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县财政局 312500
摘要: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本文结合乡村旅游的现状,分析了乡村旅游存在的“去农化”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乡村旅游;去农化;乡村特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和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一批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乡村旅游点已经形成,一大批农民吃上了“旅游饭”,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促进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新动能。新昌县作为全域旅游的示范县城,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促共富工作,串联沿边特色景观村庄,精准引流客源,并打破“各自为战”的局面,从基础建设、景区设计、产业融合等多个角度,进行全盘规划,在整合资源、促进共富的同时,也让全县的旅游开发拥有更加可期的未来。
一、乡村旅游的现状
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让乡村的面貌发生很大変化,同时也出现乡村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符号的现象,现代化的舒适越来越成为乡村旅游的核心,乡村文化旅游“去农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一些地方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也存在只重视“颜值”、不注重文化内涵的现象。有的对本地旅游资源认识不足,在景点建设和项目开发上缺乏科学规划,粗放经营,产品同质化严重;有的认为发展乡村旅游就是要多栽花种草、“穿衣戴帽”,而对地方文化挖掘不够、提炼不足,没有把农业、旅游和乡村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缺少有创意的文创产品,文化含量和附加值不高,使得这些花费巨额资金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缺乏灵魂,没有持续吸引力,昙花一现之后,就门庭冷落车马稀,有的甚至荒废。这不是美丽乡村建设想要的结果,违背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初衷。比如一些乡村旅游地点,除了墙上挂了几个玉米,餐馆摆上几个南瓜,院子散放几台石碾子,其他就再也没有乡村的元素了。号称“农家饭”的餐饮聘请的是城市的厨师,客房越来越像经济型酒店,为了吸引游客,一些乡村还搞了小型的游乐活动,有水的地方利用水流开展水上娱乐,没有水的地方引入摩托车、卡丁车等等。
没有成为旅游地的乡村,“乡村味”比较浓,已经开发为旅游地的乡村,“乡村味”比较淡。乡村旅游“去农化”问题突出与经济的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趋同有很大的关系。
二、乡村旅游存在的“去农化”问题
第一,经济的迅速发展冲淡了“乡村味”。随着经济越来越好,乡村人民生活的住宿、服饰、饮食、日常生活习惯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和改善。吃一顿用柴火烧的农家饭是乡村文化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之一,乡村生活的改善让烧柴火做饭逐步脱离了乡村人民的生活,取而代之以燃气、电磁炉等一些污染小、用时少的新型燃料、燃具,柴火“土”的味道没有了,“乡村味”自然也会被冲淡。赏一方乡村民居建筑也是乡村文化旅游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村容村貌,乡村纷纷建起小洋楼、院子铺砖头,拆旧盖新、整齐划一,由“土”変“洋”冲淡了“乡土味”。
第二,一些“网红村”由于名声比较大,乡村旅游吸引了越来多游客,村庄越来越像个大众旅游点,每到节假日和周末,大量人流涌动,家家餐馆高朋满座,少数娱乐设施也人满为患。这从商业上说无疑是成功的,但是这还算不算是乡村文化旅游,需要打个问号。
第三,由于吸引了一些高端设计,在乡村中修建了高端建筑、吸引一些所谓的高端追随者。对于这些高端民宿,核心吸引力是其特殊的设计而非乡村文化。
这三种走向都与乡村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在乡村旅游中,不应当把乡村文化神秘化或刻意拔高,乡村文化就存在于乡村日常生活中,把文化纳入乡村旅游中,就是让游客学习乡村日常生活的知识让他们体验乡村的日常生活。
三、如何发展好乡村旅游
乡村生活是接近大自然的生活,乡村旅游要让游客特别是青少年游客在乡村学习自然知识。一些从事农业的企业或社会组织,往往在从事农业过程中加进自然观察和自然教育的内容,不仅让旅客学习到更多知识,且也是这些机构増加收入的一个渠道。
一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是乡村还在。一个没有村民的乡村,不管如何打造得有品位,那也不是乡村文化。要让乡村有文化,就要避免将村民与游客分割开来,不能把村里农民住一边,游客住一边。不能让游客兴冲冲来到乡村但是想问问村庄的历史都找不到人,问农作物如何种,也无人知晓。游客进入乡村,需要有人跟他们拉拉家长里短,说说村庄的事。针对乡村文化旅游开发的乡村应该适当保留原有生活环境不变、原有生活条件不变、原有生活习俗不变,在不变中寻求变吸引游客来到这里感知这里的生活,体现农村特点,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让人记得住乡愁。同时,乡村旅游还需要用心去总结一下村庄的历史,看看农业的变化过程,让村庄的生活重新活起来,这样的乡村旅游就有了乡村文化。农耕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分,但是农耕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摆放几件农具,而是要认真总结一下当地的农耕文化、农耕经验和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让游客从中学习到知识,不管是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或乡村旅游的游客,都要成为有心人,能够学习和总结日常的农业知识,让乡村旅游充满智慧。
二是乡村旅游还要避免高端化、“去农化”。一些高端民宿已经出现在乡村,显得很有文化,但是高端民宿的文化不是乡村旅游的文化。高端民宿所代表的精细和奢侈,与乡村文化格格不入。尽管乡村旅游有了高端民宿并非坏事,但是高端民宿不应当是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乡村旅游要升级,首先要有乡村文化,而不一定要把硬件设施建设的美轮美奂。文化内涵是旅游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缺少文化内涵的旅游是不可持续的,而乡土文化就是乡村旅游的生命线。乡土文化包括传统饮食、民风民俗、名人轶事、非遗文物等,通过物化、活化、产业化的方式,将乡土文化挖掘展示出来,让游客不仅能看还能听,不仅能吃还能做,不仅能触摸还能置身于情景之中。乡村文化的“乡土味”一定程度上与乡村的“土”是分不开的,经済的迅速发展与保持乡村的“乡土味”是可以并行的,在乡村文化旅游的发展中寻找各自乡村特色展现独特魅力,真正达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三是寻找乡村特色展现独特魅力。被开发的乡村在寻找自身魅力方面多加努力,乡村的文化旅游要有新意、要有特色、更要结合地方特色。努力做到一乡一村都有独特的景致,每村每户都有自己的服务,以田园采摘为例,除了广为人知的草莓、葡萄等一类的采摘,还可以有向日葵、玉米的收割,小麦、水稻的收获,这些都可以作为旅游者感受乡村文化旅游的载体。乡村文化旅游有一定的时间性,讲究春耕、夏做、秋收、冬藏,可以为游客开一些“自留地”游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种植庄家,可以自己照顾也可以托付于农户照顾,游客和农户之间各有所得。
总结
乡村文化旅游推动乡村文化的发掘和恢复,提供了乡村文化保护的实践经验,激发农民对乡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农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乡村旅游一定要符合农村实际,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让人记得住乡愁,作为浙江旅游的金名片,乡村旅游现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促进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参考文献
[1]胡旭晴,南丽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发展路径探究:以沂南县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9):118-121.
[2]吴晓研,韩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路径探析[J].智慧中国,2020(12):78-79.
[3]苗瑞洲.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南省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山西农经,2021(11):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