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例研究国际道义问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0
/ 3

以“伯罗奔尼撒战争”为例研究国际道义问题

高喆

苏州大学2019级行政管理 江苏苏州215000

[摘 要]自修昔底德以来,人们便开始使用道义的论点。然而,以权力政治为主导的现实主义理论一直深深植根于国际社会中,极大影响着国家外交政策的的制定,国际道义似乎处于尴尬境地。虽然道义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难以确定,但不可忽视其积极作用。本篇文章借助“伯罗奔尼撒战争”探究道义问题与国际政治的关系,通过此案例围绕道义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阻碍道义发展的因素以及如何有效践行道义三方面尝试帮助道义这一理想走向未来,以此促进世界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国际道义、现实主义、审慎和节制

公元前400多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展开了一次规模空前且时间长久的大搏斗,即被称为“古代世界大战”的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次战争之前,希腊与波斯亦进行了一场为期近50年的“希波战争”,这次战争中,雅典联合大量希腊城邦国家组成攻守联盟,成功获得战争的胜利。希腊为了预防波斯的再度进攻以求自卫,保留了攻守联盟。殊不知,雅典逐渐借此联盟发展为自己利益的海上帝国,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私自动用同盟国资金且发动武力将其同盟国归属旗下,企图将其霸权扩至整个古希腊。这些暴行反反复复,雅典的实力也随之增强。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感受到了危机,且双方政治经济矛盾日益尖锐,由此引发了战争。伯罗奔尼撒战争使雅典自此衰落,也对古希腊城邦政治造成巨大冲击。

一、道义作用在国际政治中受到限制的原因

(一)很难建立起有关道义标准的国际共识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亲身经历这场战役,并通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记载了战争的主要史实。在书的开篇,修昔底德便点明战争爆发的原因:雅典不断增强的权势以及斯巴达由此产生的恐惧。希波战争的胜利为“雅典帝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雅典是一个民主政制、进步的、城市的、帝国主义以及文化繁荣的城邦。加之一场场战争的胜利,这些都塑造了一个具有冒险、革新的性格的雅典人,助长了他们“生来就不知安宁,因此也不会让他人安宁”的扩张主义倾向。而在贵族专制、保守的、农村的、地方性的以及文化落后的斯巴达,他们向来奉行“我不犯人,人不犯我”的原则,之所以反抗雅典,是因为恐惧自己的城邦遭受安全威胁。除此之外,斯巴达在面对因雅典不断扩大权势而引发的战争时,极力呼吁同盟国一同作战,已展示他们在反对雅典势力问题上的共识,期望营造一个和平安稳的古希腊环境,而不仅仅出于斯巴达的一己之私。因此,在大多数人看来,雅典是试图对希腊实施暴政的反派角色,斯巴达是反对帝国暴政的正义使者。

我想,雅典和斯巴达都属于古希腊的城邦,是同一阵营的两个小国。那么既然都属于同一阵营,理应建立共同遵守的准则。显而易见,雅典和斯巴达完全是两个极端:极端现实主义伦理和极端道义主义伦理。前者以权势为天,始终认为强权即公理,弱者服从强者是正义的;后者的伦理立场充溢着道义与正义。因此,即使身处同一阵营,但由于受历史事件和不同环境的影响,“对于一些行为是否具有争议性的判断仍会存在着文化和宗教上的分歧。”放置整个国际社会中,国与国的差异更加明显,在无政府状态下,建立一个原则或是共识可能性过小。

国家历史发展带来的影响、国家当前的时代背景、国家中个人受教育程度和国家所追寻的利益等一系列因素的参差使得人们对道义产生各不相同的观点。在美国当代著名战略理论家、地缘政治学家兹比纽格·布热津斯基的著作《大棋局》中,开篇提到:霸权像人类一样古老。细想,道义又何尝不是呢?只不过如今的道义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更深含义的因素挂钩。由于牵扯的因素过于复杂,很难在整体利益面前和局部利益面前进行道德正义的取舍,因此,很多时候都在为能否真正实现普遍认可的道义标准而感到困惑。

(二)道义本身的软弱性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初始时期,斯巴达在海战和陆战中都屡遭失败,花费五年时间才取得一些成效。雅典的盟国普拉提亚由于粮食耗尽被迫投降。普拉提亚人提出希望斯巴达人对有罪的普拉提亚人经过公正严谨的审判后再进行处置的投降请求。由此引发了一场暴露道义软弱特征的戏剧性审判。

面对这些被俘获的普拉提亚人,斯巴达审判官只问了一个问题:“在这场战争中,是否做过对斯巴达有利的事情。”这似乎是个有趣的问题,若是普拉提亚人如实回答,那必然做的都是有害于斯巴达的事情;若是进行一些委婉的撒谎,那必定又遭以斯巴达人的反驳,左右为难,没有结果。普拉提亚人试图用事实与正义原则说服一贯宣称代表正义的斯巴达人。他们反复证明自己并不是挑起战争的人且列举了一系列曾经做过的自认为具有正义性的事情。譬如,参与希波战争帮助希腊取得胜利、曾在紧急时刻支援过斯巴达等等。他们强调之所以会于雅典结盟是为了防御底比斯人的侵略求自保,因此现在的局面都是底比斯人所造成的。与此同时,他们还强调底比斯人在希波战争中放弃国家尊严而降服于波斯,这样的行为同他们的爱国之心根本无法比拟。除此之外,他们进一步指出,由于他们是自愿投降的,若是斯巴达人杀害他们则是违背了希腊的共同法。这些理由不无道理,但是底比斯人害怕斯巴达人反悔,硬是在其间挑拨,最终斯巴达人杀害了大部分普拉提亚人。

由此可见,“道义”因其自身的软弱性常常在暴力、利益面前消失。前不久日本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福岛核电站百万吨核废水排入太平洋。网络上一张动图向我们展示了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严重危害。57天内便能顺着洋流扩散到太平洋的大半部分,美国和加拿大也将在3年后遭到核污染等等。日本为何会做出这样一个极度不负责任的决定,究其根本我想还是国家利益面前无国际道义。由于道义本身的软弱性,使得国际秩序和国际正义在国际政治中脱节十分严重。此外,基于伯罗奔尼撒战争,我想,那时候的希腊公民也肯定都知道和平的重要性且也都知晓战争不是解决事情的唯一途径,那为何还会发动战争呢?这就表明思想和行为之间存在不一致性,这就需要外部机制加以平衡。“和平”需要一些机制来加持,譬如:建立维稳机制、签订和平协议。

二、道义在国际社会中可发挥的作用

(一)减少国际纷争,促进世界和平

随着一场场战争的进行,雅典人权势观念逐渐增强,而道德观念日益沦丧。战争带来的杀戮、灾害让无数的无辜者丧生。幸运的是,一些人仍然坚守着道德的底线,努力改变这局面。雅典将军尼喀阿斯致力于两个城邦的和平相处,因而一直提倡休战。在尼喀阿斯和斯巴达将军普勒斯托阿那克斯的不懈努力下,战争的第十年,雅典与斯巴达签下《尼喀阿斯合约》,达成停战协议。虽然这一合约并没有带来最终的和平,但是也挽回了一些人的生命,带来了一段时间的和平和稳定。

在我的理解中,道义中的“道”侧重于道德修养,而“义”更多体现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国家应当有义务使得国际体系的正常运转。当前的国际体系主要是由各个国家组成的,虽然处于“无政府状态”,但如今较为稳定国际环境也暗示了国家遵守着一些默认的原则,这些默认的原则中不妨包含着一些共同的道义标准,譬如惯例、不成文制度等,这些道义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对国际行为带来了压力与制约,使得国际关系行为体并不能始终将精力集中于权力的扩张、自身安全以及如何生存问题上。道义敦促甚至逼迫他们进行换位思考,要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和军事互动等其他因素。在道义的制约下,国家与国家之间特殊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或许会更加牢固。

(二)互帮互助,利于加强国际合作与机制建设

目前,学界至少有三种不同的国际关系道义观,分别是:怀疑论、国家道义主义以及世界主义。本文主要分析“世界主义”这一道义观。

在世界主义者看来,“国际政治不仅仅是一个由国家组成的社会,它还是一个由个人组成的社会。”[1]他们批判现实主义,他们认为现实主义者若将视线从关注战争问题转移到有关公平分配的问题上,那么现实主义者便能发现世界经济相互依存的状况。他们认为国家没有边界之分,只是致力于全球平等,体现的是“人类共同体”的观念。虽然这一观点似乎有点无视国际秩序的意味,但存在着一些积极作用。以全球贫富分化为例,随着各个国家的不断发展,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差距也愈来愈大,一些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承担了太多不应由他们承担的义务。

当前,经济全球化使得经济来往密切的国家间的民众形成了一种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由此也就形成了道德关系[2]。关注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疾苦并不意味着是发达国家的施舍,而应看作是一种道义上的必然要求。其实,在全球化时代,建立一个更为公平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不仅仅是国际道义的需要,也是发达国家谋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三、牢固“审慎和节制”的关系纽带以发挥道义的作用

在战争的初始阶段,雅典人声称,“真正值得称赞的人,只是那些虽然崇尚权力,但是富有正义感、不为形势所迫的人。”[3]讽刺的是,雅典最终沦为与其相反的那类人。道义仿佛是个选择题,行为体因生存的环境不同而做出不同选择。通常情况下,越是危急国家存亡,道义选择的空间越是狭小。而通过雅典的选择,我们可以得知“没有任何选择余地的情况是极为罕见的,国家安全和威胁的程度也通常不甚明确。”[4]并不是只有战争才能改变局势,并不是非得争个你死我活才能实现国家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行为体在做出抉择前必须深思熟虑。

基于对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研究,学者刘飞涛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实际上是一场权势与道义的斗争,在这两者的紧张关系中,还存在着一条脆弱的纽带,即政治的“审慎和节制”。“审慎和节制的治国艺术能够在权势与道义之间维系一条脆弱的纽带,这种调和虽然极端困难,但并非完全没有可能,是一种温和节制的政治现实政治思想。”[5]这就要求行为体在做出重大决策时,应保持理性,谨慎裁决。我想,“审慎”也就是希望行为体抱着一种无偏见的态度,即用相同的标准看待决策的动机、手段与后果,判断和预测事情的走向。国家都是自利的,若是能够建立由不同国家政治精英构成的国际组织,遇重大安全事件时,不同国家的政治精英一同商议,共同抉择,或许能够增进国际道德。

当今世界是一个发展迅速、创新不断,地区国家间联系日益紧密但彼此间竞争又愈发激烈的全球化时代,因此,维护和平应当是当今世界各国在国际关系中的要务。而一个国家越是追求自身的安全,越能导致他国的恐惧,由此产生安全困境,造成理性行为下引发的恐惧。这时,国家必须充分利用好“审慎和节制”的纽带在权力和道义中寻求一个平衡点,找到万全之策。虽然国际道义在国际社会在相对渺小,但绝不应该忽视其存在的意义。


[1](美)小约瑟·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0

[2] 张晟泽. 试论国际社会中的道义问题[J]. 法制与社会,2011(33):145-146.

[3](美)小约瑟·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33-34

[4](美)小约瑟·奈.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40

[5]刘飞涛. 审慎和节制:权势与道义的脆弱纽带--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的国际伦理取向[J]. 欧洲研究,2005,23(1):14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