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物理情境  建构“活结”模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1

创设物理情境  建构“活结”模型

张娇珍

福建省大田县第一中学  福建三明  366100

摘要物理教学中,如何借助生活情境,建构易于研究,能反应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想模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借助怒江溜索的情境,建构“活结”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抓住活结模型的关键要素,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关键词:物理情境;“死结”模型;“活结”模型

物理模型建构是当前新课改强调的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它是根据研究的物理问题和物理情境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建构易于研究,能反应事物本质特征的理想模型。下面笔者结合《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教学实践,探讨一下,课堂教学中如何借助怒江溜索的情境,建构“活结”的物理模型,帮助学生抓住活结模型的关键要素,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一、复习归纳“死结”模型

首先我们先要把握学情,借助挂灯笼的情境,设置三力平衡的“死结”模型,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和分析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例题:AO、BO和CO三根绳子,O为节点,悬挂物质量为m,绳子OB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求:AO、BO、CO三根绳子拉力的大小。

依据例题分析的结论,引导学生分析死结模型的特点:①绳子的结点不可沿绳移动。

②结点两侧的绳子因打结而变成两段独立的绳子,因此两段绳子的弹力不一定相等。

二、创设“活结”的物理情境

首先展示防战士借助一根平直溜索,在水流湍急河面上艰难渡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回顾动滑轮的基础上,简单构建“平溜”的物理模型。

再展示云南怒江高低倾斜的溜索,孩子上学,通过“溜索”从高处溜向低处过河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回顾动滑轮的基础上,简单构建“陡溜”的物理模型。

三、建构“活结”模型

学生在图纸上将“溜索”通过画图转化为初步的物理模型后,进一步引导他们借助光滑的鱼线和小滑轮进行分组实验,模拟“平溜”(如图2)和“陡溜”(如图3)的物理情境。

思考问题:溜索也称为钢索,钢索重且接触面粗糙,如何将它转化成理想模型?

学生在模拟实验的基础上,将溜索与鱼线进行类比,建构理想模型:①忽略钢索的自重,理想化为不计重量的轻质绳。②忽略钢索与滑轮的摩擦力,以及运动过程的其它阻力。③忽略钢索的形变量。④只讨论物体(悬挂物)静止平衡的问题。

模型探究:在AB等高的平溜模型如图4中,挂重物的滑轮能在任何一个位置保持平衡吗?为什么?

在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学生发现挂重物的滑轮平衡的位置在AB的中垂线上,在学生分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受力分析,如图5,推算出,了解同一根绳上的张力处处相等。再借助朗威力传感器拉绳AB两端的数据分析,进一步验证了学生的结论。

引出了活结模型:“活结”看似把绳子分成了两部分,但还是同一根绳,活结是可以沿绳移动的结点。生活中的“活结”,一般是由滑轮或者光滑挂钩形成。

①“活结”结点可随绳子移动。绳子上的滑轮或挂钩及活结,绳子弹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活结”两侧绳子的合力方向沿两侧绳子的角平分线。

对于建构好的“活结”模型,我们还可以结合实际情境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若用一根长期日晒雨淋的晾衣绳晾晒毛衣,为了避免晾衣绳断掉,可采取什么办法?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晾衣问题,会提出不同的方法灵活应用“活结”模型分析问题。教学中重视物理建模过程,不仅能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还培养了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构建模型的意识和能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6月

本文系三明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2021年度立项课题:《高中物理力学模型构建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编号:JYKT-21063)的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