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

陈慧玲,杨兰辉

漳浦县医院  福建  漳州  363200

摘 要:目的:研究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到福建省漳浦县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对2019年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2020年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分析两年感染率、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结果:2020年出现感染率4(4.00%)低于2019年20(20.00%),P<0.05;2020年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安全意识高于2019年,P<0.05。结论:运用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干预,加强院内感染控制质量,可降低院内感染率,提升工作质量。

关键词:风险护理管理;血液透析;院内感染;控制质量

血液透析作为临床中对急性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能够对患者体内酸碱平衡和水电解质平衡加以维持[1]。透析治疗的侵入性操作,以及患者自身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导致各系统发生感染率增高。感染影响血透的临床治疗的效果与预后效果不良[2-3,同时使血透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对社会、医院以及患者均有不同种程度上的负面影响。感染的出现会使得抗生素药物使用剂量明显增加,若是增加运用抗生素药物频率会导致细菌耐药性明显提升,使得患者抗菌类药物敏感性显著降低[4-5]。对此,需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管理力度,促使血透患者的诊疗护理质量明显提升,保障患者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风险管理作为一种贯穿整个护理环节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护理中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保障护理的安全性。下面将细致地分析风险护理管理对血液透析患者院内感染控制的质量,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01月-2020年12月到福建省漳浦县医院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200例,对2019年患者实施常规管理,对2020年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2019年患者10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55.16±4.28)岁;2020年患者100例,年龄24-66岁,平均年龄(55.14±4.24)岁,一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其中包含透析治疗基础护理、个案健康管理、消毒隔离技术、心理护理等。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接受风险护理管理,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针对存在问题,执行PDCA循环模式。

P:计划阶段

①根据患者年龄、血透治疗时间的长短,个案健康评估,分析透析患者潜在感染的自身因素。②根据血透的上下机的操作规范、导管护理规范、透析室的消毒隔离技术、透析机的终末消毒,分析透析诊疗技术与环境潜在感染的因素。

D:实施阶段

①评估是血液透析质量持续改进和基础,通过对患者健康状况系统的评估,能够对了解患者现存的感染因素和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建立血液透析患者常规监测指标及评估频率,提供有效、可靠的动态健康信息监测指标,详见表1 。

表1  血液透析患者常规监测指标及评估频率

监测指标

评估频率

血常规、肝肾功、血电解质

每月一次

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

每1—3个月

铁状态评估

3个月一次

传染病学指标(包括乙肝、丙肝、HIV、梅毒血清学)

6个月一次

血IPTH水平

3个月一次

透析指标:UPP 、KT/V

3个月一次或(根据病情需要随时查)

患者营养状况及炎症状态评估

每月一次

心血管结构和功能:心电图、心脏彩超、外周血管彩超等

6—12个月一次

内瘘的血管检查评估

每日穿刺前评估,避免透析中循环过大,如有异常立即行外周血管彩超。

②严格执行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护理规范和导管相关感染原因分析,血液透析导管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感染,中心静脉导管与内瘘通路是长期血透患者的生命线。血液透析操作时,患者应戴口罩,减少家属探视,减少飞沫传播以及病菌种植的机会。每次透析时严格执行手卫生,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评估穿刺口情况,如有无红肿、渗液、皮下血肿,导管外部有无裂痕,插管长度有无变化及缝线固定情况等,确认管腔通畅、无血凝块后才可进行血液透析。注意妥善固定导管,防止透析过程中导管出现移位或脱落。血透结束下机后,消毒动、静脉管口,先用生理盐水各10ml正压注入动静脉血管,再用脉冲式进行特定抗凝封管液封管。其次是留置导管一般都是在较大静脉,药物的刺激会引起静脉发炎,影响今后的置管。同时这种专用导管的技术及药物用量不被其他科室所熟悉,常会造成导管内的凝血,如必须要用加抢救时无法建立静脉通路时,使用后必须按血透后导管的处理要求封管,以防堵塞。因此在患者留观住院时应注意与病区护士交班,同时强调患者不能用碰触导管外端,洗头或洗澡时保持干燥,如果导管在腿部,应减少活动,避免弯折影响血流,形成血栓。如果导管抽吸不畅可使用肝素钠进行封管。

C:检查阶段

为保障独立血透中心的医疗质量,在进行医疗质量管理时,严格按照《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SOP2020版)》建立血液透析中心质量控制小组,并建立健全的持续质量改进的核心制度。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风险护理知识内容和临床培训工作,提升感控风险意识,定期的组织护理工作人员学习血液透析规范上机流程、无菌操作技术、七步洗手法以及消毒隔离等相关操作。血透中心需要在每周例会中对一周内患者的状况进行讨论,分析,控制各类危险性因素的存在和发生。

A:改进阶段

根据血液透析患者常规监测指标及评估频率获得患者动态健康信息监测指标。调整患者的透析模式和透析频次。选取科室中的院内感染的典型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纠正存在的问题,提出诊疗护理的改进措施,并制定新的诊疗护理方案进入一下透析护理循环。

(2)加强健康教育,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

通过增加对患者视访的频率,以及每次透析治疗的生命征评估,定期的对患者开展白细胞、肾功能以及肝功能相关检查,评估患者潜在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患者详细讲解感染出现的原因危害常见病症以及注意事项,进而使患者参与自我健康管理,认知能力明显提升。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解血液透析的注意事项以及饮食指导,告知患者导管的自我管理,避免外力压迫以及日常卫生习惯对导管的影响,为患者详细的说明适宜运动与合理饮食的关键性。特别是动静脉内瘘自我护理要点。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健康教育的形式灵活多样,旨在让患者活学活用。具体为制作《透析患者手册》分发给透析患者及家属;每日透析前根据对患者的健康评估提出针对性的指导;利用微信平台建立肾友群宣传健康教育的文档,召开肾友会为透析患者讲课等等。通过健康教育,让患者参与自我健康管理,及时及早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通过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从而降低感染发生率,针对性地提高透析患者各个阶段的生活质量。

(3) 仪器设备的管理。各透析治疗区之间护士和所用透析机应做到相对固定,医疗设备都需要填写对应的使用记录与维护记录,保障设备均可正常运用,以便于设备功能完备。提升巡视力度,观察血透设备的运行状况,保证透析及设备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性。在每个患者透析完成后,需要对器械进行全面的终末消毒处理。

1.4数据处理

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析院内感染发生率

2020年出现感染率4(4.00%)低于2019年20(20.00%),P<0.05,见表2。

2 院内感染发生率(n/%)

组别

下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

导尿留置管感染

皮肤感染

软组织感染

感染率

2019年(n=100)

4(4.00%)

6(6.00%)

4(4.00%)

2(2.00%)

4(4.00%)

20(20.00%)

2020年(n=100)

0(0.00%)

2(2.00%)

2(2.00%)

0(0.00%)

0(0.00%)

4(4.00%)

x2

-

-

-

-

-

12.1212

P值

-

-

-

-

-

0.0005

2.2 分析工作质量

2020年医护人员工作质量高于2019年,P<0.05,见表3。

3 工作质量 (±s/分)

组别

手卫生管理评分

环境管理评分

去污区管理评分

安全管理评分

2019年(n=100)

74.56±3.01

76.06±4.31

75.56±2.91

72.56±3.81

2020年(n=100)

84.66±2.98

86.56±3.11

87.78±1.99

86.12±4.31

t值

23.8454

19.7558

34.6631

23.5720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2.2 分析安全意识评分

2020年医护人员安全意识评分均高于2019年,P<0.05,见表4。

4 安全意识评分(±s/分)

组别

安全知识

预判能力

理智感

自身安全意识

2019年(n=100)

83.35±2.03

82.14±1.51

84.41±1.24

82.57±2.20

2020年(n=100)

94.11±2.14

94.88±2.62

93.25±2.37

94.57±1.44

t值

36.4788

42.1298

33.0493

45.6383

P值

0.0000

0.0000

0.0000

0.0000

3.讨论

常规护理模式对透析患者院内感染因缺乏系统的评估、监测、改善,预防院内感染的干预效果并不是十分的理想[6-8]。而此次研究中运用风险防范护理措施对预防院内感染的干预,所获得的护理效果较为理想。风险防范护理主要是识别与评价现存的医疗风险,对各类医疗风险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将其引入到血透患者护理环节中,可对护理质量进行高效的控制,可明显地减少院内感染出现概率和不良护理事件出现概率,确保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提升预后效果[9-10]

此次研究中,分析两年感染率、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发现,2020年出现感染率4(4.00%)低于2019年20(20.00%),P<0.05;2020年医护人员工作质量、安全意识高于2019年,P<0.05。

出现该结果的主要原因为风险管理护理方式可以通过PDCA循环护理模、加强健康教育、仪器设备管理可使得血液透析患者的院内感染的潜在风险得到预防的目的,对现存的院内感染因素得到控制的目的。风险护理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护理人员对院内感染的风险意识并提高工作质量和安全意识,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有效提高血透患者的透析效果和生命质量。

综上,风险护理管理模式可在血液透析护理单元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蓉,李月琴. 精准化感染控制在血液透析患者感染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38-39.

[2] 陶玲,许方方,武浩,等. 风险管理模式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炎症因子水平及依从性的影响[J]. 齐鲁护理杂志,2021,27(7):160-163.

[3] 李敏,梁裕萍,梁燕萍. 护理风险管理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相关感染中的应用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9):129-130.

[4] 王璐,徐双双. 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6):15-17.

[5] 龚娟,王娟,朱晓霞. 护理风险管理对肾病终末期血液透析患者 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13):60-62.

[6] 杨媛媛.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临床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8):176.

[7] 张娟. 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J]. 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12):148-149.

[8] 关红英,朱小兵,黄勇翔,等.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透析与人工器官,2020,31(3):76-78.

[9] 马兰,张晓媛,王秋芳,等. 护理风险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的影响[J]. 贵州医药,2019,43(12):1998-1999.

[10] 欧阳添娣.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44):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