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权重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02
/ 3

基于AHP的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权重研究

李晖,张宏卫,张杨,李凡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066004

摘要: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产学研促就业创新人才发展机制的研究不断加强,则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这一核心问题的研究成为了重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与剖析,并利用AHP模型进行影响因素权重的计算。首先,通过文献分析总结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构成影响因素集F;然后,利用AHP模型计算F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得到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序列,获得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排序,确定在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不同影响因素的培养顺序。

关键字就业能力,创新人才培养,AHP,影响因素,权重

1 引言

2022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为1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如此庞大的基数给就业市场和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指出“十四五”时期人社事业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1]。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也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更多的院校把目光放在了利用产学研促进大学生就业,而其核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地域、社会经历、教育背景等[2,3]。各个高校不断的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4,5],在外因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培养机制,以提高学生个体就业能力。可见,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是高校的重点工作之一。

目前,学者们从产学研、创新人才培养等多个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存在以下2点不足。

(1)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归纳总结不充分。目前已有研究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分为基础能力、专业技能、社交能力等,但未做详细的划分和说明。

(2)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权重未做区分。影响大学就业能力的因素很多,在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逐步培养。对这些因素进行权重划分,有力于高校调整培养模式和机制,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因此,本文从促进大学生就业能力出发,对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因素及其权重进行了研究,主要的贡献点如下。

(1)构建了影响因素集F。在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相关文献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构建了影响因素集合F。

(2)计算了F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利用AHP模型,对影响因素集合F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权重计算。

(3)获得了不同影响因素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影响程度。根据F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得到了对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影响因素的培养顺序。

2 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集

2.1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文献[6-10]、我校在校学生、负责就业工作教师问卷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考量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分为以下6个方面。

(1)基础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常规能力。主要包括:听、说、读、写能力、基本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操作能力、独立的思考能力、问题处理及辨析能力。

(2)专业能力。主要指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掌握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技能与素养。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可以大大的提升学生的专业就业能力,产学研的校企合作模式是有效的提升大学生专业能力的方式。

(3)个人特质。指的是不同学生在个人学习、生活及社会经历中形成不同的具有个人特性的能力。例如:社交能力、进取心、责任感等意志品格精神。个人特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快速的融入工作单位、更加负责的进行工作、有勇气克服困难及高质量完成工作内容。

(4)社会适应能力。指的是能够快速融入社会的能力。积极开展大学生进行本专业的专业性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兼职及参加创新创业教育和活动,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扩宽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

(5)自身因素。指的是大学生自身具有的且不可改变的因素。例如:性别、籍贯等因素。性别不同则适合的岗位也略有不同,例如:对于户外作业时间较长、频次较高的单位就更倾向于男生,而对于需要细腻处理内部问题、文档处理等工作,单位则更倾向于女生。

(6)获奖情况。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获得的奖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学生的整体能力。大学生在某一方面获得奖项,例如:专业知识领域、文艺、体育或社会活动等方面,都可以表明该生在某方面的特长,也表明该生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拼搏进取精神。

2.2 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集

通过对2.1节中大学生就业能力六个方面的剖析,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划分为9个因素,从而构成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集F,F={F1,F2,F3,F4,F5,F6,F7,F8,F9}。

(1)听、说、读、写能力,用F1表示。F1是大学生最基本的能力。听、说能力是基础能力,在大学生成长和受教育的各个阶段均在进行该能力的锻炼和提升;良好的读、写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快速的获取就业咨询、并制定适宜的职业规划和简历。

(2)信息化设备和软件的操作能力,用F2表示。F2是大学生进入职场的基本操作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基本的信息化设备操作能力和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是公司员工必备的技能,例如:计算机、打印机等的基本使用能力,word、Excel等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能力等。

(3)思考处理问题及认知判断能力,用F3表示。F3能力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独立的思考能力、果断的处理问题能力、良好的认知判断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获得相对较好的就业机会。

(4)专业能力,用F4表示。F4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的核心因素。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获取就业机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5)个人特质,用F5表示。F5是大学生就业能力中个人特性体现的方面。具有优秀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并在工作岗位中体现个人的价值。

(6)社会适应能力,用F6表示。F6体现了大学生融入社会的时间跨度。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越强,则融入用人单位的时间越短,越能被用人单位认可。

(7)自身因素,用F7表示。F7体现了大学生个人因素的客观情况,例如:性别等。不可更改的自身因素,也会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但是可以因地制宜的进行工作岗位的选择,从而降低或忽略自身因素带来的影响。

(8)获奖情况,用F8表示。F8体现了大学生在成长及受教育过程中,在某一方面具有的特长,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就业面和就业质量。

(9)兼职及创业情况,用F9表示。F9体现了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社会活动的情况。积极参与专业性兼职及创业活动,有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融入度、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熟练度。

3 计算F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

3.1 AHP模型简介

AHP[11](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教授提出的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构造成对比矩阵和一致性验证。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建立目标和准则或因素的结构模型。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

设有n个因素,,需比较它们对目标的影响程度。比较是两两因素之间进行的比较,比较时取1~9尺度。例如:尺度为1,则表明第i个因素与第j个因素的影响相同;尺度为3,则表明第i个因素比第j个因素的影响稍强;依次类推,尺度越大,表明影响越强。

表示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则。则n个因素对于目标的影响进行两两对比,则可得到成对比矩阵A,如式(1)所示。

(1)

(3)一致性检验

①利用一致性指标及随机一致性指标等,计算一致性比率,从而对A进行检验。随机一致性指标 RI ,其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RI数值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RI

0

0

0.58

0.90

1.12

1.24

1.32

1.41

1.45

1.49

1.51

②一致性指标CI,如式(2)所示,其中n为A的对角线元素之和,为最大特征根。

(2)

③一致性比率CR,如式(3)所示。

(3)

时,A的不一致程度在容许范围之内,其归一化特征向量为权向量。

时,要重新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

3.2 计算F中各个影响因素的权重

(1)建立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的层次结构模型。模型分为两层,目标层为大学生顺利就业,因素层为F中的9个影响因素。

(2)构造成对比较矩阵。通过对我校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负责人、校企合作企业的负责人及相关主管院长的访谈,对F集中的各个因素进行两两对比,根据公式(1),构建成对比矩阵A,如公式(4)所示。

(4)

对A进行归一化操作,求得A的最大特征根,对应的特征向量=()T

根据公式(2),得到CI=0.072;根据表1和公式(3),得到一致性比率CR=0.050<0.1,通过一致性检测。由此可知,F中各个元素的特征权重如表2所示。

表2 F集中各个元素的权重

特征

F1

F2

F3

F4

F5

F6

F7

F8

F9

权重

0.048

0.082

0.089

0.269

0.099

0.128

0.037

0.136

0.112

由表2的计算结果可得到如下的结论。

(1)F中各个元素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程度。由表2可以看出,F4影响最大,也就是专业能力的加强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而F7影响最小,也就是自身无法改变的因素对于就业能力而言影响力最小。影响因素的权重顺序为:F712359864。

(2)获得了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培养因素的优先次序。由(1)的结论可知,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应优先培养权重较高的影响因素,以保证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能力稳步提升。

4 结论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一直是高校关注的热点。本文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构建了影响因素集并完成了各个因素的权重计算,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加强专业知识能力的培养仍然是重中之重,仍需高校开展各种方式提升大学生的专业能力。同时,制定更多的策略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比赛活动、兼职活动等,其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就业能力。

5 参考文献

[1]《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解读. https://rst.hebei.gov.cn/

a/zfxxgk/zcjd/2021/1123/11283.html.

[2]张洁, 陈敏艳. 应用型院校大学生可就业能力影响因素及其关系研究[J].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0, 41(2):6.

[3]周世祥. 大学生就业:难点如何突破[N].光明日报,2022-01-04(014).

[4]Huajie Wang,Deshen Chen,Minling Wang,Hongliang Qian. Training Model Research of Civi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Masters based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Application[C]//Proceedings of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Sport and Psychological (ESPS 2021).,2021:142-147.

[5]Research on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llaborative Training Mode for Applied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20,5(2).

[6]朱国玮, 黄珺.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研究[J]. 教育研究, 2011(8):5.

[7]刘俊燕, 路美弄. 创新创业教育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教育融合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研究[J]. 现代农村科技, 2022(3):3.

[8]卫蓓蓓. 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探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11):3.

[9]汪磊, 吕佳. 大学生就业能力影响因素探讨[J]. 教育教学论坛, 2021(52):4.

[10]彭树宏. 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教育学术月刊, 2014(6):5.

[11]Saaty, T. L. , and L. G. Vargas . "Estimating technological coefficients b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13.6(1979):333-336.

课题:基于AHP和认知模型的产学研促就业创新发展人才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22-02025;2022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

课题:基于AHP和认知模型的产学研促就业创新发展人才的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22-02025;2022 年度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合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