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迁安市供电分公司,河北省迁安市,064400
摘要:电力计量工作是所有电力企业在经济市场发展与运营中的基础性工作项目,主要是指通过对用户用电收费标准的精准计量与统计,从而为企业制定电力行业发展政策、优化电力系统建设等工作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作为支撑。为了落实此项工作,应从基础的计量工作入手,认知电力计量工作的重要意义,明确在计量中出现误差的原因,强化对计量结果的管理与优化,从而实现对电力企业在市场内发展的促进。
关键字:电力计量误差;原因;措施
1电力计量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市场内大部分电力单位与供电企业在市场运营时,仍在采用消耗社会不可再生能源的方式,进行电力资源的供应,此种现象不仅造成了对社会资源的高速消耗,同时也对社会环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十分不利于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但在此过程中,供电公司或电力企业可通过标准化电力计量的方式进行电力数据的获取,不仅可以通过对获取数据的深度分析,掌握不同工作部门与供电各个环节的耗能与耗电程度,也可以通过对数据的集中分析,进行电力耗能的宏观调控,以此种方式,降低电力领域中相关企业与有关工作单位在市场运营中能源消耗的控制,实现对社会环境的维护,减少由于不可再生能源消耗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国家坚强电网建设工作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电力单位在市场运营中关注到了计量工作的重要性,并尝试将自动化、人工智能等现代化技术与计量工作模式进行对接,通过引进现代化技术的方式,不仅可以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与任务量,同时也降低了由于技术人员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的安全事故与安全隐患,保证了电力企业在市场发展中的安全生产与稳定运营。综上所述,优化电力计量工作,完善电力计量工作模式,有助于实现电力企业的规范化发展,实现对企业市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提升。
2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
2.1对电力计量活动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对电力计量活动的管理制度漏洞是导致现代电力计量活动出现误差以及风险状况的根本原因。由于电力计量活动管理组织的特殊性,许多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存在风险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无法完善电力计量活动管理制度,难以从根本上改革管理体制。首先是管理体系不够健全严谨,虽然电力计量活动中有不少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缺乏针对性完善的制度,例如电力计量考核制度,受传统管理理念的制约和影响,电力计量考核制度的内部控制制度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力,条例之间关联性较差,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很难根据明确的控制程序与标准作为工作的行动指南;其次管理制度的科学性不足,过分依靠上级和领导层的意见和决策,电力计量活动内部人情关系也涉及到项目环节的各个方面,归根究柢仍然是制度方面的问题,将工作内容与制度科学割裂开来,就难以保障电力计量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从而导致了电力计量误差的产生。
2.2电力计量检定人员的计量应用操作水平差
由于电力计量检定业务是近年来才在国内开始应用,许多电力计量活动行业的工作人员都存在对技术的操作以及应用不熟悉的现象,电力计量检定人员的计量应用操作水平差,难以真正发挥电力计量活动的真正作用。对电力计量应用操作的不熟悉导致了电力计量检定人员在完成计量工作过程中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不能在电力计量工作中涉及关键技术的核心应用点,由于操作失误甚至会影响电力计量活动的整体质量,从而导致电力误差的产生。
3电力计量误差的改进措施
3.1加强电能表性能检测
通过多元化检测电能表方式,根据电能表的详细指标进行具体检测,达到正常指标意味没有问题,对于没有达到的要针对附件进行更换或整体电能表拆除。最直接的办法便是通过运行状态在外观上的反应来对电能表进行性能评估,排除外部破损对其运行状态是否有影响,还有可通过检测人员对电能表进行通电实验,这对人员能力技术要求很高,但是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在通电实验中需要专业测试人员对周围实验环境进行良好的把控,控制细微条件的变化,最终得出性能检查报告。电能表的运转情况也要观察,对于检查出的故障和问题要及时解决并写在专业度较高的报告上。
3.2加强参数调整
想要从根本上减少参数误差就要对合成回路进行二次减压时就进行参数的调整和校对,以此提升整个设备机器的计量准确性和专业性。通过高精度B/C模式,来使大部分的电能计量表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数字化的操作转化模拟,可以使参数调整波动误差在合理的范围以内。采用6位的B/C模式进行计算式,则往往有较大的误差,也会给最终的计量结果造成较大的影响。因此在参数调整时需要注意运行条件和调幅,同时考虑用电需求,才能保证误差控制在科学的范围内。
3.3优化配置
电力计量器内部装置要进行更好的优化配置来适应减少误差的需要,即使计量装置并不能做到完美百分之百的精准,但也要通过对电力技术的不断革新来使运行理念进行革命性的变化。未来配置优化是升级电力计量器的必经之路,配置的优越性与电力计量器的准确性息息相关。我们也可以通过其他补偿使二次回路造成的误差进行参数的降低,进而影响整体误差参数使之符合标准。计量装置的配合和优化配置均能对误差指数的降低产生较大影响,电能表和互感器在型号与性能上相互适应,使每一个元件的质量和运行都能平稳运行,最终使电能表计量结果得到优化。整体效果也可以采用电压补偿装置来使电压互感误差负荷变化范围对二次回路不至于产生较大影响,同时要补偿二次导线在电压,对因比例和角度差而反馈给电压误差的计量影响。
3.4选择科学合理的计量方式
要想提高电力计量的质量需要对计量方式与实际情况进行配置改变升级。供电企业要结合当前电力行业与自身能力在整个发展和资源总和上进行剖析,使现代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到电力计量方式的革新中,对传统电力系统进行改造,具体运行情况匹配电力计量方式,列出具体频次误差表格进行问题解决。目前,智能技术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并例前进,应用到各种有关电力行业的业务中,可以在此基础上普及智能电表,宣传其自动化和方便性。同时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等将计量结果与预计数值之间的误差变小,做到精准、智能。比如,计量人员在利用配电变压器对目标进行测量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计量三相三线的“V”型接线电力,并根据变压器具体使用特征选择计量方式和对电度表,如此可保证计量人员明确实际情况,有利于为后续计量工作提供帮助;其次,三相三线“V”型接线法的适用性比较强,在装置安装、设施维护、设备维护方面皆呈现出明显的简便性;最后,在选择计量方式时,计量人员需要对互感器、计量装置之间的搭配合理性予以高度重视,这对分析误差原因与制定解决方案具有积极意义。
结束语:针对电力计量中常见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选择合适精度计量装置、减少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等改进措施。尽管提出的对策可在实施中实现对误差问题的解决与处理,但要明确的是,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的,很有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引发导致的,因此,还需要在后续的相关工作中,加大对此方面问题的研究,并完善电力企业中的电力计量标准制度,优化计量流程,以实现将计量中的误差降至最低。
参考文献:
[1]张二平.电力计量误差产生原因分析及改进措施研究[J].科技风,2019(34):173.
[2]曲力.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分析[J].现代信息科技,2019,3(19):54-55.
[3]贾晓旺.电力计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与改进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23):24-25
[4]刘影,袁瑞铭,丁恒春.电力计量互感器自动测试误差系统研究[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9(5):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