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插秧立枯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1
/ 2

水稻机插秧立枯病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技术

张华

汉中市汉台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陕西省汉中市 723000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机械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户都能享受到机械种植所带来的便利。就我区最为常见的水稻种植来说,目前水稻机插秧已逐年被种植大户和普通农民接受,面积不断扩大,已成为水稻的主要移栽方式。由于水稻立枯病造成死苗、缺苗、大田返青慢、生育期延长,已成为制约水稻机插秧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立枯病   原因   防治技术

1立枯病症状

水稻立枯病因病原种类、危害时期和环境条件不同表现为芽腐、针腐、青枯等不同的病害形式。

1.1芽腐:在水稻出苗前或刚出土时发生,幼苗的幼芽或幼根变褐色,病芽扭曲、腐烂而死,在种子或芽基部生有霉层。

1.2针腐:多发生于水稻幼苗立针期到2叶期,病苗心叶枯黄,叶片不展开,基部变褐,有时叶鞘上生有褐斑病根也逐渐变为黄褐色。种子与幼苗基部交界处生有霉层,茎基软弱,易折断,育苗床中幼苗常成簇,成片发生与死亡。

1.3黄枯、青枯:多发生水稻于幼苗2-3叶期前后,病苗叶尖不吐水,叶色枯黄、萎蔫,成穴状迅速向外扩展秧苗基部与根部极易拉断,叶片打绺。在天气突然暴晴时,幼苗迅速表现青枯,心叶及上部叶片纵向扭曲,幼苗叶色青绿,最后整株萎蔫,在插秧后大田出现成片青绿枯死。

2发生情况。

2019-2021年水稻机械育秧秧苗立枯病发生严重,其中以青枯病居多,主要是春季气候异常、气温较高,忽冷忽热、大风日数较多,管理不到位,没做到适温炼苗,适时补水。导致床内温度高,秧苗徒长,根系发育不良,秧苗柔弱,抗病力低,遇低温和低温时导致青枯型立枯病发生。个别农户粗放育苗、床土pH值偏高、补水方法和时间不合理,改浇水为灌水刺激根系,导致根系发育不良也是青枯型立枯病发病原因。 
    3发病原因

3.1气候条件,低温、阴雨、光照不足是诱发立枯病的重要条件,其中以低温影响最大。在低温条件下幼苗抗病能力降低,有利于病害发生。气温过低,对有利于病原菌发育和侵染,但对幼苗生长不利,根系发育不良,吸收营养能力下降,更有助于病害发展。如天气持续低温或阴雨后暴晴,土壤水分不足,幼苗生理失调,病害发生加重。

3.2大量的致病菌。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病菌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床土消毒是防治立枯病的关键,由土壤中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有半知菌亚门瘤座菌目镰孢菌属禾谷镰孢菌、木贼镰孢菌、无孢目丝核菌属的立枯丝核菌等,以及腐霉菌等真菌。镰孢菌一般以菌丝和后垣孢子在多种寄主的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侵染为害。丝核菌则以菌丝和菌核在寄主病残体中和土壤中越冬,靠菌丝蔓延于幼苗间传播,进行侵染为害。

3.3秧苗素质差。丝核菌和镰刀菌等一般在水中或土壤内营腐生生活,它们一般不侵染健壮的幼苗,只有当天气不良和管理不当,致使秧苗生长弱、抗性降低后,各种弱寄生菌才得以乘虚而入并传播蔓延。因此,秧苗素质差、生长弱、抗病抗逆力差是发生立枯病的直接原因。

4、水稻立枯病的综合防治。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4.1培育壮苗

4.1.1营养土准备。 选择地势平坦、通风、光照良好的地方育苗。培育壮秧,提高秧苗抗病力是防治该病的关键。   选择稻田土或菜园土做营养土,土壤中应无碎石、杂物。重黏土、沙土不宜做床土。对取来的土壤进行粉碎过筛,过筛后的细土粒径应小于0.5厘米,使床土达到手捏成团,落地即散的要求(土壤含水量约40%)每亩大田备足200㎏。每100kg细土用三元复合肥0.5-0.6㎏进行培肥。除留1/3营养土作盖土不拌壮秧剂外,其余2/3营养土每100kg细土拌壮秧剂0.9-1.3㎏,拌匀后集中堆闷,形成酸碱度适宜(pH5.5—7.0)的底土。

4.1.2养分配置。底土每100公斤加入腐熟的有机肥3—5公斤,尿素0.3公斤,磷肥2—3公斤,或加入高质量的三元素复合肥0.5公斤。有条件的最好采用壮秧剂配置营养土,按每100公斤床土加入0.5公斤壮秧剂,充分搅拌均匀,堆闷2周以上,以备播种使用。盖土不添加肥料、壮秧剂。

4.1.3精心选种与晒种。在播种前,摊在簸箕里晾晒,严禁摊在水泥地直接晒种,防止种子烫伤。用清水精选种子,剔除秕粒、虫粒种子。提高催芽技术,提高种子生命力和抗病力。

4.1.4药剂浸种。在播种前2--3天进行药剂浸种,将种子浸在药水里,可以用25%咪鲜胺2毫升,兑水6~7公斤,浸种5公斤种子。药液以浸过稻种为宜;或使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3000倍液浸种,种子与药液比例为1:1.2。浸种时间视温度和不同品种而定,一般温度20℃时需浸种48小时,即先清水24小时,后药剂24小时,捞出清水冲洗催芽;15-18℃时需浸种60小时,先清水40小时,后药剂20小时,同样清水冲洗催芽,确保种子吸足水分。在不超过38℃条件下促进破胸,然后摊开在25~30℃条件下炼芽。机插秧在破胸露白后即可播种。种子消毒也可在播种前2小时用拌种剂拌种,用精甲.咯菌腈拌种剂,拌种后稍微晾干1-2 小时,即可播种。  

4.1.5适时种播。应在气温稳定通过6℃ 时播种,不要盲目抢早。从理论上讲,播种密度以300 g/m2防治立枯病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在育秧盘充足的条件下,尽量稀播,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施足底肥,增施

4.1.6播种密度适宜,以免产生弱苗;掌握播种量,是培育秧苗壮苗的关键一环。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50g为宜,不能超过半斤,如播种过密,秧苗瘦化,抗性减弱,易感立枯病,而壮苗抗性较强,不易感染立枯病。  

4.1.7药剂防治:1叶1心至2叶1心期,最易发生立枯病侵染死苗,可用42%立枯一次净可湿性粉剂40兑水100—120公斤浇在苗床上,也可以用35%枯必净或42%立枯一次净在发病初期40克兑水100公斤进行叶面喷雾,隔5—7天再喷1次,连喷2次,  

4.2加强管理    

4.2.1低温保暖,以免诱发立枯病。播种至出苗以保温为主;1叶1心时以控湿为主,膜内温度保持在25℃;2叶1心时,晴天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半开膜,阴天中午开膜1—2小时,雨天打开膜换气,但膜内温度不能低于12℃,否则易诱发立枯病。在秧苗发病初期,施立枯清每m2用药1.5克兑水均匀喷在苗床上。一旦病害发生,在发病初期可用70%敌克松1000倍液喷雾或1500倍液泼浇,也可作移栽灵2-3ml/m2防效达95%以上,5d后秧苗恢复生长。

4.2通风练苗。要做好防寒、保温、通风、炼苗环节,做到前保(出苗前保温)、中控(出苗后至3叶期控温)、后炼(3叶期至插秧前调温),提倡稀插早育苗,控制温湿度不徒长。一叶一心期保持温度25~30℃尽量少浇水,第2叶期后必须使其逐渐适应寒冷条件,三叶一心期温度不超过25℃,土壤水分充足,但不能过湿。3叶期后白天应揭膜通风锻炼,夜间如果无霜冻最好也要揭膜使之经受低温,这样可以培育出抗寒力强的壮秧,做好立枯病防治很重要。 

参考文献:

[1]郑舒文,郭素华,付立东,滨海稻区水稻工厂化育秧青枯病与立枯病的发生症状及预防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20(20):91-92.

[2]邱志明.水稻工厂化育秧技术初探[J].广西农学报,2017,32(1):42-43.

[12]付雪蛟,吕小红,马畅,等.稻田养蟹绿色生产技术规程[J].中国稻米,2019,25(3):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