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大路小学校 402772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环境下,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因此,学校应该将管理创新置于重要地位,抓住教育发展契机,保障教育管理有效发挥社会效益。
关键词:新课程环境;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措施;
引言
小学教育是教育教学的基石,教师要树立起正确的教育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秉持以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实时创新教学方式,规范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引导小学生形成自主性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为学生的未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一、小学教育管理的意义
在新时代下,小学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模式,而是向着现代化的方向不断迈进,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不断创新教育方法,创新才是唯一的出路。就小学而言,每个班级可视为小学生教育管理中最基本的单元,更是小学生入学后日常沟通与联系的机构,班级教育管理在小学生教育管理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在网络日益发展和家长教育观念日益变化的大环境中,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求小学教师根据小学生目前的实际情况及时更新和改革教育理念,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教育管理模式来推动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小学生身心特征等因素,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基于新课程环境小学教育管理的创新措施
(一)转变管理方式
新课程环境下的教育管理不仅是人的管理,也是文化的管理。小学教育管理方式应该转变传统的刚性管理方式,逐渐采用柔性管理方法,即在落实教学管理时,以人为教学管理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管理工作可持续进行,进而发挥教育管理的社会效应,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关注规章制度的人性化。从个体角度出发,小学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尊严的个体,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小学教育管理规章制度要符合小学生心理发展状态,例如,小学阶段统一穿校服,学校配备学习文具等,可以避免学生产生攀比心理,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促使教学管理发挥创新价值。此外,从学习行为层面分析,在新课改环境下,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更加个性化,要求教师采取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为学生个性化发展保驾护航。
(二) 维持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
从师生关系的角度出发,积极搭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将生本理念贯彻到实际教学管理工作的关键。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仅仅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以达到教学管理的目的,而如今在教育改革的新背景下,师生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一定的革新,着重强调诚信、平等、民主等方面,互相建立起深厚的信任感和责任感。教师要相信学生,学生也要对教师表现出相应的尊重,将教师看作学习榜样,以此达到两者之间的平等状态。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探索精神:学生学会主动思考以形成自己的见解,掌握基本的知识能力;教师也要跳出管理者的角色,转变成为教学的探索者,与学生共同学习和研究,加深师生之间的联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学中要严格把控教师的综合素养,定期考查教师的师德质量,开展相关培训活动,合理制定奖惩制度,激励教师进行创新研究。
(三)注重开展教学工作,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
对于学校来讲,教学是核心内容,而学生德育教育的渗透同样也需要从学科教学工作中不断加强,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学习丰富的知识来提升自身思想品德,并结合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提升整体教学成果。如在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充分发掘教学内容,再加以专业的知识讲解,不断培养学生思想素养。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当结合学科故事、事迹等加强思想教育的渗透。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我国古代优秀数学家祖冲之的伟大发明的事迹来激励学生,他把圆周率精准计算到了小数的第7位。他在社会环境极为落后的情况下还创造了圆周率精准计算到了小数的第7位的伟大发明,而在处于新时代的我们更应当努力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如此一来,可以让学生认真学习伟人刻苦钻研的崇高精神,同时督促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充分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因此,各个学科的教学工作中,均应当从自身学科内容中进行发掘,正确引导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从思想向行动进行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四)优化教学管理
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借助教师的力量,由教师主导教学管理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教学质量,提升管理水平。因此,学校应该壮大管理力量,建设优秀教师队伍。转变教师教学理念,深刻理解新课改教育内涵和教育管理核心要素,摆脱传统的“唯成绩论”思想束缚,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另外,教师要重视提升教学专业性,实时汲取前沿教学理论,充分认识自我定位,分析专业领域优势和不足,积极完善不足之处,发挥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学校提供培训机会,帮助教师把握教材重点难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计教学环节,最终提升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
(五)家校合作引入小学教育
在家校合作以及学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都居于十分重要的引导地位。教师首先需要做出理念转变,从更全面的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除了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学习问题以外,还应该与家长共同讨论学生的身体素养问题、行为习惯问题、思想情感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等,让家校合作的综合性进一步提高。其次,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不能“报忧不报喜”,更不能“报喜不报忧”,而是应该在指出学生不足的同时明确不同学生的优势和特长,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瑕的,学生有缺点,需要共同克服,分析相应的解决方法;学生有优点,也不能漠视,应给予认可和肯定,这样才可以在促进学生优势发展的同时弥补学生短板,给予学生更加中肯的评价,让学生树立自信。最后,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同样需要认识到,家长与教师双方是平等的,并且考虑到家长文化素养有差异的问题,深入浅出地表述问题,让家长更好理解,进而形成教育合力。教师需要从以上几点做出优化和调节,转变理念,促进家校合作的有效开展。
(六)创新小学教育评价机制
在小学教育评价机制中也要遵循生本教育理念。传统的教学评价机制主要是以学生成绩作为评判标准,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学业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要时刻秉持生本教育理念,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将教育的科学性充分发挥出来。对于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和日常考试成绩要进行综合评判,创建公平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启发学生学习热情。此外,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之后,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创新课后作业形式,分析学生当前存在的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练习,积极践行生本教育理念。小学教育评价工作还要常态化,可以将日常的教学质量评估作为基础,再综合学生、领导对教师的看法和满意程度来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评价结果找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
结束语
新课程环境下,对小学教育管理实施创新改革符合时代发展要求,能有效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落实。因此,学校应该充分挖掘创新管理内涵,坚持以人为本,夯实教育管理的理论基础,全面分析小学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创新管理方式、管理体系以及提升教学质量,为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陈秘.新课程环境下乡村小学教育管理创新思考[J].现代农业研究,2021(4):53-54.
[2]孟宪伟,李盼盼.新课程环境下的基础教育管理创新发展[J].科幻画报,2019(6):64-65.
[3]王金亭.新课程环境下的小学教育管理创新发展[J].新课程(小学),2019(2):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