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2

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

王洪飞(第一作者),唐波,甘中华,高杰(通讯作者)

单位: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病例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1例病理学诊断确诊的SK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误诊原因和防范措施。结果:该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好发于头面部,易出现皮损现象,患者在发病过程中通常伴随较为突出的瘙痒和不适症状。结论:脂溢性角化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的不良影响,且由于其各项特征的存在,因而容易出现误诊。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病;临床特征;误诊原因

脂溢性角化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皮肤性良性肿瘤,通常在老年群体之中较为高发,该疾病的病程通常较长,且较少出现恶变, 因而多数患者并不需要进行治疗[1]。从该疾病的症状来看,其通常发生在相关对象的头面部和躯干等部位,在发病的初期通常呈现出与表皮明显区别深色。从病因上来看,当前对于其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明确,部分研究认为该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存再直接的关联。该疾病发生之后,会造成患者外观的一定程度改变,因而不利于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因而受到当前社会的广泛重视,同时在对其实时诊断的过程中,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化,也容易出现误诊情况。本文以我院收治的相关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导致其出现误诊的原因,以及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之中选取我院皮肤科接受诊断的患者101例作为研究对象,相关个体经病理学诊断均确诊为脂溢性角化病。

1.2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措施,对本批次研究对象的发病部位、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等进行归纳与总结。

2 结果

2.1 临床特征

本次研究之中,相关对象病程均较长,患者年龄较大,且发病位置主要集中于头面部,相关患者的皮损高发,详见表1。

表1 患者的临床情况及临床表现

项目

例数

占比

性别

72

71.29%

29

28.71%

发生部位

头面部

49

48.51%

颈部

23

22.77%

胸腹部

15

14.85%

背部

9

8.91%

四肢

4

3.96%

臀股部

1

0.99%

皮损颜色

褐色

41

40.59%

黑色

24

23.76%

褐灰色

20

19.80%

肤色

7

6.93%

淡褐色

7

6.93%

黄色

1

0.99%

红色

1

0.99%

皮损形态

疣状增生

52

51.49%

扁平丘疹

45

44.55%

菜花样增生

4

3.96%

2.2 病理类型

本批次患者的病理类型主要为棘细胞型、色素性和角化过度型,详见表2。

表2 患者病理类型分布

项目

例数

占比

棘细胞型

41

40.59%

色素型

33

32.67%

角化过度型

18

17.82%

刺激型

6

5.94%

网状型

1

0.99%

菌落型

2

1.98%

2.3误诊情况

     本次研究之中,脂溢性角化病误诊情况主要集中于棘细胞型、色素型和角化过度型,见表3。

表3 患者误诊情况分布

项目

例数

误诊

未误诊

棘细胞型

41

12(29.27%)

29(70.73%)

色素型

33

10(30.30%)

23(69.70%)

角化过度型

18

8(44.44%)

10(55.56%)

刺激型

6

2(33.33%)

4(66.67%)

网状型

1

0(0.00%)

1(100.00%)

菌落型

2

1(50.00%)

1(50.00%)

2.4 误诊类型

误诊类型

例数

占比

13

39.39%

15

45.45%

日光性角化病

5

15.15%

3 讨论

脂溢性角化病是现阶段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类型,该疾病通常在患者的头面部发生,对于患者的正常生活往往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同时虽然这一疾病并不罕见,但在临床诊断过程中受到其临床症状和表现等方面多样化的干扰,因而比较容易出现误诊情况,对于患者的治疗将形成危害。为了确保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在相关工作之中,应当对该疾病的特征进行准确把握,从而促进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情况得到有效改善。从发病机制来看,现阶段的相关研究之中认为,该疾病的发病与年龄、HPV感染和环境等因素存在直接的关联,相关的报道之中指出,患者的发病率与其年龄呈正相关,而HPV感染造成脂溢性角化病的结论在现阶段仍然尚未完全明确[2]。此外,相关的研究之中也指出,尽管该疾病在发生之后通常不会对患者造成直接的生理不适,但其存在恶性倾向,因而需要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治疗。

在既往的诊断过程中可以发现,该疾病造成的皮损位置以头面部、胸背部为主,在颜色上通常为褐色、淡黄色等,且皮损范围会随着疾病的持续发展而出现增大的情况[3]。实施诊断的过程中,需要重点将其与疣、痣、日光角化病等进行鉴别,避免发生误诊。首先从疣来看,如果相关个体出现HPV感染等情况,则可能导致病毒疣的发生,该疾病造成的皮损在外观上与脂溢性角化病类似,均可能呈现出淡褐色或是皮肤颜色,因而误诊可能性较高。其次,痣是从婴幼儿时期开始出现的皮损之一,其具体的临床表现极为多样,且外观与脂溢性角化病具有相似之处,容易出现误诊。日光性角化病皮损呈现出淡褐色、灰白色,且在外观方面可以表现出圆形和不规则形,脂溢性角化病通常也容易误诊为该疾病。从本次诊断的实际情况来看,整体诊断整体正确率约为67.33%,对误诊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可能原因如下:①相关对象整体的病程相对较长,这种情况导致其皮损的外观在长期生活之中,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改变,因而导致了相关诊断工作之中的误诊情况出现。②尽管该疾病好发于老年群体,但其他群体仍然存在发病的可能性,且其在形态和大小等方面,在既往的报道之中也呈现出大小、颜色、形态各异的情况,因而容易与其他皮肤疾病的皮损相混淆;③相关患者的发病年龄可能较早,而随着其年龄的逐步增长,皮损数量有可能持续增加,导致临床诊断困难,从而出现误诊的情况。

从既往的研究之中来看,要确保对相关疾病诊断的正确率,应当充分地对该疾病的发病特征和临床特征等进行准确把握。脂溢性角化病通常出现在男性群体之中,从本次研究可以了解到,男性患者占比约为71.29%左右,相较于其他研究更高,这种现象可能与本次的样本量较少有关,但与其他研究之中男性患病比例高于女性的结论一致。因而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对男性群体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以避免对其出现误诊。同时,脂溢性角化病的皮损形态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相关医师有可能在不了解以往的皮损形态的前提下,出现误诊问题,针对这种情况,应当根据患者的主诉进行分析,以掌握皮损在过往的一系列变化。此外,为了充分地保证准确性,在必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取病理诊断等措施。

综上所述,脂溢性角化病通常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但如果在诊断过程中出现误诊现象,则有可能对患者的预后形成影响,因而需要相关人员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诊断准确率。

参考文献:

[1]周密,高慧.皮肤镜在诊断脂溢性角化病与色素痣中的作用[J].皮肤病与性病,2021,43(06):781-782.

[2]朱格格,刘雯蓓,何彩凤,江佳慧,慈超.皮肤镜对皮肤色素性肿瘤864例的诊断价值[J].湘南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22(04):31-33.DOI:10.16500/j.cnki.1673-498x.2020.04.008.

[3]江浩波,孙志平,陈海针,刘平花,石文植,代少艳.皮肤镜在脂溢性角化、日光性角化和基底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9,26(04):2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