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坝州林业中心医院 四川都江堰 611830
通俗来说,烧伤多指热力损伤,包括水、油、汤等热液,火焰、蒸汽等高温气体,或钢锭、灼热金属等高温固体等造成的皮肤或粘膜组织损伤,严重者还可引起皮下或粘膜下的损伤,甚至可能危及到关节或内脏。
一般根据烧伤深度可分为Ⅰ度、浅Ⅱ度和深Ⅱ度、Ⅲ度,称作三度四分法。Ⅰ度是表皮浅层受损,表现为干燥、灼热感、有轻微红斑;浅Ⅱ度是真皮浅层受损,表现为局部红肿、有水疱、伴有明显疼痛;深Ⅱ度是真皮层受损,表现为疱下创面呈红白相间且痛觉迟缓;Ⅲ度是全皮层甚至皮层下、粘膜下、肌肉、关节骨骼等受损,表现为无水疱,创面呈蜡白色或焦黄色和炭色,无痛觉,形成焦痂后,痂下明显可见呈树枝状的栓塞血管。
烧伤患者因为热力作用导致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造成血浆外渗到创面及组织间隙,严重的烧伤病人甚至会出现休克等并发症。在日常生活中如若不小心发生烧伤的情况,应第一时间立即去除创面周围衣物,尽量避免将伤口水疱弄破,用清洁流动水对创面进行表面降温,持续时间约30分钟左右,随即到医院进行清创处理和后续治疗。对于烧伤患者来说,正确及时的处理创面能对后续治疗和恢复效果起到极大影响。
现目前,对于烧伤患者有中医和西医两种治疗方式。西医主要是通过药物或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西医药物内服可使用阿莫西林、头孢类等药物减少创面感染风险;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百多邦、生长因子凝胶等药物进行治疗,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则需进行植皮手术,但后期可能会留下疤痕或后遗症,需严格注意个人护理。西医能快速直接的对烧伤起到治疗效果,控制病情恶化且恢复速度较快。中医则认为烧伤的病因是火毒或热毒,轻则犯皮毛,重则伤肌肉、筋骨。烧伤因强热侵害人体,造成肌肤损伤,人体内大量津液外渗,皮肤红肿疼痛,严重者会伤及体内,甚至五脏六腑,导致阴阳失调,所以中医烧伤的治疗应该包括以下治疗原则:1.清热解毒;2.养阴生津;3.益气理脾;4.活血化瘀;5.托里排脓。中医烧伤病程可分为四个期,1.初期(厥逆期),为伤后48-72小时,体液渗出期,此期因热力外伤形体,内损气血,引起气血不足,因给予轻则清热养阴,用银花甘草汤加味(银花、连翘、黄芩、芦根、蒲公英、绿豆、赤小豆等),重者瘀血凝滞,用凉血四物汤加减(银花、连翘、栀子、当归、生、赤芍等)。2.中期(正盛邪实期),为伤后3-4天开始,转入中期。此期为火毒炽盛,正盛邪实,正邪交争,因给予清热解毒,用黄连解毒汤合白虎汤加减(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石膏、知母、当归、大黄等)。3.晚期(正虚邪实期),为伤后2-3周(如未愈)转入本期。此期为烧伤重症,邪正相争,耗损阴津,正已虚而邪未退,已阴虚为主,需要扶正以祛邪,滋养肾阴,透营转气,因给予用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加减(水牛角、生地黄、玄参、麦冬、银花、连翘、黄连等)。4.恢复期(正虚邪退期),为创面基本痊愈。此期为邪热虽退而正亦虚,因给予养阴益气,兼清利余热,给予八珍汤加增液汤加减(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熟地黄、甘草、麦冬等)。许多中草药具有抗感染、收敛结痂、减少创面渗出、促进坏死组织脱落、促进上皮生长的功效,所以将中药外治运用于烧伤创面上,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抗感染中药(穿心莲、金银花、板蓝根、蒲公英、黄连等);成痂中药(虎杖、四季青、地榆、毛冬青等);减少渗出中药(地榆、白芨、忍冬藤等);脱痂中药(石膏、炉甘石、寒水石、龙骨等)等。中医对于治疗烧伤的症状可能较西医而言见效较慢,容易被忽略或常常作为备选的治疗方案,但其实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医治疗烧伤也能起到较快较好的疗效,而相对于较西医治疗而言:患者疼痛相对较小,中药治疗费用相对较低,治疗环境要求相对低。
对于烧伤患者来说,即刻的紧急处理非常重要,后期的护理与治疗方式也尤其重要。医生积极救治和药物的合理选择,患者的积极心态,才能让创面恢复的更快、更好。针对西医治疗烧伤的方便、快捷,结合中医优势,选择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广大烧伤患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