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税务局 江苏南京 210002
摘要:河南汝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瓮棺陶缸纹饰,无论是男根纹、动物纹,还是以抽象形式表现的各种纹饰等,大都具有以男根崇拜为主的生殖崇拜含义。其中的男根射精纹表明,生活在仰韶时代庙底沟类型、阎村类型的人们,不仅已经认识到了男根的生育功能,而且已经认识到了男根、女阴、射精、精液与人类生育之间的必然关系,特别是已经认识到了男性精液的种子作用,这是人类认识自我及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因此,应将陶祖、石祖等男根崇拜物以及男根纹饰列为史前文明的重要物证,并将男根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时间的早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关键词:洪山庙遗址;陶缸;男根图;男根崇拜;种子
洪山庙遗址位于河南省汝州市洪山庙村,属仰韶文化类型。1989年对该遗址进行发掘,出土136具瓮棺和一些大口陶缸,在瓮棺和陶缸上发现了一些浮雕和彩绘的男性生殖器图案。自1989年发掘以来,该遗址出土的男根纹饰受到了学术界以及众多专家学者的重视,纷纷研究撰文,论述男根纹饰的含义。归纳起来,考古发掘者及学者们的观点主要有三:一是男性生殖崇拜说。以袁广阔为主的考古发掘工作者认为,这些纹饰属于男性生殖器崇拜图像,具有男性生殖崇拜的意义[1]。二是生殖巫术说。吴汝祚、朱乃诚认为W39号瓮棺陶缸上的男性人像图案及泥塑男根是祈求生殖巫术的法器或用具[2]。三是男女合体崇拜说。赵春青认为洪山庙共出土3幅男根图,和彩图加塑男性生殖器纹饰,突出男女合体这一主题,可命之为“男女合体图”,是男女合体崇拜的明证[3]。对于这些观点,生殖崇拜说,笔者深表赞同;生殖巫术说,笔者认为有一定道理,但证据不足;男女合体崇拜说,笔者认为比较牵强,难以成立,并不赞同。近期,根据《汝州洪山庙》叙述的发掘情况和插图、图版提供的图片,笔者对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男根纹饰进行了再探讨,并提出新的认识,就教于学界同仁。
一、洪山庙瓮棺葬陶缸已确认的男根纹饰基本情况
目前,汝州洪山庙遗瓮棺葬陶缸上的男根纹饰,得到确认和公认的有四个陶缸上四组图像纹饰,分别是:W10(图1)、W53(图2)、W116(图3)、W39(图4)[4]。
W1O、W53、W116上的图案均为棕彩绘制,由两个上下对称的男性生殖器组成。它们均绘于大口缸的腹部。三件陶缸上的图案略有差别,W10陶缸三组图像分三等份绘于上腹部,头端相对,结构较松散,每组周边无任何装饰;W53陶缸男根纹绘于下腹部,周边用深棕彩镶边;W116陶缸男根纹绘于缸的一面,两组图案均饰框边,即在椭圆形边饰的中间绘主图案,每组生殖器图弯曲幅度较大,构图紧密,两组图像中间还以曲尺形图案相隔。洪山庙一号墓陶缸上彩绘的男性生殖器图案,与解剖学的男性生殖器十分相似。从透视的角度观察,古人夸张地绘出生殖器前端的尿道。采用透视的方法绘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有发现,如半山类型的彩陶盆内的一人像画,把两侧的肋骨画得清清楚楚[5],张光直先生认为:“这是一种所谓X光式的图像。”[6]。
W10(图1)为泥质红陶缸。口径30厘米,底径20厘米,通高34.4厘米。口微内敛,肩微外鼓,弧腹小平底,底中央有穿孔。沿下饰数周弦纹,肩饰3个鸟喙状鋬。腹外侧偏上部先以白彩绘一周宽带纹,上以深棕色画3组男根图,三者之间两两间距相等。每组男根图图幅上下较窄,左右较长,整幅呈横条形。
W53(图2)为泥质红陶缸,器上部已残。底径20厘米,残高25.5厘米。腹微鼓,小平底,通体抹光,腹部饰男根纹,先以镶边白彩圆饼图作底,内绘男根纹,残甚。可以看出W53与W10最大的不同在于整个画幅呈圆形而不是横条形。
图1 图2 图3
图1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10上绘制的男根纹
图2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53上绘制的男根纹
图3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116上绘制的男根纹
W116(图3)为泥质红陶缸,形体较瘦长。口径32厘米,底径22厘米,通高49.2厘米。腹中部以白彩作底,绘三组图案。其中一幅呈曲肢状,其两侧画两幅男根图。每组皆以镶黑边的白彩圆饼图作底,饼内再画一组男根图,由两根首尾交错盘在一起的男根组成。整个画面,大体呈圆形,构图与阴阳鱼太极图颇有近似之处。
W39(图4)为泥质红陶缸,上部已残。底径17.8厘米,残高28.3厘米。残腹斜直,平底。腹中部用白彩绘一人形,再以黑彩勾边, 缸的腹上部以上残缺,现残存腹部以下部分。腹中部以深棕色绘一人(神)形,其内填白彩,胸部以上残缺,圆腹,两脚分开,两腿蹲屈,两腿间的腹下方,用泥条塑一男性生殖器,龟头上刻有尿道口,顶部涂有红彩,长116、直径218厘米;另一侧面对称绘一图案,上部已残,下部略作方形,顶部中间有一条直线残段,下方两边以棕彩绘出边,中间为白彩。
简单统计即可发现,汝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这些男根纹饰,不仅是我国考古发掘已知的最早的男根纹饰,而且这些瓮棺葬陶缸上绘制的男根纹饰多种多样,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早期男根崇拜纹饰的认识。
二、洪山庙陶缸男根纹饰的基本认识
汝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男根纹饰,已公认的4幅男性生殖崇拜图案是仰韶文化彩陶中的首次发现,为研究仰韶文化男根崇拜现象,提供了有力的证据。至少,有以下几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是男根太极纹。在4幅男根崇拜图案中,有三幅的图案结构基本相同,由两个上下对称的男根组成,即W10、W53、W116上的图案。这些男根图案的形状几乎完全一致,均用棕彩绘出,皆有两个上下对称的男性生殖器组成。男根纹的头端经过夸张,分作两瓣,头部下方有两个三角形,后端较粗,呈圆弧状。赵春青认为:“整个画面,大体呈圆形,构图与阴阳鱼太极图颇有近似之处。”[7]。这一观点接近事实真象,笔者深表赞同。这类男根纹(图3)整个图型如同后世的阴阳太极图,或许它就是后世阴阳太极图的雏型或鼻祖。
二是对男根龟头的精心绘制和制作,以及对尿道口的夸大。洪山庙M1内也出土有泥塑的男性生殖器,如W39号缸上彩绘出一人,其小腹下用泥条塑一男性生殖器,形体粗大,龟头部分涂有红色,中间刻有较长的凹槽,代表尿道口,因为在平面上无法绘出男性生殖器的立体形状,所以只好用泥条塑出(图4)。这不仅可以说明当时的人们还没有掌握图案的立体表现手法,而且也可以说明在该墓内已存在表现男性生殖器的事实。洪山庙这些瓮棺上绘制的男根图案,也当与人们崇拜男性生殖器有关。洪山庙M1内陶缸上绘制的男根图像都十分粗大,如W10号缸上的男根图像一般长20、宽4厘米,W116号缸上的则更加粗壮,W39号缸塑出的男根约占人体下腹三分之一的面积,这些均是有意夸大男根形体。大地湾遗址中出土陶祖龟头分开,且中间较宽;洪山庙M1中出土的这些男根图像的尿道口也较宽,有的宽达0.8—1厘米。为什么大地湾、洪山庙遗址要将龟头分作两瓣来表示尿道呢?显然,这是当时人们有意识地夸大尿道和尿道口,而夸大尿道及尿道口正是当时人们男根崇拜的一种表现[8]。
图4 图5 图8
图4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39上塑造的人物和男根纹饰
图5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71上绘制的男根射精纹
图8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84上绘制的双鸟戏龟纹
三是男根纹与女性生育。引人注意的是,在W10、W53、W116这3幅图案所属瓮棺中的人骨,经鉴定都是成年女性。W53还是一位20-25岁的女性,正当生育期。在她们的葬具上绘男根纹,考古发掘者将其解释为祈求生育之意,是十分贴切的。由此可以推测,W10、W53、W116瓮棺中的成员,生前很可能缺乏生育功能。这三具瓮棺在墓坑中的位置较为分散,W10靠近墓坑北壁,属第一排第10号;W53在第五排第5号;W116在倒数第三排倒数第3号。这三具瓮棺的型式也略有区别,W10为Ab型Ⅱ式缸,器型矮胖;W116为B型Ⅲ式缸,器型瘦高;W53的缸上部已残,但从居于残破口沿的彩绘图案分析,其器型的宽高指数可能介于W10与W116之间。这些现象表明这三件缸有早晚之分,这三具瓮棺中的不育女子,虽然死亡年龄相仿,但生前很可能不处在同一时期同一辈份内[9]。由此也可以推知,当时的不育女子,在生育年龄女子中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当然,在年轻女性瓮棺葬具上绘制这些男根纹饰,也可能还有其它的寓意,例如祈求生男孩、多生多育、氏族兴旺、阴阳和谐等。这说明,这些男根纹饰与生殖崇拜或生殖祈求有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同时也充分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男根的生育功能。
四是关于男根纹饰与仰韶时代中晚期的人类多生多育的生殖意识。恩格斯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到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须的生产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0] 与自然界作各种形式的斗争中,需要有众多人力的通力合作,以求得自身的生存。增殖人口,与自然抗争,是原始人的头等大事。当人们意识到人类的诞生与男性生殖器有着密切关系时,就对其顶礼膜拜,就原始思维制约下的先民来说,是很自然的。
从墓葬发掘中获得的人骨鉴定,仰韶时代早期、中期,人类的平均寿命普遍很低,56岁以上的老人是相当少的。以洪山庙发现的人骨分析,可以估计年龄的有22例,除去两例为儿童,中、青年人(16~30岁)占总数的57.9%,壮年人(31~50岁)占总数的13.6%,老年人(51岁以上)占总数的27.3% [11]。又如姜寨仰韶文化第一期的居民,男性多死于壮年(24~35岁)和中年(36~55岁),女性多死于青年(性成熟期~23岁);姜寨仰韶文化第二期的居民,多死于中年和壮年期,死于老年期的(56岁以上)仅有一例。这种现象认为与其它新石器时代居民的死亡情况大体相近[12]。洪山庙人骨鉴定的老年期若也放置在56岁以上,也仅有一例。
史前时期的人们,为要解决死亡率高和寿命短促的人口匮乏问题,只有多生孩子来弥补。因此,当时人们已经产生多生多育的朴素意识和希望氏族繁盛壮大的意识也是很自然的。所以,若是女子出现不育的现象,又无法解决这个问题时,就不得不祈求于神,希望由神来帮助解决;即使能够正常生育的女子,人们也希望其多生多育,甚至快生快育,壮大氏族,延续“种的繁衍”。
三、洪山庙遗址有关图像涉及的几个问题的新认知
(一)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男根纹饰是纯粹的男根图。赵春青认为,洪山庙共出土3幅男根图。W10是在白彩底上画扁条形的男根图;而W116却是在白彩圆饼内再画男根图。白彩圆饼是月亮的象征物,代表女性,将男根画在上面,用意十分明显,特别是W39,是在一女性彩陶图中加塑一男性生殖器,突出男女合体这一主题,可命之为“男女合体图”。他认为,随着古代先民对人类生育知识的逐步增长,人们由起初认为的女性自身生育,到后来认识到男子在生育中的作用,这便相应地产生了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和对男女合体的崇拜。洪山庙W10只绘男性生殖器,是典型的男根崇拜,W116和W39则是男女合体崇拜的明证[13] 。
赵春青的观点很新颖,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结论实在有些勉强。
从这些男根图的结构来看,圆饼形男根图与扁条形男根图,并没有质的不同;将白彩圆饼解释为月亮的象征太过勉强,以不可能的象征意义将圆饼形男根图解释为“男女合体图”,也过于牵强附会;将W39彩陶图中的人体图解释为女性,也具有主观随意性,因此建立在这种主观随意的解释基础之上,将W39彩陶图和男根贴塑解释为“男女合体图”,也很荒谬。
中外考古、岩画、民俗和神话资料表明,历史上确实存在男女两性同体崇拜和男女合体纹饰,但这类纹饰都是比较明确的。笔者认为,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男根纹饰也是明确的、纯粹的男根图,这些纹饰中都不存在男女合体图。
(二)男根射精纹。W71(图五)陶缸上腹以棕、白、红三彩绘出的纹饰,“腹的中部绘有四幅极其抽象化的图案,其周边轮廓似人头形。先用白彩作底,以深棕色彩画出周边,中间以红彩、深棕彩在白底上画出主体图案,四幅主图案大同小异。依次编为甲、乙、丙、丁,逐一介绍:甲图,顶部圆弧,底部近平,周边线条均匀流畅,中间用红彩又绘出二个顶宽、底部略窄的似椭圆形的小窗图案,左边较矮,右边较高,左边窗高11、宽7.2厘米,右边窗高12、宽7.6厘米,其中部以窄条白彩分开,窗顶以深棕彩粗弧线镶边,底部用白彩画二个半圆形,左边半圆略大,右边较小,其下又画出二条深棕色短线相托,窗顶深棕色边的中部以红彩绘出较细的一束射线,中间的较长,两侧的稍短,呈扇形分布,射线不十分清晰,有的已剥落,可辨出左边五条,右边六条,两小窗下至底为白底。”乙图、丙图与甲图大同小异。“丁图,椭圆形,周边较清晰,内部图案残缺严重,左边小窗之上有七条直射线,射线上方点一深棕色圆点,右边小窗上射线已残。”[14] 。
发掘者将这一组纹饰其解释为“似人面具图案”。有的学者直接将其称为“巫师做法的面具”。笔者认为,这些图案既非人面,又非人的面具。在史前社会,无论人面图案,还是面具图案,都具有明确的人类五官特征。而W71陶缸上的四幅图案大同小异,但均无人的五官特征,不可能是人类面具图案。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图案呢?笔者认为:它是以另一种新的形式表现的男根纹。W71四幅图案中,每幅图案中分别绘制了两具勃起直立的男根纹,上部的椭圆形的小窗代表膨胀的男根龟头,中部的窄条白彩表示冠状沟;男根龟头顶端的放射状线条,显然表示射精;丁图射线上方点一深棕色圆点,表示已经从男根中射出的精液。因此,W71上绘制的四幅图案,不仅分别绘制了两具勃起直立的男根,而且在男根龟头顶端部位,还绘制出表示射精的放射状线条。这说明,生活在仰韶时代洪山庙遗址的人们,不仅已经认识到了男根的生育功能,而且已经认识到了男根、女阴、射精、精液与人类生育之间的必然关系,特别是已经认识到了精液的种子作用。在人类社会慢长的历史进程中,史前人类长时期对性交和怀孕的关系迷惘无知;对男性的生育功能和男性精液的作用也是盲然无知。上述这些男根射精纹清晰地表达了当时人们对射精和精液的重视,以及对男性精液的珍视,这是人类对自身身体功能、生育功能认识的重大进步和飞跃。
图6 图7
图6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31上绘制的抽象男根纹
图7 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W83上绘制的抽象男根纹
(三)关于抽象男根纹(圆点勾叶纹)。除了形象、具象的男根纹饰外,在洪山庙遗址出土的瓮棺陶缸上还有一些抽象的男根纹。如标本W31(图6)、W83(图7)上的纹饰,发掘者及许多学者都将其称之为“圆点勾叶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以抽象形式表现的男根纹。
洪山庙遗址标本W31,上腹部以红彩为底彩饰一周,宽约16.2厘米,红彩上下用黑彩绘两条平行线,下线是由七笔画就的,上线有的地方已残断,但留下搭笔印痕的有四处。平行线中间绘出主体图案三组,每一组都有一大弧线,内绘一抽象变形的纹饰,发掘者将其解释为“勾叶纹”,我认为这是抽象变形的男性生殖器纹(图6),也有可能表示女性生殖器纹;上端与顶部平行线相连,下端与中间的弧线三角纹相连,弧线三角纹上下斜饰二个圆点,抽象男根纹前面也有一圆点,与弧线三角纹下面的圆点相对,后面又连一近封闭的圆圈,中间饰一圆点。一个下卷上翘的突出的圆点,很形象地表示了弯曲的男根;另一个上卷伸头的圆点,很象是一个正视动物头像,其实也是一个弯曲的男根纹。旁边的两个小圆点,则代表两个睾丸。W31整幅图像与W10、W53、W116所绘制的男根纹饰是一致的,只是表达方式和绘图技法有所不同而已。
标本W83,图案清晰,线条流畅。腹部满饰斜线纹,但中部线纹已被抹平,而后用黑彩画出二条平行线,其内画出三组图案,每一组有一圆圈内画出一直线,中间点一圆点,圆圈之外与数条弧线纹相连,无论粗看细看,中间的圆圈和圆点,都是男根纹的形象表达(图7)。总体上是男根龟头的正面表示,可称之为男根龟头纹,中间的圆点表示尿道口。
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彩陶器物上,这类纹饰很常见,大都被称为圆点勾叶纹、圆圈勾叶纹。笔者认为,其实这些纹饰并非植物或花卉纹,它们大多都与生殖崇拜有关,表示男女生殖器官,是抽象的男女生殖器纹饰。其中有些是抽象的男根纹,有些是女阴纹,也有一些是女性乳房纹,还有不少是真正的花卉纹,都与生殖崇拜有关系。即便是花卉纹,也与生殖崇拜有关系。值得注意的是,W31和W83两个瓮棺的主人也都是青年女性,对照W10、W39、W53、W116上绘制男根纹所代表的男根崇拜和生殖祈求意愿,不难理解,W31和W83当然也表达了同样的生殖祈求意愿。
(四)关于龟鸟纹饰与生殖崇拜。洪山庙遗址出土的陶缸图案中,描绘动物的纹饰很多,有鸟、龟、鹿、蜥蜴、鱼纹、兽面纹等。鸟与龟或鹿与龟多组合出现;蜥蜴多与斜线圆点纹组合;多种动物的表现虽然高度概括,但都有不同程度的夸张和变异。这些图案似乎在表达古代一种什么思想。其中龟鸟组合纹饰两次出现,分别绘制于W42和W84陶缸上,成为重复出现次数仅次于男根纹的的纹饰。
标本W84(图8),腹中部先经过打磨,然后绘白色宽带纹一周,宽约10.2厘米,上下又以深棕彩平行线镶边,但多处已剥落。白彩之上用深棕彩绘出立体图案,中间为乌龟,伸颈、张口,头部为椭圆形,身体为圆形,前后各显一条腿,四趾张开,作奔跑状,身后有一小短尾;乌龟前后各立一鸟,长颈、昂首、张口,两腿倾斜;双鸟一前一后,一赶一截,使乌龟成了瓮中之鳖。整个画面极力渲染双鸟的雄健和乌龟的仓惶之态。鸟首和龟首的张口形状基本一致,鸟的腿脚与龟的腿脚除粗细有差别外,其它部分大体相同,鸟、龟的形象已经被高度概括,但画得非常生动,线条流畅自然,鸟、龟栩栩如生,这是仰韶文化中一幅珍贵的图画,发掘者在《汝州洪山庙》报告中称之谓“双鸟戏龟图”[15] 。
根据吴汝祚先生的研究,“龟在中国史前时期人们的心目中并不是一般性的动物,而是把它作为具有神灵性的动物。”“鸟与龟在一起,龟是神龟,鸟也不是一般的鸟,应是神鸟。”[16]。对龟的这种神灵性思想,大约在距今8000年前就已经产生。如在裴李岗文化贾湖遗址发现多片内装小石子的龟甲片;在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阜新胡头沟等大型积石冢墓,安徽含山凌家滩墓地,良渚文化的反山墓地中均出土有玉龟。凌家滩发现的玉龟背、腹甲之间夹的有关历法的长方形玉片,更是反映了龟具有的神灵性。在属于大汶口文化的邳县刘林、大墩子、兖州王因、泰安大汶口、茌平尚庄等墓地;长江下游属马家浜文化的圩墩遗址墓地,长江中游属大溪文化的大溪遗址墓地,以及豫西南淅川下王岗仰韶文化第一期墓葬等等,都有用龟甲随葬的墓,且随葬龟甲内均装有小石子。这些小石子可能也代表一种有神性之物。所以,视龟甲为神物的观念,至少在距今8000年左右就已经逐渐形成了。所以,在中国古代人民的思想意识上,把龟作为神灵崇拜,是源远流长的。
但是,新石器时代以随葬用龟、奠基用龟、龟祭以及龟腹石子等形式出现的龟灵崇拜,目的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它依然是原始的朴素的生殖崇拜和生命崇拜观念的体现。其主要含义有三:
一是祈求长寿及长生不老。龟在中国文化中一直是长寿的象征,这种象征不可能是在国家文明出现之后而在一夜之间产生的,它的源头可以上溯到距今9000年的贾湖文化、8000的裴李岗文化。考古资料研究表明,裴李岗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仅有16岁左右,直到仰韶文化时代晚期,原始人类的平均寿命仍一直在20岁以下徘徊。贾湖遗址出土的遗骨研究表明,正常的成年、壮年男性寿命仅在40岁左右,大多数人在儿童期、青年期就已夭折死亡。在生存条件如此恶劣的原始社会,祈求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是当时人类最朴素、最本能的愿望。用玄学甚至八卦等解释人类这种原始朴素的思想愿望,只能是越解越玄。
二是以龟代表男性、男根。从贾湖遗址出土的龟甲及内装石子,可以看出这样的规律:即随葬龟甲均与男性有关。在清理的349座墓葬中,共有23座墓葬随葬龟甲,占总墓数的6.6%;大多数完整龟甲和部分龟甲碎片均伴出石子。随葬龟甲的墓随葬品大多较为丰富。23座墓中有16座墓均为男性墓,或单葬、或合葬;其余为以男性为主的男女合葬墓,如M327为三男一女合葬墓。可见龟甲主要是男性的随葬品[17]。这表明,龟在当时是男性身份的象征,以龟代表男性、男根。因此,后世称男根为“龟”,称阴茎头为“龟头”,可能就是起源于裴李岗文化时期。郏县水泉遗址考古发掘表明,在裴李岗文化时期已经产生了男根崇拜,以龟代表男根,甚至称男根为龟,并不奇怪。在我国,这种以龟代表男根的文化,不仅延续到仰韶时代、龙山时代,甚至传承至今。
三是祈求多子多孙,氏族繁盛。龟灵崇拜来源于先民的食龟风俗。“从贾湖遗址发掘中出土的大量龟甲碎片可知,贾湖先民也有捕食龟的习俗。”[18] 。先民在长期食龟的过程中,发现龟腹多卵,龟卵生子,龟多子多孙,期望人类也象龟一样多生多育,多子多孙,氏族兴旺发达。因此,贾湖人不仅食龟、奠基用龟、祭祀用龟,而且随葬龟,还在龟腹中装入大量石子,代表龟卵、龟子,祈求多子多孙。与今日人们的观念不同,当时诸如“龟儿子”、“龟孙子”等词可能具有褒扬、赞赏之义,到了封建社会之后才具有了贬辱之义。
对于这种龟灵崇拜,一些学者反复从巫术、八卦、卜篾等角度考证解释,玄之以玄,令人费解。其实,龟灵崇拜并不是什么深不可测的、玄之又玄的、不可解释的神秘巫术,其实它就是原始人生命崇拜和生殖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远古时代,古人对生命的崇拜和对人类及动物的生殖崇拜,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对龟鸟鱼蛇等动物的崇拜,不过是生殖崇拜形式的变异而已。根据考古发掘报告,洪山庙遗址M42墓主为成年男性,M84墓主为青年女性[19] 。在成年男性瓮棺上绘制龟纹,其含义与贾湖遗址男性墓中随葬龟甲的意义是一致的,代表男性,甚至代表男根。在青年女性瓮棺上绘制双鸟戏龟纹,这其中的龟代表男性、男根。一般来说,鸟在中国文化中是男性和男根的代表,这里的双鸟可能代表男性、男根,双鸟戏龟,就有强化男性、男根之意;也可能代表女性,M84:1双鸟戏龟,显然就有二女戏男或群女戏男;这些,都有促进人类繁衍、人口增长、氏族延续壮大的含义,这也是生殖崇拜的最大目的。
将洪山庙遗址瓮棺陶缸上的纹饰联系起来看,无论是男根纹、男根射精纹,还是以抽象形式表现的男根女阴纹、龟鸟纹等,大都具有以男根崇拜为主的生殖崇拜含义。这说明,至迟到仰韶文化庙底沟时期,约距今6000~5500年,中国史前社会已经进入以男根崇拜为主的生殖崇拜新阶段。在中国史前文明发展史上,以嵩山、汝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不仅产生了中国最早的鼎、钺、笛等礼器和乐器,而且在郏县水泉遗址出土了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的最早的陶祖。从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到龙山文化,再到夏、商、周时期,中原地区出土的陶祖、石祖、玉祖、铜祖等男根崇拜模拟物连绵不断,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应将陶祖、石祖等男根崇拜物以及男根纹饰列为史前文明的重要器物和物证,并将男根崇拜的产生、发展和时间的早晚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程度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注释:
[1]袁广阔:《洪山庙一号墓男性生殖器图像试析》,《文物》1995年第4期,第12-15页。
[2]吴汝祚:《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部分彩陶纹饰浅析》,《文物世界》,1997年第1期,第48-56页;朱乃诚:《仰韶文化瓮棺葬研究的新收获》,《考古》,1997年第5期,第94-96页。
[3][7][13]赵春青:《洪山庙仰韶彩陶图略考》,《中原文物》,1998年第1期,第23-28页。
[4][8][9][14][15][19]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汝州洪山庙》,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26-68页。
[5]袁广阔:《洪山庙一号墓男性生殖器图像试析》,《文物》1995年第4期,第12-15页。
[6]张光直:《考古学专题六讲》,文物出版社,1986年版。
[10]《马克思、思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页。
[11]《汝州洪山庙·附录一》,张振标、袁广阔:《洪山庙M1人骨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91-108页。
[12]《姜寨(上)》,文物出版社,1988年,第465、485页。
[16]吴汝祚:《汝州洪山庙仰韶文化部分彩陶纹饰浅析》,《文物世界》,1997年第1期,第48-56页。
[17][18]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舞阳贾湖》,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967页。
作者简介:楚天佑,男,汉族,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现任职于南京市税务局,国家公务员,调研员,历史学者。在北核等核心刊物以及其它各类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多年来,利用业余时间致力于生殖崇拜和男根崇拜专题研究,成果丰硕,被称为中国男根崇拜研究第一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男根崇拜。
楚天佑13952006288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白下路300号金汇大厦1718室(1本)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