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内经》“治未病”思想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从《内经》“治未病”思想谈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李景辉

宿迁高等师范学校,江苏  宿迁  223800

摘要:《健康中国2030行动计划》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儿童健康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少年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内经是我国中医药文化的瑰宝,其治未病思想对指导当前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治未病;学前儿童;健康;健康教育

学前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健康程度决定了其一生生活幸福的指数和国家的前途命运。通过有计划 、有组织 、有系统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促使他们改变不良的健康行为和影响健康行为的相关因素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皇帝内经》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儿童健康教育元素,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与现代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不谋而合。

一、《内经》中关于健康教育的论述

1.《内经》关于健康教育理论的论述

(1)“治未病”思想。《内经》中体现着中医药文化中一个最有特色的观点—“治未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以及“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等,是对预防医学思想的杰出论述,也是现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思想的根源。

(2)健康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其实关于健康的表述在两千多年前成书的《内经》中早有体现。《内经》认为:“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命曰平人。”(《素问·调经论》)意为阴阳平和,充盛形体,三部九候之脉一致,是健康的表现。这个概念简洁而丰富,因为在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阴阳的概念涵盖着身体、营养、心理、环境等多方面因素,“阴阳匀平”完全包含了,甚至范围更广。

3)保持健康的原则。一是关注饮食。《黄帝内经》对于饮食方面有专门的描述,在其中的《灵枢》部分其说酸味先入肝,苦味先走心,甘味先走脾,辛味先走肺,咸味先走肾。酸、甜、苦、辣味道不一样对于五脏的影响是很明显的,必须保持味道摄入的均衡,因此我们必须均衡营养,合理搭配,及时补充身体所需。药食同源可以根据脏腑盛衰和疾病的不同,从而选择不同的食物以起到补充身体所缺乏东西的作用,采用药食和饮食并用的方法,把养生和治病相结合,并选择适当的食物和药物,就是《黄帝内经》中所说的辩证施膳施治。二是时刻保持好心情。《黄帝内经》对于情绪方面也做了特殊说明,其认为“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情绪的反复变化会伤及到肝脏。在素问部分,对于心情与养生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思则气结。”这告诉我们必须时刻保持好心情,长期处于不良的情绪中往往会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使得身体正常运作出现失衡。三是保护元气。我们常说元气大伤,因此也必须做好元气的保护,这是人体自身免疫能力与抵抗能力提升的关键,也是养生中最为关键的部分。中国古代就倡导锻炼筋骨,中医上更倡导肝主筋骨、肝主生机,所以说必须通过锻炼筋骨实现元气的保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四是顺应四季更迭。春天万物苏醒,人们更应该早睡早起,充分享受春日的美好,做到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多欣赏美景,保持心态的愉悦与平和,与大自然的勃勃生机融为一体。在夏季,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天地气交,物生以长,至夏茂盛,更应该生活规律,学会情绪的控制,不要抱怨,不要动怒,时刻保持心情的愉悦。在秋天,硕果累累,是丰收的季节,天气以急,地气以明,必须早睡早起,加强日常锻炼。在冬天,气候寒冷,应该早睡晚起,做好驱寒保暖,作息随阳光起落,以免阳气外泄,适应调养藏气之理,逆之伤肾气。不同的季节对应不同的养生特点,需要根据季节适当调整。

2.《内经》对健康教育方法的论述

《内经》中提出了一些关于健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一是教育内容要简明易懂。《灵枢·九针十二原》提出医学道理要“令可传于后世,必明为之法。令终而不灭,久而不绝,易用难忘,为之经纪”。易用难忘,才能令人人可掌握,达到久而不绝,为之经纪的效果。二是教育形式多种多样。黄帝对所学到的医学知识,采用不同的方法记录传授,以求永久。有“著于竹帛”、“著之玉版,藏之藏府”,通过载体行世;有“得其人则传”,个别传授教育等。当然,在当时纸张书籍尚未诞生的条件下,健康知识传播的途径是很有限的。三是《内经》提出了重要的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人之情,莫不恶死而乐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灵枢·师传》)人皆恶死乐生,渴求长寿,所以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要求。进行健康教育,正是要顺应人的心理开展工作。以戒烟为例,指出吸烟的危害是“告之以其败”,说明戒烟的好处是“语之以其善”,给予一定的辅助措施如戒烟糖等是“导之以其所便”,帮助解除其戒烟的副反应是“开之以其所苦”,健康教育如果都能达到这几点,自然能取得良好效果。

3.《内经》的成书体现了古代的健康教育实践

《内经》的体例,多是以问答的形式出现。按《内经》所说,黄帝不但主持了医学的讨论,还以之教百姓,体现了我国古代初步的健康教育。虽然《内经》成书要晚于黄帝时代,是托名之作,但至少也反映了秦汉时代人们对政府机构担负健康教育职责的愿望和要求。只是在当时,健康知识的传播多只限于上层贵族,还不太可能普及到广大劳动人民群众。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必须将促进儿童健康和保护生命放在工作首要位置。通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方法,有组织、有目的和有计划的帮助儿童强化健康知识提高健康意识培养健康、积极、良好的生活及行为方式使儿童更好、更健康的成长和发展。因此加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举足轻重的意义。

学前期是儿童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以及功能发育并未完全,缺乏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防病能力和抵抗能力差,加上年龄小,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在环境适应方面较弱,极易受到伤害迫切需要家长和教师的帮助。加强幼儿健康教育,鼓励儿童主动、积极的参加各种健康活动,提高学前儿童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培养健康意识健康态度以及培养健康生活行为方式都有积极地促进意义

健康是人一生最为关注的问题,年龄段都要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态度,不能忽视健康知识学习。学前期是健康教育奠基阶段,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前期儿童生命质量提升人生质量及生活品质有重要意义。

身心健康是促进学前儿童和谐、全面、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对儿童审美发展、智力发展和品徳发展有极大促进作用。通过丰富多样的健康教育形式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形成良好品德。各种有趣、新颖的健康教育活动,能够满足学前期儿童好动、活泼心理特征纠正学前儿童的不良习惯和行为。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及方法

1.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1)生活卫生习惯。主要是通过自身的体验与学习知道一些生活基本常识。如:洗手的基本方法,良好的饮食习惯,学习穿脱和整理衣服,保持个人和周围的环境卫生,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等。

2)安全教育。主要是让幼儿知道一些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如: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知道不跟陌生人走,认识安全标志,学习主动遵守交通安全规则,不玩火,不接触煤气,不触摸电器开关等,同时应进行一些特大灾害的急救与生存办法教育,进行地震、火灾的应急疏散演习等。

3)身体锻炼。利用各种体育器械来吸引幼儿积极的参与体育活动,如:滑梯、攀登架、转椅、蹦蹦床、旋转木马、球、跳绳等,从而达到增强幼儿体质,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动作协调能力,培养勇敢、不怕困难的良好心理品质的目的。

4)心理健康教育。如今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因为一个健康的幼儿,即是一个身体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助人”、“乐于与人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因此,我们应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自身的心理强度,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2.学前儿童健康教育方法

为了完成健康教育内容,实现健康教育目标需要运用科学教育方法科学的方法对教育成果有直接影响并影响儿童正确观念、良好习惯及兴趣的培养。

1直观类:包括情景表演法、动作系统法、现代媒体法和模型教具演示法等,其中现代媒体有电脑、电影、幻灯、电视、投影、摄像和录音等。

2语言类:包括讨论评议法、讲解法和口令指导法等。

3练习法:包括情景创设、游戏、感知体验和比赛等。现代媒体法是现阶段应用较广的方法,通过各种现代化媒体使儿童看到肉眼看不到的食物例如不洗净水果或不洗手,病菌侵入人体的过程。在心脏知识教育中,利用多媒体制作动画,生动形象的展现心脏和血管构成循环往复生理现象,使儿童清楚了解人体生理及解剖知识,形式活泼、直观,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健康教育效率及效果。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

1.健康教育要尽早开始。从幼儿入园开始就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他们自己穿衣、吃饭、洗漱、如厕等他们今早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健康教育要持之以恒。幼儿的健康教育要贯穿在一日生活之中,反复进行强化,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积极进行引导教育。学前儿童的生理、心理都不够成熟遇到困难或者生病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对待问题,遇到挫折要给予鼓励生病了要及时就医。

3.健康教育要家长配合。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对于学前儿童来说,更是如此。作为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学习情况适时鼓励、积极引导孩子健康向上孩子在家庭中和在幼儿园一样积极向上。

4.健康教育要时刻关注。无论是幼儿园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时刻关注幼儿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知识获取情况等,及时和幼儿及老师沟通,在老师配合下制定相应的健康成长档案全方位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新时代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借鉴《内经》“治未病”思想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1.现代学年儿童健康教育观念和《内经》中养生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

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健康协调发展,进而提高学前儿童健康指数和幸福指数,这和《内经》中养生倡导的“五福六极”的论述是一致的。周武王灭殷商之后,向其叔叔寻求国家治理的妙方,他的叔叔说:“向用五福,威用六极。”五福:一曰寿(百姓健康长寿),二曰富(百姓富起来),三曰康宁(健康安宁),四曰行好德(道德),五曰考终命终(自然老死),这五福当中有三福是关乎健康的。而所谓的六极具体内容为:一曰夭短折(“夭”就是夭折,“短”是短命,“折”是意外死亡),二曰疾(疾病),三曰忧(忧虑),四曰贫(贫穷),五曰恶(恶事),六曰弱(弱小)。而巧的是这六样也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足以看出,健康就是幸福的指标,而养生关注的重点也是这些指标。

2.现代儿童健康教育观念和《内经》关于生活习惯对长寿的影响是一致的。

一般认为“七十古来稀”,而在《内经》中关于寿命的要求更高,我们常说的百岁,在古代要在120岁以上,而人的上寿一般是120岁,中寿为100岁,下寿是80岁,因此80岁仅仅是最低的长寿标准。结合五运六气的理论,人应该活到120岁。关乎寿命的因素除了遗传外,还有气候、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等,而这些综合占比仅为40%,剩下的60% 则是生活习惯。最佳的生活状态就是天人合一,人要与天的节奏相一致也就是要顺应自然

六、结束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其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都是代代传承的宝贵财富。黄帝内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治未病”思想对开展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关系着幼儿一生的健康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幼儿教师必须将学前期健康教育作为儿童教育重点,积极关注健康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在坚持文化自信的前提下,主动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用经典传统文化指导教学实践,丰富育人方法。当然,学前儿童健康发展既需要幼儿园的努力、还需要与家庭和社会三者密切合作相互补充共同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全方位地促使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强.关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的思考[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9:27.

[2]陈曦.论“治未病”的核心观念[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9,24(6:701-703.

[3江晖.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5:131-133.

[4]孙娓娓.浅析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意义及原则[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368.

[5]廖云龙.治未病学术思想初探[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7,5(1): 15

[6]任婷张鹏飞黄建等.从《内经》治未病思想谈中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4):59-61.

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立项课题健康中国背景下“治未病”思想融入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