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信息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0-19
/ 2

水利信息化在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卢季柳

兴宁区西云江水库管理所 广西南宁 530012                                                                                         

摘要:现代科技飞速发展,水旱灾害防御建设规模扩大化,经营管理模式已发生改变,实践证明已取得良好建设成果。为做好水旱灾害防御统筹协调,保障水利工程的安全性,提升管理工作质量,要认识到信息化技术对防御工作的重要意义,利用其推进并提升防御工作水平,减少灾害损失。

关键词:水利信息化;水旱灾害防御;水利工程;措施分析

兴宁区2021年水旱灾害防御特点

国家各级领导多次就防汛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强调要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在水利部党组的领导下,水利部坚决贯彻落实各级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针对当水旱灾害防御(以下简称防御)工作实际,城区政府在南宁市政府正确政策领导下,围绕水利水库工程、水工程调度、抢险技术、山洪灾害防治等工作职能,下大力气科学研判,提早谋划,统筹协调,加强监督检查、强化预测预报、严格值班值守。重点落实“三个责任人”(水库防汛行政责任人、防汛技术责任人和防汛巡查责任人)、“三个重点环节”(水雨情测报、水库调度运用方案、水库大坝安全管理应急预案),发挥工程应有效益。全力以赴打赢防御这场硬仗,以平安度汛护航建党百年,确保水库安全度汛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信息化技术对水旱灾害防御的应用意义

面对日益严峻的城市洪涝和山洪灾害,监测模拟和预报过程并及时准确发布预警是防洪减灾体系中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措施。通过实时监测和模拟,准确快速预测水淹位置范围过程,进而指导人员转移,强险布防、交通管制,可显著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在防御工作中应用非常广泛且显得日益重要。

1.1诊断故障

防御工作特别是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期间有自身特性,施工阶段技术难度大,若存在偏差,可能导致安全隐患。利用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水利工程的诊断与评估,尤其是地下水施工探测时,利用技术提高对地形的分辨率,更有利于对地下水资源分布情况的观察,集中处理安全隐患问题,尽可能最大程度的保障项目的安全性。

1.2 决策管理

信息化技术应用有助于推进防御信息化管理,将有关于项目施工的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比对汇总,找到有价值的内容,结合实际,利用防御措施,更加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更能反映项目的具体情况,工作效率可得到提升,并对项目施工进度、质量、成本、风险等进行全面监督引导,实现对项目全过程进行科学性的管控指导,进而优化决策管理。

2 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水利工程中的问题所在

2.1 部门工作协调性差

实际工作中水利系统在传统行政体制(职能范围)的影响下,各部门的工作模式以及管理目标不同,长期的工作状态之下,会出现各自为政,信息不互通不共享的情况,再加上部门间的专业技能、任务量、资源条件存在较大差异,日常忙于处理本职部门工作,很少有机会进行沟通交流。因此,数据应用只针对部门内部,服务目标或功能较为单一,信息基础设施薄弱,水情监测、自动化程度低,文档资料也不全面。在这种情形之下,信息资料出现断层,部门工作协调性差,从而影响项目工程整体情况。

2.2 信息处理效率低

防御应用信息化技术项目,在建设期间,缺乏相应的合理可靠数据信息来源,且未做好信息的分类与应用,导致后期的数据信息分析处理的可靠性、完整性等难度加大。后续还会出现因工期、场地、不可抗力(自然灾害、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导致信息的种类、精确度、格式、数据等信息上传方式都需要及时调整。即便有信息化技术作为支撑,仍然可能存在数据缺失或失真的情况,引起信息数据处理效率低,对项目建设产生不良影响,使用效果会大打折扣。

3 加强信息化系统优化的措施

综上所述,建议:一是前期阶段对数据信息的依赖性较强,应做好项目前期的设计及应用技术手段优化。二是应利用合理多样化的现场勘测数据、施工材料等进行项目施工建设,做好过程性引导。三是在此基础上,组织项目各干系人各部门进行信息核对确认,信息共享互通,必要时邀请专家进行技术评审,确保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有力保障项目建设的科学性、有效性、安全性。

3.1 做好网络安全管理

利用信息化技术对防御进行全面分析与管理,确保网络系统始终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状态。为保障网络运行的稳定性、持续性,加强网络安全管理也极为关键。网络系统软件、账号密码、地址等关键信息必须由信息科室专人进行统一管理,且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对账号管理要落实于细节,契合规范化的管理目标要求。同时做好系统和网络定期检查维护、故障诊断、数据备份、病毒防治、容灾管理等相关工作,必要时可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单位进行维护保养工作。

3.2做好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

防御(防洪)措施主要是指在一定范围内最大程度的能够缩小洪水泛滥的范围,减轻洪涝灾害损失的具体办法和手段,一般可分为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

一、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指利用水利工程拦蓄调节洪量、削减洪峰或分洪、滞洪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扩大改变洪水天然运动状况,达到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控制洪水轻洪水灾害损失的目的。常用的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河道整治、水库、涵闸、蓄滞分洪区、排水工程等。在此不进行阐述。

二、非工程措施

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有洪水预报和警报系统、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救灾与实行洪水保险、洪泛区管理、撤离计划、河道管理等。通过这些非工程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洪水预报和警报系统,比如广西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运行维护项目,投资150万元,服务内容:自动雨量(水位)站27个、水库山洪监测站16个、县级(乡镇级)山洪监测预警平台和视频会商系统的网络通信保障、网络安全防护、软件硬件等运行维护服务。又比如三塘镇四塘河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建设项目,投资26.54万元,建设选点为乡镇常年受台风,暴雨,河流等洪水淹没(影响)地段主要通过电脑和手机系统实现监测监控该地段洪水的实时水位和实时画面,建设配套高水位预警防范措施,并通过广播和手机短信提醒周边居民注意及时防范和安全转移。项目业主为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第三方通信资质的单位施工,验收后移交给当地乡镇政府管理,大力解放了人力物力财力等投入,各级都可通过系统利用不同操作权限管理,从人工管理转换到自动信息化管理的模式。

通过以上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解决了防御工作人工模式预警方式和预警信息的精准性不足,不能精准指明风险区域、风险发生具体时间和危险程度的缺陷。

4加强部门沟通及系统有效投入和产出

在政府各事业单位内部要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政务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及时准确公布有关于防御信息内容,优化管理机制,明晰产权,落实责任,且与各部门间进行有效沟通。结合项目方案编制、进度安排以及审核成本预算等工作要求,实现项目成本有效控制,严把质量关,提高数据信息处理及信息共享的效率,因而提升防御工作整体能力,保障系统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高效性。

5结语

2021年汛期结束,兴宁区辖区内未发生任何重大灾情,无任何财产损失,无人员伤亡,圆满完成防御工作任务。

总之,信息化技术引导下的防御工作发展进入新阶段,系统功能性和实用性不断提升,给水利系统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条件,也是对信息系统技术专业人才的挑战。未来在实践工作阶段,要科学谋划,统筹安排,发挥人才机制作用,升级完善信息系统的实用性,积极探索防御监测预报成果与商业导航软件的深度融合,在暴雨天气中针对不同用户、不同场景、不同需求进行“实时响应、精准定位、风险分级”的精准靶向预警,为水利事业保驾护航,帮助人们合理规划出行时间和出行路线,有效躲避风险、降低损失,提高公共服务能力,为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造福。

参考文献

[1]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2021年全国汛情旱情和水旱灾害防御工作【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12):1-4

[2]胡鑫伟,陈文龙,宋利祥,李东豪.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暴雨洪涝防治能力现状与韧性防治对策【J.中国防汛抗旱,2021.31,(1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