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650041
摘要:前几年,由于昆明城市建设迅猛发展,对砂石料的大量需求,催生了许多滇池面山的采石、采矿、采土、采沙、采小砖窑点,形成为数不少的“五采区”。相比地下开采的矿山,露天开采造成的地表生态环境破坏更为严重,这些区域由于风化、雨水冲刷,往往使作为开采对象的山体从地形、地貌到土壤、岩石,从景观系统到生态系统都受到了巨大的、有些甚至是毁灭性的破坏。昆明滇池流域的“五采区”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点多、量大、面广,已变成滇池流域一块块醒目的“伤疤”。目前,“五采区”的恢复治理工作,作为落实昆明城市和谐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推动昆明城市综合形象提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对于废弃的“五采区”如何进行生态环境治理,已成为昆明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风景园林;五采区;生态修复;郊野公园;规划设计
1项目概况
项目所在地原为昆明市龙宝山林地,由于当地村民开山取土,乱挖乱采,后来成为昆玉高速路以及昆明主城区建设挖土的主要土源地之一,开挖现场陡壁林立,土石裸露,陡壁环立,破坏了大量的植被,造成了当地严重的水土流失,乱开采后形成峭壁高差达50米以上,水土流失严重。绕城高速进入本规划区的涵洞路面标高约1925米,而场地中南部乱掘地标高约2045米,高差达120米。如果沿着昆明的东绕城线走,在东绕城线的东南方向,都能看到这块“伤疤”,成为昆明现代城市发展极不和谐的“疤痕”。
该公园作为昆明市重点治理的“五采区”之一,是滇池面山治理、植被恢复工程重要组成,是整个昆明的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不仅仅要满足城市绿核的要求以及市民的公共绿地要求,而且作为昆明整个城市形象的塑造面——滇池的体育运动休闲公园,其景观和形象价值也举足轻重。
该项目北离昆明主城区约13公里,南距呈贡新区约5公里,与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相距20公里,处于昆明城区向南城市发展带的中心,紧邻绕城高速(广福路),地理位置优越。主要根据政府的建设要求,以及片区功能的功能需要,对紧临绕城公路南侧面积约36公顷的“五采区”进行规划设计,使之将来成为区域城市建设的新亮点,未来将成为生态环境恢复、城市形象展示的典范,能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并能改观东边入城第一印象。
图1 现状照片
2规划设计理念
项目着重于立足现状条件,充分考虑各设计条件的综合关系,设计中对于土地的利用,项目的布局以及项目类型的开发都是基于现状而又自然生长的理念,以“运动融入到自然之中”的设计模式有效的引导我们的设计方向,在具备可操作性的情况下逐步深入。
将公园定位为以绿色健身、生态探险、自然休闲为主线的生态公园;以体验自然、享受运动为特色的体验公园;以自行车运动为联系的主题公园;以服务各个年龄段人群为基础的休闲公园。并根据公园的特殊性,考虑后期与居住社区以及城市绿地系统之间关系,规划设计在把握总体设计方向的前提下,引导公园长期更好的发展,做到生态,社会,文化和经济的相互整合,达到多方互利互惠。
图2 公园规划设计总平面图
3公园空间结构布局
3.1结构总体布局
公园规划结构为“一环、三入口、七空间、多主题”。
一环:绕整个公园环通的游步道。
三入口:公园中部的主入口与东、西侧次入口。
七空间:主入口广场空间、草地休闲空间、极限运动空间、森林探索空间、山谷探险空间、台地花园休闲空间、户外娱乐空间。
多主题:各个空间中包含的主题活动,草地运动、子君花漫、极限运动、森林滑道、空中走廊、山地自行车、谷底探险、山谷运动、台地花园、户外露营、自然野趣。
图3 公园空间结构布局图
3.2主要特色空间
(1)主入口广场空间:位于公园中部,与规划道路相连,周边设有综合服务中心、室内体育馆及文化展示馆。集散广场通过铺装划分、台阶引导等方式对车行交通与步行交通进行分离。广场中心设置特色雕塑水景,充分体现了公园的运动主题。近百米的紫藤走廊将游人吸引入园。整个入口空间展现了公园的主题性、文化性、地方性、多样性的特色。
图4 主入口广场空间剖面图
(2)极限运动空间:与主入口广场相连,将各种类型的极限运动场地与公园景观相结合,合理组织、安排场地自行车、滑板、轮滑等运动项目,为崇尚极限运动、有着挑战传统的创新精神、朝气蓬勃的青年人开辟了娱乐休闲新领域。主要活动项目有极限运动、户外运动等。
图5 极限运动空间剖面图
图6 主入口广场空间、极限运动空间效果图
(3)草地休闲空间:位于公园西部,中间场地较为平坦,以草地休闲活动为主,北侧利用场地高差与四季更替变化的花镜结合,营造“子君花漫”的主题空间。但本区域80%以上坡度在1:3以上,主要活动项目有子君花漫、草地休闲等。
图7 草地休闲空间剖面图
(4)森林探索空间:该空间靠近北侧广福路,以生态植被恢复为主,上层通过空中观景步道、观景平台、森林滑道修建,将运动充分融入到自然之中,下层利用起伏变化较大的地形设置山地自行车路线,创建一个生态树林、丛林的立体探索空间。主要活动项目有山地自行车、森林滑道、空中走廊等。
(5)山谷探险空间:位于公园中部山谷谷底狭长带状区域,作为公园东区主要的运动休闲区域,以自然山谷为载体,突出沟谷空间,山谷两侧利用地形特色,布置攀岩、溜索运动项目,沟谷地带设计为一自然小水潭,结合湿地植物,与穿梭其中的栈道、小屋形成幽深变幻、活动丰富的探险空间。主要活动项目有谷底探险、攀岩运动、溜索运动等。
图8 山谷探险空间剖面图
图9 山谷探险空间效果图
(6)台地花园休闲空间:作为公园竖向高差最大的区域,最高点布置观景亭,可登高观景,把整个公园尽收眼底。山体则以观赏草、沙生植物所呈现出的特色景观来融合层层变化的台地,通过休闲场地与种植小花园相结合来营造自然层次丰富的立体景观空间。
图10 台地花园休闲空间剖面图
图11 台地花园休闲空间效果图
(7)户外娱乐空间:规划在山体较平缓的地带设置野外露营区,可提供小型聚会、野外烧烤、野外露营。在地形复杂的区域作为自然野趣活动区,以仿自然形态的游乐设施与周围环境相结合,成为融入自然的野趣活动场所。在植被茂密的森林里依树而建森林小屋,好似树林里一个个鸟巢,建筑可提供休闲游憩、观景、并提供市民周末度假休闲的空间。主要活动项目有野外烧烤、野外露营、野趣游乐园等。
4规划重点与创新
4.1结合项目现状的特殊地形情况进行景观设计
根据公园北侧城市道路,南侧规划道路标高和园内主要场地设置,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确定主要控制点标高。规划设计因地制宜,尽可能利用现状地形,减少土方工程量,以节约工程投资。在尊重原有场地竖向的情况下来组织设计,对周边道路标高情况以及本区地形、地势、地貌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公园功能需要、景观要求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局部的、小范围的地形改造,避免深挖高填,减少土方工程量。景观面尽量通过自然地形及植被来达到自然生态的效果,营造出立体的山水自然生态景观。
通过合理的竖向设计体系,保证了场地的排水通畅,满足了公园的造景需求,为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奠定了基础;通过竖向设计园内道路与城市道路衔接自然。
4.2五采区生态恢复措施与郊野运动公园规划设计相结合
将破损山体进行回填顺坡,合理设计纵断,尽量减少借方、弃方数量,取、弃土后做好平整。景观上考虑,坡度绿化带更漂亮,而且顺着地形进行过微处理,更具欣赏价值。从生态角度看,有层次的种植更利于植物的茁壮生长。依山就势结合景观建设蓄水池,截留雨洪,使雨水得到有效的利用。根据植物的分布,制定不同的灌溉方式,地势平缓,绿化面积大的区域,采用滴灌式节水管道,山坡和山上利用蓄水池逐级输水灌溉。从生态恢复和公园景观营造全局考虑,结合景观规划需要,选择以乡土植物和耐旱植物为主的树种,并对乔、灌、草(藤)合理搭配,优化种植结构,疏密结合,确保尽早达到理想的绿化氛围。
4.3构建绿色生态交通系统
由于公园属于山地地带,地形变化特征明显,道路的选线考虑到地形的因素,公园的道路设计均以曲线形为主,在满足交通性的同时考虑到景观观赏面的因素和游人的兴趣引导性,通过山体与自然环境的结合,设置的道路作为交通的网络有效的联系了整个公园。道路依据使用功能分为车行、骑行和步行三种方式。
车行交通的作用主要是连接公园与周边地块,主要利用的是南侧15~25米规划路,公园内部倡导绿色低碳交通,不设置车行环道。
骑行交通作为公园的“运动绿道”将整个公园的活动串联在一起。根据自行车运动方式的不同将“运动绿道”细分为休闲自行车道、山地自行车道、场地自行车道。休闲自行车道路围绕子君山片区边线设置,使公园与南侧运动休闲用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可作为满足消防和急救等突发情况的车路,路面坡度相对平缓,满足各类人群休闲活动需要。山地自行车道利用公园原有山地的崎岖地形设置,强调参与者对各种地形路面的适应性。场地自行车道则利用专业极限运动场地,为热爱极限运动的人群提供交流、展示的场所。
步行交通全园分为3级:主游路,贯穿整个公园,路宽3.5-5米,北侧与东侧部分与休闲自行车道结合在一起,穿梭于公园各区之间,作为公园内部环通的主要交通动脉;次游路,路宽2-3.5米,主要联系了各景观空间内活动项目,配合主游路完善交通体系;栈道及空中走廊,宽度1.2~2米不等,布局多变,让游人置身于不同感受的空间中,创造不同感受的观景体验。
5结语
2008年始,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结合全市生态建设的实际,围绕“森林城市”创建目标的实现和要求,全市有针对性的对滇池流域面山及其它重点区域的“五采区”进行了清理和关停,启动实施了“五采区”植被修复暨郊野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子君山生态恢复项目划入昆明生态隔离带规划建设范围。昆明市对于面滇池的郊野公园提出的建设实施意见,其一贯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重点围绕滇池治理,生态修复的态度。要求树立“绿化是第一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要素、第一景观要素”的理念。
通过项目的实施恢复山体植被,消除山体滑坡隐患,治理水土流失,更好的改善子君山周边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极大的体现了社会效应及生态效应,对昆明市滇池流域治理工作做出了显而易见的成效。
图12 公园鸟瞰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