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09-28
/ 2

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分析

张高锋

长沙鹤诚医院  湖南省长沙市  410116

科室:外科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行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本院救治7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2017年7月-2022年1月)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较对照组18.42%低,两组对比(P>0.05)。结论:经腹腔镜修补术治疗,效果良好,且较为安全,故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急性胃穿孔

胃穿孔主要是指胃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损伤,穿透腹腔。急性胃穿孔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等特点,患者可伴有剧烈的上腹部刀割样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还可能会危及到患者自身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针对此类患者多予以手术治疗,其中开腹修补术虽是以往的常用治疗手段,但极易损伤患者身体机能,导致手术疗效不够理想。陈炳勋等[1]学者的研究指出,相对采用开腹修补术治疗,采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效果更为突出。鉴于此,为选择出一种更为适宜的手术治疗方案,本研究主要选取7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设计对照试验,并具体展开以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7月-2022年1月在本院救治76例急性胃穿孔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n=38)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7例,年龄介于26-63岁,平均为(44.56±6.25)岁,穿孔直径为3-11mm,平均为(7.05±1.33)mm,穿孔至手术时间为4-20h,平均为(12.04±2.73)h,穿孔位置:胃小弯、胃窦、胃体、幽门各18例、12例、5例、3例;观察组(n=38)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介于25-65岁,平均为(45.01±6.72)岁,穿孔直径为4-12mm,平均为(7.08±1.32)mm,穿孔至手术时间为4-20h,平均为(12.03±2.71)h,穿孔位置:胃小弯、胃窦、胃体、幽门各20例、13例、3例、2例。两组基线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检查显示有膈下新月形阴影,或经CT检查显示腹腔内出现游离气体;②无手术治疗禁忌症;③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伴有凝血功能障碍等;②合并肝肾功能严重损伤、精神疾患、恶性肿瘤等;③遵医依从性较差。

1.2方法

1.2.1对照组行开腹修补术:协助患者采取仰卧位,行全麻后,于上腹部作切口(10-15cm),逐层切开,向两侧分离腹直肌,进入腹腔,抽吸腹腔积液,探查穿孔位置、大小等,在直视下先用4号丝线全层间断缝合穿孔处,再用大网膜覆盖,随后用明胶海绵固定,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抽吸干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

1.2.2观察组行腹腔镜下修补术:术前适当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术中协助患者采取截石位,行气管插管全麻;于脐上约2cm处作弧形切口,进行穿刺,建立人工气腹,放置10mm套管,置入腹腔镜;随后在腹腔镜视野下使用吸引器吸出腹腔积液,并取少量做细菌培养;在腹腔镜直视下寻找穿孔位置,明确穿孔形状、大小等;先于穿孔位置边缘约0.5cm处使用3-0可吸收缝合线进行全层间断缝合,再用大网膜覆盖并固定,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放置引流管,核查完毕后,拔出套管,进行缝合。

1.3观察指标

①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②并发症发生率:主要统计患者术后是否出现切口感染、切口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

1.4统计学分析

以上所有数据均录入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以[n(%)]表示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分别采用X2检验、t检验0.05为分界线,P低于此值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手术相关指标

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更短,术中出血量明显更少(P<0.05)。见表1:

手术相关指标x-±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肠鸣音恢复时间(h)

肛门排气时间(h)

住院时间(d)

对照组

38

76.14±17.12

72.19±19.56

21.86±5.23

79.16±13.26

12.42±4.14

观察组

38

61.96±15.13

58.35±16.12

13.81±3.21

61.37±10.29

9.43±4.05

t

3.826

3.366

8.087

6.534

3.182

p

<0.010

0.001

<0.010

<0.010

0.002

2.2并发症发生率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8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42%,两组对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但两组对比(

P>0.05)。见表2:

2并发症发生率n%

组别

n

切口感染

切口出血

腹腔感染

肠梗阻

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

38

25.26

25.26

25.26

12.63

718.42

观察组

38

12.63

12.63

12.63

00.00

37.89

X2

1.842

p

0.175

3 讨论

临床认为引起胃穿孔的基本病因主要分为两种,即创伤性,主要包括外伤、行胃镜检查或手术时造成的胃壁损伤;非创伤性,主要包括胃溃疡、胃癌等;其中胃溃疡是常见的病因。穿孔修补术适用于穿孔时间较长(>12h)、腹腔内炎症重及存在严重水肿、一般状态差等患者,但开腹治疗手术风险明显增加,使得手术疗效无法达到预期。近年来,随着腹腔镜微创优势的体现、腹腔镜技术的提高以及外科医师理念的更新,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治疗的比例也逐渐升高。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各项手术相关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腹腔镜下修补术更具优势。该手术在治疗过程中,因腹腔镜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一方面能精准、快速定位穿孔部位,缩短手术时间,另一方面还能有效避免腹腔内组织损伤,继而减少术中出血量;同时在术中也能最大限度避免牵拉胃肠道,从而保护胃肠道结构的完整性,以便早期恢复胃肠功能;再加上手术切口较小等,更有益于患者快速恢复[2]

本研究结果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P>0.05),但通过数据对比发现,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89%较对照组18.42%低。汤建康学者[3]的研究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后,仅出现2例并发症。说明腹腔镜下修补术可有效防控并发症的发生。腹腔镜下修补术符合微创理念,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可最大限度保护机体免疫功能,且其兼具诊断与治疗,有助于了解整个腹腔状况,不仅手术视野清晰,还能通过建立气腹等操作降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实施腹腔镜下胃穿孔修补术,效果确切,且远期预后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陈炳勋,彭朝阳,吴勤祥,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胃溃疡并穿孔的疗效观察[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20, 29(10):1270-124.

[2]胡加文.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对胃溃疡并发胃穿孔患者手术 相关指标,血清胃泌素及炎性因子水平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19,47(6):652-653.

[3]汤建康. 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J].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21, 26(8):576-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