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闻喜县人民医院 043800
【摘要】目的: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方法: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自我院接收的26例患者的溶血的标本,并对患者进行血液重新采样,对比重新采集的血液标本与溶血血液标本,对两次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差异进行比较。结果:溶血标本的ALT、AST、CHO、CK、TP、ALB、TBIL、DBIL水平比正常水平高,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G、UA、BUN、CR,两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前后血清样本生化检验结果差异较大,(p<0.05),溶血前后血清样本生化检验结果符合情况差异较大,(p<0.05)。结论:溶血后与血液标本检测准确率会造成较大的干扰,从而降低对患者血液指标监测的准确率,因此需要加强对血液检测中溶血现象发生采取预防措施,避免溶血的发生,提高对血液检测的准确性。
【关键词】溶血现象;临床生化检验;影响;预防措施
临床生化检验项目是目前在临床应用较广泛的血液检验之一。溶血现象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常见的一种干扰因素。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成为红细胞融解。胞内物质进入血清,从而使血清呈红色的现象。从而导致生化检测结果出现偏差。血液标本的监测结果是疾病诊断中的一个种重要依据,因此血液标本的采集更要注重质量。本研究探讨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现具体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取选取我院自2019年2月-2020年2月期间自我院接收的26例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其中男患者14例,女患者12例,年龄范围.35-45岁,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后显示,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空腹静脉血采集,抽取量为4ml。将采集血液分别用两支2ml的试管储备,对其中一支试管进行溶血处理,分离血清。另一支试管进行常规分离后留取血清备用。采用生化仪对血液标本检测。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支试管生化检验的指标: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蛋白(TP)、胆固醇(CHO)、肌酐(CR)、肌酸激酶(CK)、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以及直接胆红素(DBIL ).
1.4统计学分统计
使用SPSS2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t和“”表示计量资料,使用x2和%表示计数资料P<0.05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经过观察分析溶血标本的ALT、AST、CHO、CK、TP、ALB、TBIL、DBIL水平比正常水平高,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TG、UA、BUN、CR,两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正常标本与溶血标本对比()
生化指标 | 正常标本 | 溶血标本 |
UA(μMol/L) | 290.3263.21 | 287.3662.14 |
TG(MMOL/L) | 1.060.25 | 1.010.11 |
TP(g/L) | 75.264.58 | 86.4513.10 |
CHO(MMOL/L) | 4.490.55 | 5.690.64 |
CR(μMol/L) | 73.4513.22 | 72.3618.69 |
CK(U/L) | 74.6825.48 | 86.3219.64 |
BUN(MMOL/L) | 6.471.95 | 5.881.89 |
ALT(U/L) | 24.315.64 | 33.4512.36 |
TBIL(μmol/L) | 12.773.47 | 13.353.67 |
DBIL(μmol/L) | 5.062.58 | 5.983.25 |
AST(U/L) | 56.343.58 | 68.962.17 |
ALB(U/L) | 35.643.77 | 39.685.02 |
患者在临床进行疾病诊断需要通过生化检验。检测的精确度和准确性与诊断结果密切相关。 其中进行血液标本检测过程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干扰因素[1]。溶血作为干扰因素之一,因为在采集的血清中,红细胞的内外业的浓度差发生了改变,溶血的出现就会造成红细胞内部的物质逸出,红细胞内部就会渗进浓度低的物质,使得血清的指标水平受到影响。
溶血的原因可以分为血管内溶血和血管外溶血。血管内溶血:某些化学物质如药物、细菌毒素、蛇毒、植物溶血素等,或输血反应,或某些疾病等原因,使红细胞某结构发生改变,致使其在血管内发生溶血反应。而血管外的溶血是异常精细胞能被脾脏内的巨吞噬细胞识别并将其破坏,通常是采血操作不合理、检验操作不合理以及医疗器械管理不当造成的[2]。本研究通过对26例患者的血液便器本进行分组分析,其中溶血标本ALT、AST、CHO、CK、TP、ALB、TBIL、DBIL水平比正常水平高,差异均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血会造成总胆红素升高,因为溶血之后红细胞破坏增多,会使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以间接胆红素为主,有时直接胆红素也可轻度升高。其中TG、UA、BUN、CR,两组水平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观察分析,溶血会影响生化检验的结果,因此在临床上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血液标本溶血现象,预防措施如下:
首先在采血时应该在患者安静或情绪稳定时采取,紧张与情绪激动可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和呼吸,在成非酯化脂肪酸和乳酸升高。选择弹性较好且较粗的静脉血管,采血须在无菌操作下进行,若在采血中有抗凝剂,需要摇匀防止过渡震荡破坏血细胞,患者采血较困难的,为避免因血肿导致溶血,不要用针尖进行反复穿刺[3]。
医院应在质检部门下加强对医疗器械的检验,对不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停止使用,真空采血器,选择正规生产厂家的医疗器械。
对检验人员要进行培训,严格正确的操作,严格遵守各项规范,例如抽血管拔出后要紧贴试管壁,使血液缓缓流出,避免出现泡沫,血液标本出现溶血要及时采取措施。
综上所述,溶血现象会对临床生化检验产生影响,因此避免溶血的出现,在血液检验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李福军.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13):4-7.薛莉.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影响的观察及预防对策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9,27(S2):99-100.
[2]黄鹤.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措施研究[J].名医,2020(12):109-110.
[3]瞿巍.溶血现象对临床生化检验项目的影响及预防对策分析[J].当代医学,2019,25(07):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