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管道局工程有限公司第三工程分公司,河南中牟 451450
摘要:
设备管理在企业的经营生产重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当中还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和提高的方面。本文根据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结合作者的工作经验,对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字:设备管理问题建议
0 前言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目的,就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企业的一切经营管理活动也是紧紧围绕着提高经济效益这个中心进行的。设备管理是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因为生产设备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要素之一,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的重要工具和手段,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财富,生产设备无论从企业资产的占有率上,还是从管理工作的内容上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和十分重要的位置,管好用好生产设备,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对促进企业发展与进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存在的问题
1.1 设备管理的概念
施工企业设备管理是以设备为主要对象,在使用中追求设备综合效率,通过理论、规章制度、使用方法,技术手段、组织措施等,对设备从规划、选型、购置、验收、使用、保养、维修、改造、更新直至报废的科学型管理。设备在项目施工中就是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全面高效的服务于施工机组,已到达整个工程圆满完成的作用。
根据施备管理的概念,再结合施工企业在各个时期的设备管理和使用情况就能梳理出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也就能够找出最好的解决办法。
1.2 管理层重视程度不足
在工程项目中设备的管理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有些项目中根本就没有设立设备管理部门,仅仅是以个人形式存在或是合并到其他部门里。有些项目管理者甚至认为设备管理部门可有可无,经常安排设备管理人员兼职其他与设备管理无关的工作,且薪酬待遇也得不到公正的待遇。
其实在公司实际施工情况中现场设备管理才是设备管理的重中之重,设备管理人员应该深入现场,做到对每一台设备的技术状况,性能指标,具体位置都要了然于胸,才能行之有效做好管理工作。而现在的设备管理人员都忙于制作各种报表资料,签订各类合同,疲于应付租赁结算等事务,而没有办法把主要精力放在现场设备管理中。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往往只重视工程进度,设备的使用调迁完全听命于施工机组,很难组织起有效地维护保养,从而就形成了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
1.3 管理人员业务能力不强
设备管理人员是设备管理的主体,对管理人员素质能力要求很高,应具备掌握各种设备的工作原理、性能、结构、操作、维修等技术,还要具备组织好施工现场设备的调配、监督检查、维修保养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但在现实中设备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责任心等往往良莠不齐。对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多是集成业务方面的培训,而缺少了对公司所有设备的实际认知的培训。设备管理人员在现场的管理往往要让步于施工进度,把服务于机组变成了服从于机组的一种状态,有时为了工程进度会出现不保养不维修的现象,导致设备管理工作处于被动状况。
1.4 管理人员配备数量不足
项目在组织施工时为了节约成本费用,增加效益,大量压缩人员,导致设备操作人员和修理人员匮乏。A类设备不能定人定机,B类设备无人看护操作,由焊接人员替代操作。这种操作和修理人员不配套,力量跟不上,设备上的临时性思想严重,能拖就拖,能对付就对付,势必造成设备检查不到位,保养不及时,维修打折扣,让设备带病工作的实际现象,加速了设备的损坏程度。这就形成了设备的完好率不能及时满足项目对设备完好需求,导致设备使用率下降,工程进度滞后,项目效益低下。在工程结束后会出现很多急需维修调迁的设备,项目部为了不承担这些费用,往往把施工设备采取就地封存的方式来处理,使设备得不到及时、系统的恢复。再有新开项目时就要先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才能使用,无形中就增加了新开项目的成本,出现的维修费用、调迁费用、租赁费用、折旧费用无疑是矛盾的源头。为了保证工期、进度,降低成本少花钱,势必造成设备能用的就用,能不修的就不修,让设备大多处在带病作业状态,导致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故障率居高不下,使功效越来越低,设备状况越来越差,如此的恶性循环加大了管理的混乱。
1.5 设备维修、操作层素质不高
由于公司设备日趋老化,需要大量有责任心成熟的操作人员和技术性修理人员,但现在的情况是原有的有经验有技术的人员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而新补充进来的人员又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培养和成熟起来的,这就使我们的技术力量出现了断层。部分操作人员也仅仅会开而已,对设备的技术性能、工作原理、结构、指标、功效等根本不了解,出现故障过分依赖修理人员,再加上责任心不强。使设备因操作不当,日常检查不到位,保养润滑不及时而加速了设备的老化程度。修理人员的素质与技术更是参差不齐,业务钻研能力和学习态度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故障诊断能力低下,依靠外委修理的情况比较严重。这就使在修理过程中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很难发现设备的其它潜在隐患,从而造成了设备故障率高发。然而我们的修理人员却得不到正规系统的培训,而是在实际工作中去慢慢摸索积累,势必造成修理人员的成长缓慢。
2 提出的建议
以上在设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无论是设备管理人员数量不足,还是妥协于施工进度,或者是维修人员缺少,有一个共性就是企业或项目对设备管理工作缺少投入,归根结底来说就是成本费用的问题。在公司现在的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下,解决好公司与施工项目在设备费用方面的问题应该是重点,应该引起相关领导的重视。
2.1 设备管理模式
在施工企业对设备管理主要有两种管理模式:集中管理与分散管理。集中管理就是企业成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对所有设备进行集中管理、维修,以租赁的方式将设备提供给施工项目部或施工作业机组;分散管理就是将企业所有设备分配给施工作业机组,由施工作业层自行管理设备,企业财务部门计提设备折旧或资产占用等费用。
两种管理模式各有优劣,集中管理的存在的主要不足首先是使用单位为自身利益出发,不会为每台设备配备专职操作人员,在没有专人看护的情况下很难发现设备故障隐患,而导致更大的设备损坏。其次,作业机组以工期进度为第一目标,常常会出现为了赶工期让设备带病工作的现象。再者,企业设备主要管理部门不结合施工现情况,完全按照公司设备内部租赁办法,收取租赁费用,从而出现施工作业层过度使用设备的现象。
相比较而言,分散管理模式在许多方面具有集中管理所不具备的优势:
2.2 扁平化直接管理
把设备按需分给各个分公司或作业机组,由作业层自行管理使用,实现了设备管理的扁平化。给每个设备管理单位制定设备完好考核指标,提高设备管理在施工中的重要性,使设备管理工作更趋于细致化、深入化,设备管理员能最大限度的深入现场,进行扁平化管理,充分了解每一台设备的技术状况,性能指标,动态位置,掌握每一台设备的运转保养信息和维修记录,直接处理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大化发挥每台设备的功效。
2.3 设备维修专业及时
施工作业层可以组建一个修理小分队,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工程结束后设备能够及时回迁,组织修理力量对设备进行全方位的检查维修。设备发生的修理费、搬迁费、折旧费等各种费用本单位自行承担,避免了以前因费用分摊问题而产生的矛盾。由于不存在缴纳设备内部租赁费,设备的小故障、小隐患可以及时发现并得以维修,从而避免了施工作业层过度使用设备或让设备带病运转的现象。
。
2.4 设备配备专人操作
分散管理模式,设备所属单位会给每台设备配备专职的操作人员,人随机走,让每名操作人员对自己的设备了如指掌,并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及设备规章制度。设备管理其实就是管理人,毕竟设备是由人来操作、维修、养护和控制。制定相应考核机制,对不合格的人员进行淘汰制,对表现突出的人员进行有效的奖励机制,能够很大程度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就能降低维修成本,提高设备功效,促进生产,使项目整体利润提高,保障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
3.结束语
设备管理对于施工企业意义重大,因此在日常设备管理中必须做到:增加现场维修力量大。能够整体的、全方位的对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设有专门的维修检验机构。对整个维修过程实行全面的监管,控制配件的消耗,避免浪费,并负责对修浚后的设备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对设备各个系统技术性能进行测试和负荷试机;退场后快速集中修理。设备退场后保证及时回迁,高质、高效、全面的整修维保,为其投入他工程项目使用做好准备。
设备既要得到充分利用,也必须得到良好的维修保养,只有如此良性循环,才有利于施工企业设备管理的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柳风华(1974-). 男 , 河南太康 , 助理工程师 , 2014年毕业于河南农业大学, 从事石油天然气管道施工及设备管理工作。
联系电话:15038083574
邮箱:1808197270@qq.com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管道三公司第五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