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 2东莞城市学院
摘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遵循开放与合作的理念,并通过出口贸易在国际竞争中受益。在国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我国提出内循环战略的具体经济背景是什么?内循环着力于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什么问题?澳门能够以哪种方式参与到内循环战略中来?本文从阻力背景与机遇背景两个方面分析了内循环战略提出的具体经济背景。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实现我国内循环战略的科技研发、消费升级和制度创新三大战略举措。而针对澳门的特殊情况,本文也对澳门参与我国内循环战略的途径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内循环;澳门;建设路径
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简称“内循环”)最先出现在公开报道的时间是2020年5月23日。当时正值延迟举行的中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经济界委员的联组会,提出“我们要把满足国内需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经济内循环”的思路首次由国家领导人提出。在“内循环”战略思想提出之后,国内民众展开了热烈讨论,而国家领导人又进一步通过领导发言引导了这场讨论:如在6月18日陆家嘴论坛上刘鹤副总理发言提出,“一个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互促的双循环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企业家座谈会上强调,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2020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释放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信号,至此,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正式形成。我国实现内循环的战略手段有哪些?在内循环背景下,澳门能够以哪种方式参与到内循环战略中来?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回答以上问题。
一、我国实现内循环的三大战略抓手
如图1所示,内循环是要让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环节都自发地在我国国土之内进行,并且,这些活动同时必须服从供给-需求、成本-收益等客观规律。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推进内循环战略,本文认为可以从科技研发、消费升级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入手。
图1 内循环战略下各个环节之间关系示意图
(一)提高科创能力,优化产业结构
对政府要强化生态指标的政绩考核力度。我国前一阶段的经济高速发展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新阶段,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共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调,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必须从工业化转向生态化。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我国特有的政治体制,地方政府官员的晋商具有极强的锦标赛性质,因此,对于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也应发生相应转变,其主要思路就是必须将生态指标列入到政绩考核范围,且其比重不低于GDP指标的权重。因此引导地方政府官员对于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视。
对企业要进一步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为了实现碳排放达标,政府可以设置排放的上限,并将总量分配给各个企业,允许企业之间就碳排放指标进行交易。通过碳排放交易市场,一方面可以有效实现社会减排最小化和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励各类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改进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对民众要清除障碍促进人口自由流动。人口的自由流动伴随的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的产业资源的自由流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高素质人口会向产业发达的地区集聚,而强大的人口基础能够促进提升集聚地整体资源配置效率,使集聚地的产业的知识化、多样化和规模化。在我国高铁等基础设施已经为人口自由流动提供了物理运输条件的同时,应该户籍制度限制、行政区划限制等制度性障碍因素,加快出台社保跨市服务,为人口自由流动奠定制度基础。
(二)推动消费升级,拉动国内消费
内循环战略的消费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本质要求。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服务性消费的需求,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一趋势是收入提高的必然结果。这种消费的突出表现就是,在消费结构上,衣食住行等基本消费支出的占比逐渐下降,而对个人技能提升和人力资本升值方面的需求逐步提升。针对于这种消费结构的变化,国内的消费市场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劳动力密集型工业化时代,中国的国内投资主要偏重于土地、机器和廉价劳动力等方面,忽略了对于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方面的积累。在消费升级的时代,一方面要增进国民福利,一方面要为农业、工业的转型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为经济可持续增长提供新动力,我国的消费市场需要在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培训、医疗保健等高品质和服务性消费市场增加投入。
(三)加快制度创新,保障顺畅循环
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的转向并不会一帆风顺,这一转变过程必然充满各种障碍,因此,需要加快对现有制度的创新,以刺激、引导、促进内循环的转轨。对现有制度改革创新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健全市场竞争制度。只有公平公正的市场制度,真正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关键作用,才能让企业家拥有坚定的投资决心和创业的信心。二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调整税收结构,鼓励企业在实体经济方面的投资;加大减免幅度,帮助疫情防控期间微利甚至亏损企业渡过难关。三是改革现有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政府支持,提高农村和城市中低收入者的社保待遇,提升广大民众的消费积极性。
二、澳门参与内循环战略的途径
(一)谋划投资布局
改革开放以来,香港、澳门等地区一直以来都是大陆的主要投资方,而近年来,澳门在大陆的投资呈现上升态势。在国家内循环战略背景下,一方面,内地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等方面存在充足的投资机会;另一方面,大陆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领域进一步开放。这些因素都将更加有利于澳门在大陆的投资。澳门在大陆的投资布局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快布局内地产业腹地。澳门产业单一,以推动工业发展的重新定位为主要方向的产业多元化需要宽广的产业腹地做支持。因此,为了配合澳门产业多元化,首先需要抓住内循环战略契机,加快澳门产业资本在内地,尤其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投资布局,为澳门科技产业的发展谋划原材料、生产和市场腹地。
二是促进澳门青年内地创业。澳门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是在“一国两制”制度框架下强化澳门与大陆经济社会联系的有利方式。而促进澳门青年在内地创业,是澳门产业多元化的直接表现,保障了澳门产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了更好促进澳门青年赴内地创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都制定了优惠的创业政策、规划了专门的创业平台、设置有专业的扶住基金。在内循环战略背景下,澳门青年内地创业的渠道也将进一步拓宽。以上条件为澳门促进青年到内地创业提供了较好动员素材。
(二)拉动澳门消费
澳门地域狭小,人口有限,产业单一。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之下,2020年第四季度澳门地区的经济再度出现较大程度的下滑。与去年同期相比,实际缩减45.9%。其中,包括博彩业在内的服务出口同比下跌61%,居民私人消费因为疫情的影响同比缩减10.2%。虽然,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通过发放消费补贴的方式,刺激了澳门的消费市场,但这种举措只能缓解短期的经济压力。从长期来看,澳门是国际著名的娱乐之城,具有打造消费型城市的先入优势。澳门可以结合现有的中医药科研优势,推出新的消费品,形成新的消费市场。
一是在现有科研平台的基础上,加强澳门中医药研究与国内和国际中医药科研的双向交流,充分结合澳门的中国葡萄牙语中心和国际城市的优势[10],加快推出中医药葡萄牙语系的科研标准和产业标准,将澳门打造成为中国中医药葡语国家交流的推广示范基地、中医药产品国际展销中心和中医药国际开发基地。
二是进一步扩大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模,尤其是需要注意培养以下两方面的人才:面向国内,联合国内实力院校和科研单位培养中医药高端科研人才,开拓中医药的研发深度;面向国际,尤其是葡语国家,培养中医药推广人才,强化话语权,建立中医药研发与消费的国际标准。
三是澳门可以充分利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的机会,鼓励中医药相关的科研院校在横琴选址建立科研成果产业转化基地,立着力将澳门累积的中医药科研资源向中医保健和美容产品方向输出。
(三)参与内地消费
在拉动澳门本地消费之外,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还需积极对接内地政策,鼓励企业和民众参与内地消费。粤澳探索保险跨境以便积极消费内地康养服务。澳门的养老机构虽然设施齐全、功能发达,但由于地理面积的限制,普遍面积较小,尤其是居住环境单调,无法达到康养的目标。澳门可与广东合作,试验粤澳保险跨境,在内地消费康养服务。由于社会制度和社会福利水平不一样,澳门和大陆的养老保险差异很大,因此需要在区别保险种类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试验。但总的来说,福利性养老保障项目完全不可跨境,政府供款的养老保险项目和企业供款的养老保险项目条件成熟可跨境,个人供款的养老保险项目完全可跨境。
三、结语
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表决通过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这是一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文件,其中,将“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列为专门一章,从战略上对两个特特别行政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了科学规划。而创造条件,积极融入内循环战略,将会使澳门发展定位更加丰满、产业多元渐次形成,而融入内循环后的澳门,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中进一步提升其平台型功能。
参考文献
[1]彭攀,张杰.马克思资本循环理论视角下的我国“内循环”经济发展路径[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04):111-116.
[2]孟捷.参照系与内循环:新兴政策范式的政治经济学阐释[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63(04):147-154.
[3]徐澈.内循环背景下出口依存型产业链的识别、特征与承压测试[J].经济学家,2021(02):23-32.
[4]贾微晓.新发展格局中经济内循环的形成与本质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21,29(05):62-69.
[5]汪金祥,吴世农,吴育辉.地方政府债务对企业负债的影响——基于地市级的经验分析[J].财经研究,2020,46(01):111-125.
[6]廖彩荣,陈美球.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逻辑、科学内涵与实现路径[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7,16(06):795-802.
[7]易行健,刘鑫,杨碧云.城市化对国民储蓄率的影响[J].城市问题,2016(09):89-96.
[8]李富有,王少辉.经济内循环的内涵逻辑与内卷化挑战研究[J].社会科学,2021(01):34-43.
[9]林晓曼,林德钦.澳门特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障碍及对策研究[J].经济论坛,2020(11):19-26.
[10]方碧陶.国家发改委与澳门特区政府支持澳门重点发展中医药产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4):49.
作者简介:
徐汉明,男,广东云浮人,1985年出生,东莞市汽车技术学校讲师(东莞 523410),研究领域:经济管理、职业教育
蒋明华,男,湖南永州人,1979年出生,东莞城市学院副教授(东莞 523419),公共政策博士,研究领域,城市管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