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和田地区传染病医院 848000)(新疆和田地区维吾尔医医院848000)
摘要:疾病预防与控制管理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组织卫生资源,对影响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消除或减少其对居民健康的影响,提高人群健康水平的过程。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传染病控制管理、慢性病控制管理、地方并控制管理、寄生虫病控制管理、职业病控制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等。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 疾病预防控制
前言
随着经济和生活是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与保健需求越来越高,大大提高了人们的自我保健行为,健康已经成为生活的主要目标。由于面临的健康危险因素是由多层面交互而成,解决这些危险因素远远超出了传统医疗或公共卫生机构的能力范围,必须通过政府创造一个部门间协调合作的机制以形成一个相互贯穿的合作和网络系统,卫生事业管理就是这一网络系统的主导学科[1]。
一、卫生事业管理学在传染病预防控制中的应用
(一)我国传染病控制管理面对的现状
数据显示,我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较10多年前有缓慢下降(2010年总报告发病率为268.31/10万),但死亡率与病死率有缓慢上升(2010年总报告死亡率为0.76/10万,总报告病死率为0.28%)[2]。
(二)传染病防控管理的策略与措施
1.传染病防控管理的宏观策略:我国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的方针,总体要求如下:
(1)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2)各级政府领导传染病防治工作,指定传染病防治规划并实施。
(3)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的传染病防治管理任务,并接受有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机构的业务指导。
(4)中国领域内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必须接受医疗保健机构、疾病控制机构有关传染病的查询、检验、调查取证以及预防、控制措施,并有权检举、控告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行为。
2.传染病防控管理的措施: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包括传染病报告和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多种防控措施,以及扩大免疫计划、群体化学预防或化学疗法、保证食品和水安全、安全注射和灭菌、安全有效地使用血液和血制品、媒介控制等具体有效的预防控制方法。
二、卫生事业管理学在慢性病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一)我国慢性病流行情况
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健康状况明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人均期望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已接近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与此同时,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也成为我国居民的主要死因。
(二)慢性病控制与管理
1.慢性病监测:慢性病监测是指长期、系统地观察某种慢性病的发生和传播,调查其影响因素,确定其变动趋势和分布动态,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并对防治效果做出评价,以期达到控制和减缓慢性病发生的目的。
2.慢性病控制管理策略与措施
(1)全人群策略:该策略属于一级预防范畴,以减少发病为目的,以控制只要危险因素为主要内容,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
(2)高危人群策略:该策略是以高危人群为重点的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的流行特征和相关疾病的特点,实施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和检测,进行人群筛检,在其发现和及时治疗病人。
(3)慢性病防治是躯干与策略:社区干预是指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在社会各部门的参与下,针对不同目标人群开展疾病防治和健康促进活动,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提高个体和社区控制影响健康诸因素的能力,一床在有利于健康的环境,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4)慢性病的临床预防:临床预防是在临床场所对病伤危险因素进行评价和预防干预,是对健康者和无症状的“患者”采取的个体预防措施,是在临床环境下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结合。
三、卫生事业管理学在职业病控制与管理中的应用
(一)职业卫生现状
职业危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约有2亿劳动者接触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各种新的职业卫生问题不断出现,我国每年因职业伤害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约达2000亿元[3]。
(二)职业病控制与管理
1.前期预防2.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3.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4.监督检查5.法律责任
四、卫生事业管理学在地方并控制管理中的应用
(一)我国地方病现状
我国的地方病已知有70余种,列入国家重点防治的地方病有鼠疫、血吸虫病、布氏菌病、碘缺乏病克山病、大骨节病、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等8种,前3种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后5种属于地球化学性疾病[4]。我国地方病特点有:
4.地区偏远,种类多,防治难度大5.季节性,易反复。
(二)地方并控制与管理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2.加强部门间的协调3.加大依法管理力度4.加强应用性科学研究5.切实加强队伍建设6.落实防治资。
结语
总而言之卫生事业管理学在疾病预防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意义如下:
(一)有利于政府领导、部门协调、群众参与(二)有利于提高群体健康意识(三)有利于提高群体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四)有利于统一规划、规范行为和管理的标准化。
参考文献:
1.梁万年,卫生事业管理学,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詹思延,流行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孙贵范,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4.傅华,李洋,郑频频,等,第三次公共卫生革命的提出与健康城市建设 2007(3):35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