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锦宸顾连康复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之中使用不同湿化方式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观察对象是我院接收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共计78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和参照组(间断气道湿化干预),各39例,对比两组的湿化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湿化效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过程中,应用常规湿化方式和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等不同的湿化方式,发现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的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更好地缓解患者的症状,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重症气管切开;护理效果;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湿化护理
气管切开是用于抢救重症患者的一种重要急救措施,缓解患者出现的呼吸道梗阻的症状,扭转患者的缺氧状态,有助于更好的挽救患者的生命。在气管切开之后,会影响人工气道的完整度,并且失去加湿和加温以及过滤空气等生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患者长期吸入干燥的气体,会出现呼吸道过度失水或者支气管黏膜出血,还有痰痂形成和排痰不畅等诸多问题,增加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以及呼吸困难等诸多问题,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因此,需要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湿化方式,增加气道的湿润程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本实验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观察对象是我院接收的重症气管切开患者,共计78例,纳入时间为2020年4月~2022年4月,使用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患者19例,女患者20例,年龄41~77岁,平均(64.16±0.56)岁,危重症评分系统评分为14-16分,平均(15.36±0.61)分;参照组男患者21例,女患者18例,年龄42~78岁,平均(65.47±0.74)岁,危重症评分系统评分为15-17分,平均(16.29±0.77)分;经比较两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性,(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使用间断气道湿化干预进行护理。首先,常规护理:在患者住院之后,为患者提供吸氧和抗感染以及纠正水电解失衡、酸碱失衡等问题的解决措施,开展祛痰和翻身叩背以及定时为患者吸痰、护理口腔等常规护理。其次,为患者提供间断气道湿化干预的护理方式,以50ml且含量为0.45%氯化钠作为湿化液,其主要是由25ml的0.9%氯化钠溶液与25ml的灭菌用水进行混合而得到的。之后,使用5ml的注射器为患者进行间断湿化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去掉注射器的针头,然后吸取湿化液,剂量为2-3ml,沿着患者的气管套管的管壁注入湿化液,时间间隔为20-30分钟一次。在进行间断湿化时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的要求,要注射器要4h换一次。
1.2.2观察组
使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进行护理。为患者提供和参照组一致的常规护理后,为患者使用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进行护理,湿化液是由25ml的0.9%氯化钠溶液与25ml的灭菌用水进行混合而得到50ml且含量为0.45%氯化钠。在注射时,为患者使用50ml的注射器。和一次性的延长管进行连接,保障延长管的另一端与气管套管的管内处于相连的状态,控制深入套管的深度为5㎝,促使湿化液可以顺着气管套管以缓慢的速度滴入,控制微量泵的流速为4-6ml/min,坚持持续泵入。一旦患者的痰液处于过度黏稠的状态,这时可以为患者适当加快泵入速度,且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呛咳情况。此外,注意无菌操作的要求。当患者的痰液处于稀薄的状态,可以容易吸出,且不存在呛咳,呼吸平稳时就可以停止泵入。
1.3 观察指标
1.3.1 湿化效果
对比两组的湿化效果,主要对患者的每日痰量和吸痰5min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其中数值每日痰量的数值越小越好,SpO2数值越大越好[2]。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湿化效果
对比两组的湿化效果,发现观察组的湿化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下表1:
表1 两组湿化效果的比较(n,±s)
组别 | n | 每日痰量 | SpO2 |
观察组 | 39 | 20.05±6.12 | 98.24±15.02 |
参照组 | 39 | 44.20±5.44 | 90.88±13.98 |
t | 18.419 | 2.240 | |
P | 0.001 | 0.028 |
3 讨论
气管切开的患者一般都适用于病情危急且进展快和死亡率高的疾病,借助这样的方式为患者建设人工气道,缓解呼吸困难和梗阻等问题,维护患者多脏器的安全性。因为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持续性的通气障碍会导致患者出现脑水肿和缺氧,酸中毒等诸多问题,提升患者的致死率或者致残率
[3]。同时,在气道切开之后,会导致痰液水分缺失,黏液黏稠不易排出等问题,堵住呼吸道,致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不利于患者生命安全的保障。
因此,需要为患者采用不同的湿化方式。其中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是借助微量泵进行湿化液的推送,结合患者的情况对湿化液注入速度进行调节,可以更好地补充呼吸道所需的水分,且可以控制呼吸道的液体量,减少对于气管的刺激程度,起到稀释痰液的作用,与生理湿化状态相符,可以更好地维护患者生命安全。而间断气道湿化干预在使用时存在滴入湿化液剂量大,增加患者出现刺激性呛咳的问题,难以达到湿化目标。且血氧饱和度处于下降的状态,难以维持患者的呼吸道所需的水分。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表明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的湿化效果更好,更有利于维护患者治疗与护理的效果。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的气道湿化护理中,使用间断气道湿化干预和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等不同的湿化方式,发现后者对于患者的湿化作用明显。所以,微量泵气道内滴注湿化法值得在临床之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毅美. 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对比[J]. 基层医学论坛,2021,25(14):2058-2059.
[2] 彭费爽. 持续气道湿化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1):1391-1392.
[3] 张红. 不同湿化方式在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湿化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9,19(7):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