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武侯科技园小学
近日,我在网上阅读了一篇作文《顾稚子,勿忽长》,其中有这样两句让我感受颇深。“吾有一言,告天下父母:顾稚子,勿忽长,多与长语,多同长娱。若此,则二孩时代长子之大幸也!”“今者,吾为姊,谨护吾妹。来者,姊妹必相携,相顾,相援,相伴。”
因妹妹的降生,父母无暇陪伴自己,由此作者写下了此文。但在整篇文章中,作者没有怨恨、没有责备,而是遇到问题积极反思,体谅父母,并对妹妹关爱有加。读罢此文,我不禁感叹于这位学生的阳光心态。但在我这两年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部分学生在对待二孩问题上,却不能像小作者这样去理解,对于他们的教育,也让我有了些许思考。
案例1
学生情况:涵涵,女,12岁,文静、内向,在班上不善言谈,不愿意主动和同学接近,总想着同学主动找她玩。个子在班级最高,却有一颗公主心。
家庭情况:涵涵爸爸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出差,与她的相处时间较少,所以涵涵大多时间都是与妈妈和外公外婆相处。因为妈妈是独子,有了涵涵之后,外公外婆更是把她当做宝贝一样宠着。就这样,涵涵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家里人都得以她为主。
事件还原:在涵涵爸爸、妈妈决定要二孩时,和涵涵商量,她同意了,而且她特别想要一个弟弟。在学校和老师交流时,也是满脸洋溢出幸福的微笑,期待着弟弟的到来。
然而,当弟弟降生时,所有的事情好像变了。在一个周末的日记中,整整两页作文纸上,都是涵涵在表达着对父母的不满和对弟弟的讨厌。她在作文中写到:自从有了弟弟,在家里,爸爸和妈妈所有的目光都关注在弟弟身上,妈妈不给她检查作业了,爸爸也不怎么问候她学习了;出去玩时,爸爸、妈妈更是时刻关心着弟弟,好像自己不是他们的女儿一般……
事件处理:面对涵涵的这一情况,我立刻把她的作文照相,传给她妈妈,并让妈妈在家好好与之沟通,从心理上疏导她对弟弟的讨厌。妈妈也主动与老师联系,并到校与笔者交流涵涵的情况。在与涵涵妈妈的沟通中,我发现,涵涵在家就已经表现出一些状况,想要引起妈妈的注意,只是妈妈没有在意。例如,涵涵一个人坐在茶几旁看电视,不知怎的,突然坐到了地板上,妈妈认为她已经六年级了,自己起来就没事了,却没想到涵涵就那样坐在地板上,趴着茶几伤伤心心的哭了,妈妈询问原因,她也不说。
针对涵涵的这些情况,我指导涵涵妈妈,在照顾好二孩的同时,还要多抽出些时间陪大孩,再加上孩子正处在六年级的关键时期,如果大孩把心思都花在了和弟弟“争宠”上,势必也会影响她的学习。然后,我又叫到涵涵,和她沟通,告诉她,因为弟弟小,所以爸爸、妈妈的时间会更多的花在弟弟身上,但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你们的,要学会试着站在父母的角度想想。
通过这样三方的沟通,涵涵在弟弟的问题上有了改变。
案例2
学生情况:星宇,女,12岁,自尊心强,什么事都不服输,嫉妒心也特别强,同时还非常的小气。她的成绩处在班级的前列,但是非常马虎,总是忽上忽下。
家庭情况:星宇是外地户口,小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异了,星宇一直跟着妈妈生活。从读书开始,妈妈就非常关心她的学习。现在妈妈又组建了新的家庭,有了一个弟弟。自从弟弟降生,妈妈害怕星宇认为她会偏心,所以只要星宇提出的任何要求,妈妈都会尽力去满足。因为妈妈和叔叔的工作是驾校教练,又在本地买了房,为了减轻生活的压力,他们平时都在忙碌,所以姐弟俩都交由奶奶在照顾。
事件还原:因为六年级面临升学压力,星宇妈妈主动抽出时间到校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在交流中,星宇妈妈说出了星宇在家与弟弟相处的情况。在家里,如有大人在旁,星宇会表现出姐姐该有的责任,假意关心弟弟,帮助弟弟。可一旦大人没在旁边,星宇就会欺负弟弟,或是抢弟弟的东西,或是悄悄地拧弟弟。妈妈看见了,也只是简单说她几句,不敢严厉的批评。妈妈对于星宇的这一情况,好像已经束手无策,所以到校寻求老师的帮助。
事件处理:因为星宇是非常好强的孩子,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笔者没有直接指出星宇对待弟弟的种种事情。而是从侧面进入,在她无意识的状态下询问她在家里喜欢弟弟吗?平时怎么和弟弟相处的呢?班级里的某某同学特别会和弟弟相处,每天放学,弟弟都会第一时间到学校接姐姐等一系列问题教育星宇,学会和弟弟相处。
面对一连串的问题,星宇有时会脸红,有时回答不上来。可见,这些问题对她还是有一定的影响。
针对以上两个实例,从孩子们表现出来的行为特征分析,我将它们归结为三点:
1、寻求大人的关注
孩子一旦感受不到父母的关心时,就会用各种方法来吸引家人的注意,这是很多孩子选择的方式。如上述案例一中,涵涵以哭的方式来寻求妈妈的帮助。只有想办法寻得爸爸妈妈的关注,才能减少弟弟所获得的爱,自己也会获得足够的安全感。
2、采取报复行为
在寻求不到爸爸妈妈关注时,积压在孩子内心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方式释放,一部分孩子就会采取报复的行为。如案例二中的星宇,趁大人不注意时,就会欺负弟弟,或是抢弟弟的东西,或是悄悄地拧弟弟。这样,孩子的内心会得到一种快感。
3、排斥父母行为
当孩子想尽各种办法得不到家人地关注时,他们会采取另一种方式,就是远离父母。他们认为:在爸爸妈妈眼里,弟弟妹妹永远都比自己好,自己永远都得让着他们,既然父母都不爱我,那我也就不理睬你们了。这样的孩子不与父母沟通,时间一长,大孩的心理会压抑很多情绪。
为了帮助大孩尽快走出二孩的问题,结合笔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笔者总结了几点方法:
一、提前告知大孩,做好心理准备
家庭在考虑二孩时,一定要先告知大孩,并争取大孩的意见。作为家庭成员,大孩有权利和义务发表自己对二孩问题的看法,爸爸妈妈了解了大孩的想法,可以更好的与大孩沟通,做好迎接新成员的准备。同时明确告知大孩,在弟弟或妹妹到来之后,爸爸妈妈对他们的爱是不会变的。大孩做好了心理准备,在面对二孩时,就不会感到父母的爱被剥夺了。
二、在照顾二孩时,给大孩应有的关注
在二孩出生后,很多家庭的关注点全在二孩身上,忽略了大孩的感受。此时的大孩,被家人的“宠幸”值瞬间从最高跌落到低谷,这样的心理落差,大孩无法调节时,就成了问题。所以,家长在迎接新成员时,一定要更注重对大孩的关注,一句关心,一个拥抱,就化解了孩子心中的不平等。
三、让大孩参与二孩的照顾
很多家庭的大孩问题,最初都不是来自于孩子本身,而是家长过渡关注二孩引起的。从孩子心理来说,他们在同龄期,其实是缺少伙伴的陪伴,他们可能比爸爸妈妈更期待弟弟妹妹的到来。所以不管是妈妈在怀孕初期,还是二孩降生,到慢慢长大,妈妈或爸爸都应该抓住时机,让大孩帮助妈妈或弟弟妹妹做事,顺势引导孩子,做一个有责任的哥哥、姐姐。或表扬他们:“你真是一个好哥哥。”“你真是一个好姐姐。”让大孩在照顾二孩中得到父母的夸赞,得到自己的地位。
在二孩问题上,家长若能提前注意这些,或许大孩就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了。就如龙应台所说,大孩在一个人时,得到的是全部的爱,二孩出生后什么都要和大孩平分。那我们何不教育孩子,把以前得到的全部爱分一半给二孩呢?同时,爸爸妈妈若能把自己的爱分一半给大孩,这样就不会有这些问题了。
所以,把爱分给他一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