进行布局,以实现新行业、新产业、新岗位与新职业、新专业、新课程的协同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供给和产业发展需求的全方位融合。但从现实状况来看,有的技工院校在专业建设方面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结构还不合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接还不紧密。高水平的专业还比较少,专业育人的质量还不够高,培养层次不清晰,专业之间建设工作还很不平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实际对接度还不够高,还需进一步优化。二是专业师资不均衡,一体化教师短缺。存在新老年龄结构不合理现象,青年一体化教师动手能力不强、教学实践经验欠缺,能力素养亟须提升。三是实习实训设备经费投入不够、数量不足,场所受限。实验实习实训设备陈旧,特别是机械类专业设备投入成本较大,设备更新跟不上,实训条件落后于企业岗位实践要求,已不适应教学实训和技能大赛需求。四是专业融合发展不够,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相近专业或相近功能项目重复投入、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不能共享。五是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与市场接轨不够紧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不大。专业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式甚至教学内容都是多年一贯制,课程结构不合理,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衔接不顺畅,学的内容用得不多,用的内容学得不多,造成毕业生对用人单位的吸引力还不强。校企合作层次还不深,产教融合做得还不够。

二、技工院校专业建设对策及建议

“十四五”时期,国家要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这就需要技工院校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学校实际,积极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树立市场化办学理念。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企业为着眼点,以提高办学质量为核心,遵照技能人才培养规律,立足学校实际,紧紧围绕市场,实行招生面向市场、专业面向市场、培养面向市场、就业面向市场、办学方式面向市场,切实将市场化办学理念贯穿于学校改革发展和内部管理之中,进一步推动办学机制的转变,实现从权力意识向服务意识转变,从传统招生向开门订单培养招生转变,从传统办学模式向适应市场转变,从机关型管理向企业化管理转变“四个转变”,促进学校全方位发展。要坚持以市场驱动为引领,强化市场经营理念,关注办学成本,强化办学效益,各项工作都要主动适应市场,研究市场,把握市场,培育市场,开拓市场,不断提升运用市场思维解决学院发展问题的能力。

(二)整合优化专业体系。立足本地、面向全国,以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为导向,深入分析产业需求、就业需求、劳动力市场需求,分析专业与产业、专业与就业、专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联系,按照“控制规模、调整结构、提升内涵、特色发展”的要求,全面梳理现有专业,科学调整和设置专业,提高招生质量,形成大专业小方向、模块式的专业体系。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职业岗位消失的专业,形成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群体系。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作用,建立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和专业动态检测报告制度,开展重点产业需求和专业预警分析,新增适应产业结构转型和技术升级要求、符合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优先发展符合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现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生物技术、人工智能等先进产业需求的专业;加快建设医养健康、文化旅游、养老育幼、体育健身、家政护理等人才紧缺专业;改造升级钢铁冶金、化工医药、建筑工程、轻纺制造等传统优势专业。

(三)加强品牌特色专业建设。坚持以校级品牌专业为基础,市级名牌专业为支撑,重点打造特色鲜明、具有影响力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特色品牌专业。坚持“扬优扶新、鼓励交叉、完善布局、优化结构、形成特色”原则,加强优势专业与其它专业融合,鼓励专业跨界、融合和交叉发展,全面带动和提升专业整体发展水平。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鼓励有条件专业积极承办、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严格把好学生资格审查关,将赛前训练、实习实训、课堂教学专业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大赛加快专业“弯道超车”。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教师队伍建设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师资队伍。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建立健全教师“传、帮、带”工作机制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依托技能大师工作站,通过组织教学竞赛、技能岗位练兵、评选优秀教师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教学教师的引领作用,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

积极引用企业的兼职教师,定期选派教师下厂实践、外出培训,提升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能力,力争在教学中最大限度的缩小学生能力和岗位需求的差距。尤其是一体化“双师型”教师,要与行业企业合作,聘用企业高技术高技能专家参与教学,制订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规划,建立“双师素质”教师培养机制,形成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稳定人才的工作机制,共同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教学团队,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紧贴经济社会发展变革,主动了解企业需求,探索建立以“工学结合”为主导,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一体化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的过程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有机融合。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向合作培养”、引企入校、校企“双元制培养”,大力开拓“工学结合”的市场,建议每个专业选取本行业重点企业举办订单班,通过订单培养等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突出“技能+学历”,加强与大学、职业院校的合作,推进“双证融通”人才培养。加强专业课程研究,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研课题,不断提高教研能力。积极引入通识教育课程、慕课等优质教学资源辅助教学,鼓励引进国内优质开放课程资源。根据学校实际,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加大实训能力建设,特别是要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实验室,实训室设备和工艺流程应该最大限度地模拟企业生产现场情况,不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六)搭建平台打通就业路。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作为技工院校,要始终坚持为当地经济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的理念,在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专业设置,根据岗位需要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以“人才培养”作为高质量就业的基本出发点,有效促进专业建设、提升教学和科研水平,从而带动学生实习、就业、创业的良性循环,提升学校的整体品牌形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要着重加强与本专业匹配度较高的企业的合作,维护稳定已有的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与渠道,开拓更多就业创业岗位和机会,建设岗位“蓄水池”,全力为学生的实习与就业保驾护航。

三、小结

专业建设是技工院校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的重要内容,推进专业建设要综合考虑职业能力培养目标,树立市场化办学理念,将建设过程和工作学习过程融为一体,落实课程标准、教学资源、教师队伍等建设,加快学生从知识灌输向能力培养,从课堂教学向生产教学、从书本教学向实践教学“三个转变”,培养既有扎实的职业技能又具有较强就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