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三角解剖学结构及临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8-24
/ 2

股三角解剖学结构及临床应用

1魏成超 ,2朱啟引

1昆明卫生职业学院(云南省昆明市)650101

2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省昆明市)650101

摘要:股三角是解剖学教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股血管穿刺插管、股神经阻滞麻醉、股疝手术的重要部位。随着血管穿刺插管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股动脉经皮穿刺插管因成功率高、导管偏转率低而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股血管插管在为患者提供方便的同时,也存在风险。穿刺会对周围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因此,了解股三角的解剖学结构及其临床应用非常重要。

关键词:股三角;解剖学;临床应用;进展

股三角是下肢的一个重要区域。长期以来,手册和文献记录主要使用长收肌的内侧边缘作为股三角的下内侧边界[1]。很少有研究者将长截骨的外侧缘作为股三角的下内侧边界。然而,是否以长收肌内侧缘、外侧缘或中部作为股三角内侧下界更合理,更适合基础教学或临床应用,还有待探讨。为了积累新的局部解剖学数据,本文对股三角解剖学结构及其现实临床应用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一、股三角局部解剖

股三角位于股骨前内侧的上1/3处,从下向上或从上向下都有一个倒三角凹陷。股三角的上边界是腹股沟韧带,外下界是缝匠肌的内侧缘,内下界是长收肌的内侧缘。前壁为阔筋膜,后壁自外测向内侧依次是髂腰肌、耻骨肌、长收肌及其筋膜。有学者认为,股三角内侧下界为长收肌外侧缘更为合理。股三角的内部结构主要是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和股管。以股动脉为中心,外侧为股神经,内侧为股静脉。这种关系有助于通过压迫股动脉、静脉穿刺和股神经麻醉止血。成年女性,口宽而松,在股管上方,易导致股疝的形成。

根据上面传统的描述,股三角以内收肌的内边沿为界,其范围是在长收肌的外边沿,内收肌管的位置与内收肌管的区域,难以解释与股三角及内收管之间的相互关系,不利于临床中股三角、静脉穿刺点的定位,也不利于判断该区域受损结构。

二、股动脉解剖及临床应用

股动脉从股三角中间的深面进入,由于其仅有皮肤,皮下组织及阔筋膜作为覆盖面,故有搏动,股动脉穿刺插管也容易成功。临床常采用股动脉穿刺采血进行血气分析、股动脉采血、或介入治疗。如果股动脉脉搏不明显,那么,传统股动脉穿刺插管会很困难。为此,有研究人员选取20具成年尸体(男13具,女7具)进行解剖观察[2],取耻骨窦中点为点矢状面的垂线,与股动脉相交,作为股动脉的注射点。最佳角度和深度为:针与前额的角度(针前角)为16.1±2.3,针矢状面夹角(针矢角)为8.40±1.6;针深为(2.8±0.2)cm。临床应用表明,这种穿刺方法容易取得成功。

股静脉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股静脉是腘静脉向上的延续,与股动脉伴行。在股三角内,股静脉位于股动脉内侧,所以股动脉应是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股静脉穿刺术适用于周围浅静脉穿刺困难,需要静脉抽血或紧急加压输液或输血的患者。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及功能障碍患者的采血或静脉输注。股静脉较大,易于穿刺插管到达全身血管的各个部位。也适用于心导管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股静脉穿刺具有使用方便、安全快捷、成功率高、易于观察和固定、局部感染少、患者痛苦少、保存时间长等优点,是最理想的静脉穿刺选择点。在股静脉穿刺中,注射部位的选择和穿刺深度的确定是成功的关键。股静脉穿刺位置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2至3cm[3]。股动脉搏动明显而恒定。但在哭闹、焦虑、脱水、重病或肥胖患儿中,股动脉的脉搏点往往看不见,也很难找到。有研究人员认为股三角中点法(即以腹股沟韧带、长收肌和缝匠肌组成的倒三角中点为穿刺点)采血成功率高。

在严重休克、呼吸和心脏骤停的患者中,股动脉脉搏通常微弱或无搏动,伴有外周静脉塌陷和静脉切除困难。相关研究表明,中点在矢状面上形成一条垂直线,这条垂直线与股静脉相交,是股静脉的穿刺点。最佳穿刺角度为股静脉穿刺点。有研究人员提出针刺进入的角度最佳为:针前角为16.1±2.4,针深为(2.9±0.2)cm。且在经过实践之后,无效人数为0例[4]

、股神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股神经起于腰丛,在股三角内发出大量肌肉、皮肤和关节分支。其中分支最长的皮神经是隐神经,延伸至膝下、小腿和足部内侧。常规硬膜外阻滞麻醉膝关节及膝关节以下手术效果良好,但手术操作复杂,存在一定的禁忌症,术后护理不便。由于膝关节分布有股前、股内侧、股外侧神经,因此,在膝关节手术中常选用股神经阻滞麻醉。在股动脉外侧1cm处垂直于皮肤进针,将股动脉向内拉,穿刺针缓慢深入阔筋膜。当触及筋膜下股神经时,感觉异常,可注射局部麻醉药。临床还可行复合股外侧皮神经阻滞麻醉,主要用于老年患者的膝关节手术,具有稳定的循环系统。优点是针对年龄较大的老年患者,尤其是对内科疾病,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老年人膝关节手术的一种麻醉方法。膝关节的下半部大部分由坐骨神经支配,内侧的一小部分由股神经的分支-隐神经支配。股神经和坐骨神经控制膝盖以下区域的感觉和运动。故临床上膝以下手术时需同时阻断股神经和坐骨神经。

五、股管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股管是股鞘内的漏斗状筋膜间隙,长1.0-1.5 cm,其前壁自上而下为腹股沟韧带、隐静脉裂孔镰状缘上端、筛状筋膜。后壁是耻骨梳后韧带,耻骨梳肌和筋膜。内侧壁为腔隙韧带和股鞘。外侧壁是股静脉内侧的纤维间隔。股管内有1-2个充满脂肪的淋巴结。股环向上间接穿通腹腔,当腹压增高时,可将腹部脏器推入股管,推至大腿内侧皮下,形成股疝。由于股环的前、后、内侧均为不易伸展的韧带,故股疝容易嵌顿。股疝在高龄女性中比在男性中更常见,尤其是在多胞胎女性中,其发病率比未生育女性搞得多。这是因为女性骨盆较男性宽,腹股沟韧带间隙较大,髂腰肌较弱,这使得腹股沟韧带下方的血管裂孔除了容纳股动、静脉和股神经外,还有较大的间隙。当内压升高、局部阻力减弱时,可发生股疝。股疝嵌顿、绞窄时,手术是治疗的唯一有效方法,延迟治疗会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尤其是高龄患者。股疝的常用手术方法是McVay修补,它不仅能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且能清晰暴露股环,真正做到了疝囊颈高位结扎,修补股疝[5]

参考文献

[1]章家强,蔡亲磊,詹兴云.腹股沟斜疝、直疝及股疝的多排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鉴别诊断价值[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1,15(03):243-247.
[2]齐大鹏,计朝飞,王晓亮,郑家贵,蔡朋.多排螺旋CT对腹股沟疝患者的影像鉴别与诊断价值[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20,14(02):146-149.
[3]张凤玲,魏在荣,郭宇,金文虎,李海,张子阳,李书俊,张文夺,王达利.游离股浅动脉股三角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J].中华烧伤杂志,2019(07):486-489.
[4]任宝松.PBL教学法在股三角解剖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22):62-63.
[5]曾昂.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的数字化解剖研究及其修复面部缺损的临床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2.09(2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