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分析

邓华

道县营江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永州市  425300

科室:中医内科

【摘要】目的: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70例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西医治疗,观察组:西医治疗+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眩晕障碍程度(DHI)、脂代谢(TC、TG)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治疗前,两组DHI评分、TC、TG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效果较好,可改善眩晕症状与脂代谢情况。

【关键词】半夏白术天麻汤;痰浊上蒙型;眩晕

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增加,眩晕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临床发现,该病在耳鼻喉门诊就诊患者中占比高达15%,对患者身体健康具有不良影响[1]。常规西医多采用降压、扩血管等对症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症状,但效果不甚理想,且长期用药还会引起不良反应,影响预后。中医学认为,眩晕属于“眩冒”“眩”等范畴,发病机制复杂且多样化,多与情志、饮食、体虚等多方面有关,主要可分为痰浊上蒙型、气血亏虚证、瘀血阻窍证等,其中痰浊上蒙型较为常见。半夏白术天麻汤主要由半夏、天麻、茯苓等多成份组成,具有补脾益气、祛湿等效。但目前,临床关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疗效分析鲜见报道。基于此,本文选择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70例患者,展开以下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0例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4~66岁,平均(45.00±6.50)岁,病程3~12个月,平均(7.50±3.50)个月;观察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26~66岁,平均(46.00±6.55)岁,病程2~13个月,平均(7.50±3.55)个月;两组临床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诊断标准:西医参考[2];中医参考[3],痰浊上蒙型,主症:头重如裹、视物旋转,次症:胸闷作恶、苔白腻、脉弦滑。

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自愿参与研究。

排除标准:肝、肾、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史;血液系统疾病;易过敏体质;精神系统疾病;资料缺失;依从性差。

1.2方法

对照组:西医治疗:给予阿司匹林(肾阳奥吉娜药业,国药准字H20065051),口服,100mg/次,1次/d;西比灵(西安杨森制药,国药准字H10930003),口服,5mg/次,2次/d。共治疗4周。

观察组:西医治疗同于对照组。并给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麸炒白术、茯苓、天麻各15g,法半夏、陈皮、九节菖蒲、泽泻、川芎各10g,甘草片5g,生姜1片,大枣2枚。辨证加减:合并湿伤、脾阳者,加广藿香、砂仁各6g,干姜3g;合并肝阳上亢者,加怀牛膝15g、钩藤10g、黄芩片8g;合并中气不足、清阳不升者,加黄芪15g、葛根10g;合并肝肾阴虚者,加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各15g;合并心脾两虚者,加炒酸枣仁、党参片各15g,当归10g。将药方加水煎煮,每日1剂,于早、晚两次温服。共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1)治疗疗效。参考[4],治愈:眩晕消失,体征正常。好转:眩晕症状及体征减轻。无效:眩晕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总有效率=1-无效率。

(2)眩晕障碍程度,脂代谢情况。采用眩晕残障程度量表(DHI),共25项,总分0~100分,分值高低与眩晕障碍正相关[5]。采集两组空腹静脉血,离心15min,取血清,以酶法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22.0处理数据,[n(%)]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以(x_±s)表示计量资料,t检验,P<0.05差异明显。

2结果

2.1治疗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见表1:

1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组别

例数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对照组

35

12

15

8

77.14

观察组

35

14

20

1

97.14

χ2

4.590

P

0.032

2.2 DHI评分、TCTG水平

治疗前,两组DHI评分、TC、TG水平(P>0.05);治疗后,观察组更优(P<0.05)。见表2:

2比较两组DHI评分、TCTG水平

组别

例数

DHI(分)

TC(mmol/L)

TG(mmol/L)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对照组

35

1.92±0.95

1.44±0.80

6.95±2.20

5.95±1.52

2.25±1.20

1.95±0.85

观察组

35

1.91±0.93

0.80±0.20

6.98±2.18

5.30±0.95

2.28±1.21

1.35±0.72

t

0.045

4.592

0.057

2.145

0.104

3.187

P

0.965

<0.050

0.954

0.035

0.917

0.002

3讨论

眩晕主要是患者感觉自身或周围物体旋转、摇动、倾斜的一种主观感觉障碍,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中医古籍中记载了大量“眩”“眩冒”的相关报道,《金匮要略》中记载“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朱丹溪认为“百病多因痰作祟”。由此可见,痰为眩晕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且痰浊上蒙型眩晕非常常见。徐男等[6]人认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可调节神经递质浓度、活性异常,抑制炎症反应。

眩晕发病机制复杂,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动脉硬化等为常见病理因素,而脂代谢紊乱是导致该病理因素的生化基础,若TC、TG异常,提示患者血液循环出现障碍,代谢紊乱,极易导致眩晕。本文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TC、TG较对照组更优(P<0.05);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可改善血脂状况。现代药理学表明,该药方可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缓解眩晕。研究数据还显示,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DHI改善更明显。提示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痰浊上蒙型眩晕的效果更好,可改善眩晕障碍程度。主要是因为,方中法半夏、天麻为君药,合用可祛风止眩、祛湿健脾;麸炒白术、茯苓、泽泻为臣药,可利湿化痰、健脾渗湿;陈皮燥湿化痰、健脾理气,九节菖蒲可化湿、豁痰,川芎额活血祛风,生姜、大枣可调和脾胃。诸药合用可共奏健脾祛湿、益气止眩之效。针对患者具有证型,加用相应中药成份,药效更具针对性,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对于痰浊上蒙型眩晕患者,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效果更好,可减轻眩晕障碍程度,改善脂代谢情况,价值显著,可推广。

参考文献:

[1]孙小添.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泽泻汤治疗眩晕[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36(1):82-85.

[2]中华医学会.头晕/眩晕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0,19(3):201-216.

[3]郑筱萸.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2:140-16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 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4:125-136.

[5]李雪珍.化痰降逆止晕汤治疗痰浊型眩晕的疗效及对中医症候,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9,37(5):164-166.

[6]徐男, 王淑玲, 时海燕. 半夏白术天麻汤的化学成分及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21, 36(8):4802-4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