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类高校音乐学琵琶演奏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3
/ 2

师范类高校音乐学琵琶演奏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

吕金株

乐山师范学院

摘要:新形势下,实施“课程思政”是高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个重大发展趋势。“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可以使高职教育与价值取向相融合,使其焕发出新的活力和活力,从而使其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表演;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琵琶演奏

引言:

通过知识和技能的渗透,使琵琶演奏课的思政教学得到了全面的深化。深入地将思政要素渗入到专业课程中,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国家情怀。

一、音乐表演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

十八大后,党中央、教育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文件,为推进“思政”与“艺术”相结合,奠定了思想和实践的基础。师范类高校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其素质的高低将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所以,全面落实思政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基本要求和途径。

(二).可行性

思政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和保障,是培育有道德发展的人才的必要条件和保障。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引导方向。把课程思政融入到教育与实践的各个阶段,注重知识传播的价值导向,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从而达到全方位、全方位的育人目的。

二、音乐表演课“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索

(一)内容选择

比如《零基础学琵琶》,就是音乐与设计学院的“琵琶”课程,具有“技术性”、“艺术性”、“理论性”等特点。从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春天开始,是一个逐步适应新环境、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的关键时期。通过对课程思政的优化,使学员能够掌握演奏技巧,提高演奏水平,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职业道德、世界观和价值观,为今后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教学过程:将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深度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入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教学活动中去,以德立学、德施教,立德树人的目的就会得到进一步的落实。

(三)课程思政总结与反思

要坚持四种“阵地”:“课堂”,“舞台”,“社会”和“网络平台”,以实现“课堂”、“舞台”、“社会平台”、“网络平台”。第一,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注重审美。培养学生的审美经验和艺术品味,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第二,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学结合起来,既要坚持社会主义主旋律,又要大力宣传;第三,通过各类社会实践,通过文艺表演、群众文化等方式,加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四,利用网络传播、自媒体平台,将平时的专业技能、舞台实践、社会服务等正面的宣传,传播社会主义主旋律,扩大社会影响力,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作为课程思政主体的大学教师要主动融入学校的政治生活,拓宽课程思政途径,多渠道学习,提升思政素质,积极组织集体备课、观摩听课等活动,积极参加教学竞赛,以赛促教,积极融入社会,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建设水平与能力。教师要在学生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使他们能够自觉地继承和发扬国家精神,从而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三、教学目标,模式及导向

(一)注重听觉和感知的教育方法

从某种意义上讲,琵琶是一门触觉的艺术,它与琴弦的关系决定了声音的声调,它的动力、心理、感觉的发展,其终极目标在于掌握。只有将声音和触感相结合,才能让你的弹奏达到最好的效果。早期的教学是有形的判断,如手型,肢体框架,动作,学生也能通过模拟来获得象形。而在中学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判断和指导学生的知觉意识是非常关键的。这一无形的教诲是从实践中产生的。

(二)课时与授课形式

传统的教师琵琶教学模式为老师和学生一对一授课。按一周一节的时间来算,各学校的教学时间是不一样的。大学四年的课程一般在80到120节之间。而实际上,按照实际的教学内容,推论出的教学时间应当是:每星期两节,六个学期,共计240节。第4学年是临床实践。像美国和英国这样的国家,更注重实际教学的比例,他们会将更多的实习学分分配到各个学期。增加小组研讨课程。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而小组课则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用讨论的形式取代被动的听课,这不仅增加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也帮助他们掌握了未来的学习方法.

(三)个性化教案

要想完成一门课程,必须要有一个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因材施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教学大纲对新手来说尤其重要。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学生不敢开口。他们经常会问,“老师,我该说些什么,然后再说些什么;我说的这些,小孩子怎么一点都不上心?”众所周知,课程的设计不仅要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还要注重趣味的教学。

(四)经验教学

在教学中,他的经验是通过实践来积累的,就像是医学的临床一样。自古以来,琵琶的教学都是通过自然的方式,通过口头传授。即使到了今天,集体教学也无法取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老师在面对每个学生时,会面临着不同的个人的不同反应。我们不能预测学生们今天的返校情况,可能会有很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但是我们要在一开始就把这节课的要点归纳出来。琵琶的教学是非常灵活的,这种快速的判断和归纳是不可能在本科或者研究生阶段就能做到的。师范院校要举办此类教学研讨,邀请琵琶演奏家、琵琶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教育家、教育家等有关专家、学者,举办研讨课,研究教学方法,整理典型案例。

(五)实践教学

教学与表演是一个整体,但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领域。弹奏是一种不断提高演奏技巧的艺术,而教学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一种艺术。因此,教学的先决条件在于对自己的弹奏实践进行评估和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全面的理论知识。当然,也要有充足的教学时间和教学实践活动,才能从个别教师的教学中发现问题的全面性,对问题进行归纳和改进。

六、

   综上所述,琵琶艺术在历史上的发展,历经了一个又一个王朝的兴衰。近代琵琶艺术发展最迅速,融合了多种文化和学科。“琵琶课”扎根于师范院校,是一门以“通才”和“专业”为切入点的独特学科体系。从微观上讲,师范院校的琵琶教学应该是培养能够从事基础琵琶教学的第一线教师,能够从事琵琶基础教学的相关研究,为琵琶的高端教育培养基础扎实的人才;师范类琵琶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全面的知识结构,具有基本的音乐素养,如歌唱、跳、弹、组织活动、因材施教等。从宏观上讲,师范类琵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以“琵琶”作为传播民族文化的载体。中国音乐教育在过去数十年来的总体框架中,中国的民族音乐教育所占比例偏低。中国民族音乐具有丰富的哲理与文化意蕴,是当今世界音乐家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教育应该以教育、传播、弘扬为根本,只有深入理解和继承和发扬先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和精神文明,才有资格和其他文明对话。只有这样,他才能为世界的文明做出贡献。中国民族音乐在发展过程中总是会主动地吸收和吸收外来文化,而琵琶的历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现代音乐教育中,如何教、学,已不再只是一个“琵琶”的问题,更是一个涉及文化、学科发展的整体问题。

参考文献:

[1] 冯卉. 黑龙江省师范类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辅修"琵琶演奏的教学与研究[D]. 哈尔滨师范大学.

[2] 金叶. 师范类师范类高校音乐专业琵琶教学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2.

[3] 李佳阳. 师范类高校音乐表演课的"课程思政"路径探索与实践分析.

[4] 唐颖, 刘云天. 综合类师范类高校音乐通识课程的"课程思政"路径研究[J]. 乐器, 20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