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定市妇幼保健院 广东罗定 527200
摘要:目的 探讨基层妇幼保健院住院静脉输液药学干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干预前的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资料1800份,分析数据后采取用药宣传培训、制度建设、行政干预、PDCA循环管理等措施,其后随机抽取干预后的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资料1800份,比较干预前后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人群、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结果 干预前后住院静脉输液人群(儿童、妇女)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合理性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 在基层妇幼保健院住院静脉输液治疗中进行药学干预能提高用药合理性,减少静脉输液用药负担。
关键词:住院静脉输液;药学干预;基层妇幼保健院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给药方式,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速度快的特点,然而给药风险较高[1]。由药师提供的药学服务对静脉用药的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进行审核,可以规范医嘱行为、规避不合理用药带来的安全隐患,促进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2]。本课题对基层妇幼保健院住院静脉输液药学干预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资料,以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人群、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作为观察指标,对比第一阶段(干预前,时间段为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与第二阶段(干预后,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1年9月)的用药合理性。本项研究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干预前与干预后两个阶段分别通过HIS随机抽取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病历及医嘱,每个月抽取150份,每个阶段抽取1800份,分别统计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人群、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并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及相关药品说明书、科研文献等为依据,对我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用药合理性进行评价。
第一阶段(干预前)主要是总结我院静脉输液的不合理情况,探讨用药适当性,为制定监管政策提供依据。第二阶段(干预后)根据第一阶段数据分析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用药宣传培训、制度建设、行政干预等手段,并结合PDCA循环管理法等制定具体的药学干预方案及干预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1)教育培训。对药师进行医嘱处方调配、审核方面的培训,对医师进行处方开具方面的培训,对护士进行医嘱核对、执行方面的培训。
(2)制度建设与管理。根据第一阶段数据分析结果,制订《静脉输液管理制度》、《中药注射液使用管理制度》等适合我院实施的相关管理规定,由医务科下发至各临床科室遵照执行,药学部门通过处方审核、处方点评等了解制度实施效果,并及时反馈和整改。
(3)综合监测及干预。药学部门对住院患者静脉输液进行动态监测,发现输液不合理情况及时干预,包括:利用HIS、合理用药软件拦截不合理输液处方;加强处方点评,重点监控输液药物情况。
(4)PDCA循环管理。在药学监测干预过程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通过对上一时期结果的数据分析,找出各科室不合理应用静脉输液的主要矛盾,针对问题实施干预,促使各临床科室持续改正。
1.3统计学方法
使用Excel 2007软件录入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率)〔n(%)〕表示,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并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干预前后用药人群比较
我院住院静脉输液患者主要是儿童(2~10岁)和妇女、产妇(20~45岁),干预前后儿童占比、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妇女、产妇的占比、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用药人群比较〔n(%)或()〕
时间 | 总例数 | 儿童 | 妇女、产妇 | |||
例数 | 性别(男/女) | 年龄 | 例数 | 年龄 | ||
干预前 | 1800 | 873(48.50) | 426(48.80)/447(51.20) | 5.95±2.32 | 927(51.50) | 32.70±7.18 |
干预后 | 1800 | 896(49.78) | 441(49.22)/455(50.78) | 6.05±2.32 | 904(50.22) | 32.60±7.29 |
χ2/t | 0.588 | 0.031 | -0.923 | 0.588 | 0.304 | |
P | 0.443 | 0.859 | 0.356 | 0.443 | 0.761 |
2.2干预前后静脉输液用药合理性比较
干预后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合理性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静脉输液用药合理性比较〔n(%)或()〕
评价指标 | 份数 | 干预前 | 干预后 | χ2/t | P |
用药指征 | 1800 | 1715(95.28) | 1787(99.28) | 54.378 | 0.000 |
用药剂量 | 1800 | 1710(95.00) | 1793(99.61) | 72.987 | 0.000 |
溶媒选用 | 1800 | 1745(96.94) | 1792(99.56) | 35.688 | 0.000 |
给药间隔 | 1800 | 1738(96.56) | 1789(99.39) | 36.368 | 0.000 |
用药疗程 | 1800 | 1728(96.00) | 1794(99.67) | 57.083 | 0.000 |
联合用药 | 1800 | 1733(96.28) | 1795(99.72) | 54.478 | 0.000 |
重复用药 | 1800 | 1753(97.39) | 1796(99.78) | 36.776 | 0.000 |
人均费用(元) | 1800 | 4367.20±146.09 | 3712.44±135.16 | 139.577 | 0.000 |
3讨论
基于静脉输液药品利用率高、起效快特点以及近年来疾病谱逐渐复杂化,医院静脉输液出现快速增长和长留置趋势,与此同时由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也不断被报道[3]。由于静脉输液药物直接进入循环系统,没有肝肾首过效应,静脉给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远高于口服给药[4]。临床上静脉输液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溶媒选用不当、配伍禁忌、用药频次不当、用药剂量不当等情况,规范医师医嘱、提高医师护士责任心、加强临床药师介入,可减少静脉给药的不合理性[5]。我院采取用药宣传培训、制度建设、行政干预、PDCA循环管理等措施来解决住院患者静脉输液不合理问题。药师培训后,对医嘱处方调配更准确,审核更加严格;医师培训后,对药物性质、适应症、药物相互作用、用法用量掌握更清晰合理;护士培训后,核对医嘱更严格,执行更到位。通过制度建设与管理提高了医护人员责任心,临床药师的介入减少了不合理医嘱,并让医护人员对合理使用静脉输液有了更清晰、深入的认识。运用PDCA循环管理法进行药学干预,让临床药师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临床科室静脉给药得到持续改正,用药不合理性不断下降。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后用药人群(儿童、妇女)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别(P>0.05),说明本项研究对象基线资料一致,干预前后的数据有可比性。干预后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用药指征、用药剂量、溶媒选用、给药间隔、用药疗程、联合用药、重复用药合理性显著高于干预前(P<0.05),说明经过药学干预静脉输液用药合理性有了提高。干预后人均静脉输液药品费用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提示静脉输液合理用药能减轻患者医疗负担。
综上所述,在基层妇幼保健院住院静脉输液中进行药学干预,可以提高静脉输液用药合理性,减轻患者医疗负担,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魏小丽,于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使用前后不合理医嘱及药物干预比较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22,26(7):36-38.
[2]胡和立,刘竟韬,叶旭辉,等.通过质量控制提升药学服务能力的实践与应用[J].抗感染药学,2021,18(11):1696-1699.
[3]蔡江霞,叶银梅,杜宪,等.药学干预对基层三级甲等医院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的影响[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8):1126-1128.
[4]张笑颖,叶银梅.43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6,13(5):287-289.
[5]顾卫平,时银萍,郑丽媛,等.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分析[J].药学研究,2014,33(6):362-364,368.
*云浮市医药卫生科研立项课题编号:2020B086
第 1 页 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