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题的育人价值与命制策略——以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为例

/ 3

辨析题的育人价值与命制策略——以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为例

田会敏1 ,杨仕堡2

郑州市中原区锦江中学  河南郑州  450000

郑州市教育局教研室政治教研员河南 郑州 450000

摘  要:辨析题是不少地区中考常见的题型,它能有效引导学生明理、启智、激情、践行,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科学规范地命制辨析题,需要突出试题立意的价值性,注重情境创设的生活性,强化任务设计的思辨性,确保答案制定的科学性,把握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我们应不断研究辨析题,积极探索命制更优质的辨析题,为教育教学增色增效。

关键词:辨析题;育人价值;命制策略

辨析题是不少地区中考的常见题型,它多以生活化情境为背景,结合常见的认知误区设置思辨性任务,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教育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思辨明理,形成正确认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提升他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该题型既要求学生“辨”,即判断试题呈现的观点是否正确,是否全面;又要求学生“析”,即对自己的判断进行分析论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因而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中考为什么如此偏爱辨析题,该题型有哪些独特的育人价值,如何科学规范地命制辨析题,笔者结合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辨析题的育人价值

1.明理

道德与法治教育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其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知是非、明事理,牢固掌握教材的主干知识和基本原理。为此,教师要敢于引导学生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辨析题往往聚焦某种社会现象,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结合学生的认知困惑设计思辨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质疑、甄别,拓展视野,深入思考,明辨是非,澄清错误。如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以新冠肺炎疫情突袭武汉为背景,通过呈现两组对比性镜头:钟南山院士建议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他自已却在第一时间赶赴武汉;全国十几亿人“宅”在家里,而一批又一批医护人员却不计生死逆行出征,通过这种矛盾与反差引出辨题:“生命宝贵,我们要珍爱生命!”“既然珍爱生命,为何还要逆向而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在解答本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思辨“为什么要珍爱生命”“怎样珍爱生命”“为什么要宅家”“医护人员为什么会‘逆行’”等问题,不仅能理解“生命是宝贵的”“生命需要关爱”“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生命价值”等人生道理,成功化解心里潜藏的疫情焦虑与生命疑惑,而且能深刻领会人的肉体生命与精神生命、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乃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才会更有意义和价值,从而促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认同和敬仰医护人员的“逆行”壮举,更加坚定弘扬抗疫精神、奉献青春力量的决心。

2.启智

社会生活是复杂的,许多问题并不是非对即错、非此即彼。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社会经验不足,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事物的认识难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错误。如何引导他们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眼光看问题,提升辩证思维能力,是培育初中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求。

辨析题呈现的观点或者正确或者错误,或者正误混杂,或者不够全面。这就需要学生通观全局、系统思考,方能准确把握试题的立意,进而完整梳理出辨点,找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思辨过程中,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有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乃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的核心辨点是质疑医护人员“逆行”不珍爱生命,显然,该观点是错误的。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认识呢?其认识问题、判断推理的过程又存在哪些纰漏?为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①疫情期间广大居民为什么要“宅家”?②医护人员为什么放弃“宅家”而选择“逆行”?③“逆行”与“宅家”有无内在联系?通过上述层层递进的诘问,我们不难发现,质疑者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理由如下:第一,人是社会的人,只看到“宅家”的必要性而忽视“逆行”的意义,割裂了人与人的联系,否认了生命需要关爱,犯了用孤立观点看问题的错误;第二,生命价值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倡导“宅家”而质疑“逆行”,属于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犯了用片面观点看问题的错误;第三,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生命重于泰山,质疑医护人员“逆行”,没有认识到突发疫情形势的严峻性,犯了用静止观点看问题的错误。学生思考和解答本题的过程,收获的不仅是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社会责任、人生价值等知识,更能从中学习领会唯物辩证法的思维方法,从而打开了聪敏之门,学会观察世界、判断形势、认识问题,此之谓大智慧。

3.激情

人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受情感的支配,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的。正因为如此,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被定义为道德与法治课的首要目标。然而,情感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空洞的说教往往于事无补、收效甚微,必须引导教育对象在经历、感受和体验的基础上,实现情感认同、行动自觉。“浇花浇根,育人育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引导学生实现情感认同方面,辨析题有其自身的独特优势,它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的情境,引导学生在价值冲突中主动思考,在观点交锋中比较鉴别,在理解体验中增强认同,在自我反思中理性选择,从而实现思想教育入脑入心、走深走实的目标。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行文简洁,却能叩击心灵,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深度思考,启迪学生不仅要爱护自己的身体,更应坚持休戚与共,关爱他人,提升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对“最美逆行者”的敬仰之情,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提升以实际行动绽放生命光彩,为祖国和人民作贡献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拨动学生心弦,激发情感共鸣,做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育人,这正是辨析题的内在价值和独特魅力。

 4.导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离开了实践应用,再高深的理论也会一文不值。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理应以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相统一,帮助学生实现从道德强制向道德自觉和行动自觉的转变。

虽然辨析题考查的重点是思辨说理,但它最终要在矛盾对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意味着它必然蕴含着一定的行为导向,让学生知道在行动上该何去何从。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即是如此,本题通过引导学生思辨,有效增进学生对广大医护人员“逆行”的理解与认同,激发学生向善向上的力量,促进他们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转变,从而将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变成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

二、辨析题的命制策略

辨析题育人价值的发挥有赖于试题本身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科学命制辨析题既要遵循命题的一般程序和基本原则,也要统筹思考道德与法治的学科特征和辨析题的题型特点。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大气新颖、严谨巧妙,学科与生活交融,能力与素养并重,选拔与导向兼顾,为我们命制辨析题提供了诸多启示和有益借鉴。

1.试题立意要突出价值性

立意是试题的灵魂。命制辨析题首先要考虑立意,包括考查什么知识,考查何种能力与素养,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何教育意义。立意不仅为情境创设、任务设计、答案制定指明了方向,而且立意还从根本上决定着整道试题的质量。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用疫情肆虐背景下“宅家”反问“逆行”,通过反问设疑、反思质疑、反驳释疑,让学生最终认识到:“宅家”固然是自我保护和珍爱生命的表现,广大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与患者、与广大人民群众休戚与共,彰显了人间大爱,活出了生命的精彩,更是珍爱生命的典范,从而成功激荡学生情感的波澜,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励学生“把灾难当教材,与祖国共成长”,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目标。本题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思维启迪和品格塑造。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思维层层深入,知识不断拓展,情感逐步升华,并且这种教育是唤醒而非灌输,做到了引而不发,导而弗牵,含而不露,润物无声。不得不说,本题思想深邃、内涵丰富、立意高远、百读不厌。

2.情境创设要体现生活性

情境是辨析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交代辨题提出的背景,同时也为学生接下来完成思辨任务搭建必要平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基础是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生活既是学生道德认知的起点,也是学生学以致用、道德践行的落脚点。辨析题的情境创设理应坚持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聚焦学生在真实生活场景下的认知困惑和思维误区,精心组织,巧妙设题,引导学生在思辨中释疑解惑、汲取智慧、收获启迪。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敏锐地抓住当年深刻影响百姓生活的新冠肺炎疫情事件,以及抗击疫情中涌现的许多感人故事,从珍爱生命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思辨“该不该逆行出征”。本题的情境基于真实生活,任务源于学生的真实困惑,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准确把握了学生“最近发展区”,有效调动学生深度参与,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情境源于生活,任务回归生活,学习服务生活,评价指导生活,这是让道德与法治焕发活力的重要法宝,也是推动立德树人落地生根的有效路径。

3.任务设计要强化思辨性

任务是一道试题的主体,它源于试题情境,集中体现试题立意,是发挥试题测评功能的关键环节。辨析题的任务设计不仅要指向清晰、测评目标恰当、呈现形式规范,还应强化思辨性,即辨题应蕴含一定的思维冲突和具体认知矛盾,能有效拆解为多个相互关联的小问题,让学生有话可说,让答案有据可循,从而有效测评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丰富性、条理性、周密性和创新性。强化思辨性是辨析题的内在特征和魅力体现,也是增强道德与法治课程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客观要求。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聚焦新冠疫情爆发背景下广大居民自觉宅家而医护工作者逆行出征的事实,质疑医护工作者的逆行行为。这样的疑问真实自然,符合不少人的思想认知,也非常有必要加以澄清。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任务思辨性强,思维含量大,思想教育意义更是不可低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广大居民自觉“宅家”是珍爱生命的表现,当然无可置疑。那么“逆行”的广大医护工作者就是不珍爱生命吗?他们为什么要“逆行”?面对疫情,“宅家”还是“逆行”,每个人到底该如何选择?这一连串的疑问需要学生逐一思辨厘清。“逆行”与“珍爱生命”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是相互贯通、并行不悖、高度统一的,“逆行”不仅救护、关爱了他人生命,也升华了自我生命的价值,让生命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仔细分析本试题,我们不难发现,命题人既基于学生的认知冲突设计了思辨任务,又将解决问题的方法路径巧妙隐藏在任务中,学生通过抽丝剥茧地分析说理,就能完成任务、释疑解惑,并从中受到教育。如何巧妙设计思辨任务,我们或许能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4.答案制定要确保科学性

答案是评价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和标准。命制试题不仅要精心创设情境、巧妙设计任务,还必须根据试题立意、情境以及任务指向,结合课程标准、教材以及学生的学习状况,科学拟定答案。一道试题的答案是否科学,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判定:一是针对性,即每个答案要点都要有理有据,为什么要回答该要点,为什么要从这些角度作答,这些都要能经得起质疑和考问;二是条理性,即答案要点要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非东拉西扯、杂乱无章;三是实操性,答案乃至评分标准是评卷的参照,采点给分也好,等级赋分也罢,若答案的实操性不强,命题意图就很难得到贯彻,试题的信度与效度自然难以保证。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有三个答案要点:一是分析了广大人民群众为什么要“宅家”,二是解释了医护工作者为什么要“逆行”,三是回应了辨题中“宅家”与“逆行”的矛盾冲突,回答了该如何选择的问题。上述答案不仅紧扣辨点、有的放矢,而且条清缕析、层次分明。从考查内容看,这些答案要点源于教材主干知识,体现了事理结合、整合建构的要求,考查了学生对教材知识的把握情况,更测评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完全符合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理念和目标。

5.整题研制要把握一致性

一道试题包含立意、情境、任务、答案等四个要素,各要素之间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的,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命题时若割裂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孤立地在某一个要素上下功夫、做文章,就很容易造成试题出现纰漏。因此,一道试题从最初的选材构思,到接下来的毛坯题命制,乃至后期的修改、打磨和校对,全程都要坚持系统思维,做到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通盘考虑、精准施策。为此,命题过程中我们不妨时常反问自己,本题我们要考什么,怎么考,为什么这样考,我们想考的与试题实际所考的是否一致,试题情境与任务是否紧密关联,答案与任务是否高度吻合,情境对于学生答题是否有用…只有这样反复追问和自我质疑,才能更好地发现其中的不和谐因素并及时反思改进,从而确保试题诸要素内在一致、相向而行。

2020年河南中考辨析题以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立意为统领,巧妙选取令人瞩目的中国抗疫故事创设情境,从人们对珍爱生命的狭隘认识切入设计任务,引导学生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组织建构答案。细细品味,不难发现本题的立意高、情境新、任务巧、答案准,试题诸要素之间彼此呼应,水乳交融。“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试题立意虽然内隐,却直接决定着情境选择的方向、任务设计的指向以及答案依标扣本的倾向。新冠疫情背景下钟南山院士的“宅家”建议与广大医护人员的“逆行”,这样的试题情境设计体现时代精神,反映社会热点,贴近学生生活,既巧妙引出了心灵碰撞的思辨任务,也为学生分析怎样珍爱生命明确了指向,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珍爱生命理念下“宅家”质疑“逆行”的任务设计,内生于情境材料,集中体现试题立意,架设了连接情境材料和答案要点之间的桥梁,顺畅自然,毫无雕琢之感。本题答案的组织坚持基于情境、问题导向原则,既考查了学生准确调动知识的能力,又事理融合,有效利用情境信息,与任务设计无缝对接。

综上所述,辨析题具有不可忽视的育人价值,能有效引导学生明理、启智、激情、践行。作为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开展思辨活动、巧用思辨类问题,还要熟练掌握命制辨析题的方法策略,提高自主命题能力,命制出更优质的辨析题,为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增色增效。

参考文献:

 [1]罗宗毅,思政教育要在“知、情、意、行”上下功夫[N].学习时报,2021-4-30.

 [2] 朱志平,试题要素与命题技术规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0(8).

【本文系2020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研课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业评价中辨析题的命制策略研究”阶段成果(立项编号:JCJYC2009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