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恒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幼儿园,甘肃 嘉峪关 735100
摘要:随着环境保护工作的不断推进,垃圾分类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重视科学管理,可以说,垃圾分类就是生活习惯的培养,更应该从幼儿入手,将垃圾分类的理念植入到幼儿心中,不仅能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能将自己学到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幼儿垃圾分类教育中借助家园共育,教师和家长共同发挥自身的教育力量进而提高幼儿垃圾分类培养的效率。本文阐述了家园共育中如何实施垃圾分类教育,希望能更好的促进幼儿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垃圾分类
基金: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GS[2020]GHB1797)研究成果
前 言
生态教育是目前从幼儿到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教育环节,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在教育中让幼儿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的行为中加以落实。幼儿园和家长合力,共同展开教育,就能发挥家庭教育的功效,也能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进一步创新家园共育,实现教师和家长的信息化交流,也能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当中,加大家长参幼儿园工作的热情,也能使得幼儿教师和家长深入交流,为孩子的长远发展提供助力。
一、家园共育机制的构建
(一)家园共育多元化
在家园共育中,家长和教师肩负着同样的职责,不仅仅在幼儿园中注重对幼儿的垃,也可以在家中使得家长参与其中,不间断的进行垃圾分类教育,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受到影响[1]。家长的的教育方式需要转变,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展开,与教师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双方可以“垃圾分类”作为主题展开合作,尤其是做好幼儿园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在小班可以进行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而在中班和大班可以让幼儿除了养成自己垃圾分类的习惯之外,也能带动周边的人共同实现垃圾分类,成为一个环保宣传的小卫士。家园共育形式更加多元化,让家长在此过程中切身体会自己的职责所在,借助手机和电脑的应用,积极和幼儿园教师进行沟通,实现家园共育顺利展开。
(二)家园共育开放性
学校是幼儿教育阶段的重要场所,幼儿的教育也不只是教师的职责,在此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联手教育。幼儿园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家长的“帮手”,让家长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不仅是参与幼儿教育还是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中,能更好地实现家园共育效果,也能让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家长的关心和爱护[2]。家长进入到幼儿园和幼儿一起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帮助幼儿准备一些材料,通过家长的深度参与,能让幼儿快速地适应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还能通过自己为榜样,鼓励幼儿更好地实现垃圾分类。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一亲子活动,使得家长深入参与其中,幼儿和家长一起完成一些任务,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例如可以将常见的垃圾制作成卡片,散落到教室内的各个地方,需要家长和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找到相应的卡片,并放置在合适的垃圾桶中,每放置正确一个可得1分,这样的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参与,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参与者,不仅能亲身体验孩子在学校的生活,更能帮助幼儿分辨不同类的垃圾。
(三)家园共育融合性
幼儿教育中主要力量是家长,家长的行业差异也使得幼儿园教育范围进一步扩大,充分挖掘家长的资源,可以开设一些家长志愿者活动,在幼儿园内倡导垃圾分类,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进行垃圾分类,并把相关内容上传到家园交流平台。家长和幼儿一起在家中实现垃圾分类,幼儿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家长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和家长一起完成家里常见垃圾的分类,使得对于幼儿的教育从幼儿园转向了家庭,二者相互合作,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和幼儿一起喂周边环境的清洁努力。家长和幼儿教师沟通,及时汇报垃圾分类的进度,在遇到一些困惑之处时,家长也可以和有教师进行交流,获得教师的帮助。
二、幼儿垃圾分类习惯的培养建议
(一)帮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方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指南》中明确提出保护环境是社会公德的重要内容,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现有认知上,如果环境保护的知识和行为出现偏离,那么很容易影响到环境保护的效果。从国家对于垃圾分类的支持来看,在城市的很多地方都有分类垃圾桶,各个公共场所中,四色垃圾桶是垃圾分类的基本举措,幼儿在此过程中也关注周边垃圾桶的变化,可以充分发挥周边环境的教育价值,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3]。例如,在幼儿园内部设置垃圾分类四色垃圾桶,并进行垃圾分类的宣传,发挥周边环境的教育功能,注重环境的隐性教育,为之后幼儿的垃圾分类行为提供帮助,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垃圾分类,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标准。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离不开家庭教育的引导,幼儿园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需要和家长共同展开教育,幼儿园、家长和教师都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不仅仅是教师,家长自身努力也需要发挥其榜样作用,通过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幼儿,让幼儿逐渐的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并且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自觉得践行环境保护行为。垃圾分类教育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入手,由浅入深的展开垃圾分类教育,对于刚入园的小朋友主要基本的垃圾分类,中班可以讲解不进行垃圾分类的危害,理解垃圾分类的价值,而大班的幼儿则可以系统的学习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在之后的行动中加以实践。
(二)家园合作强化幼儿行为
幼儿教育需要家庭的参与,综合家长和幼儿教师的力量,方能实现幼儿的培养目标。垃圾分类是如今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在此教育中亟需要家园合作,共同展开垃圾分类教育,以便于让幼儿掌握基本的垃圾分类技巧。垃圾分类教育以多种教育方式开展,充分利用家庭和学校的教育资源,让幼儿在此过程中,接受双重熏陶,进而能更加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并且用自己的行为来践行环境保护的要求。幼儿园的宣传平台,无论是家委会,还是学校公众平台,或者是每一个班级的微信群,都可以作为宣传的主要方式,通过宣传让家长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家长自身也能正确掌握分类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和孩子可以相互约束,在家中实现垃圾分类,从十幼儿园的一些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也能让家长参与其中。这能让家长对于垃圾分类更加重视,不再是作为旁观者,而是真正的参与其中,包括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三)展开环保教育专项研究
幼可以对园内的各个垃圾桶进行更新处理,在幼儿垃圾分类教育中提供了有效地支撑。可以在园内形成管理小组,提供组织和制度上的保证,在幼儿教师和幼儿层面加以宣传,节约纸张水电,并且做好垃圾分类。日常教学中可以创设与垃圾分类相关的主题活动与开展垃圾分类的宣传,例如演讲比赛、植树节、小小垃圾桶制作、环保行动等等,在教学活动中幼儿能更加深入的了解垃圾分类的标准,并且在实践中加以应用。除了基础的知识教育之外,也可以展开一系列的环保教育专项研究,通过主题实践,让幼儿在具体的体验当中能够更加直接深入的参与其中,也能强化其思想认知,进而作用于行为上,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做到垃圾分类,对可回收物品进行再次利用。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更地保护环境,孩子和家长一起整理在学习生活中的垃圾,例如易拉罐、果皮、剩菜等,无论是制作堆肥养绿植,还是变废为宝做成工艺品,都可以让幼儿在实践当中了解到垃圾的回收再利用。
结 语
综上所述,如今的环境质量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融入环境相关的教学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环境质量,提高幼儿的环境保护的意识。立足幼儿园实际情况,保护周边环境,在幼儿园内展开高质量的生态教育,从小培养幼儿的垃圾垃圾分类意识,让幼儿从日常小事逐步做起,更好的保护周边的环境,用自己的小手主动参与,在教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共同策划一些垃圾分类教育认识,将环保知识在生活实践中加以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玲.幼儿园环保教育生活化教学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8):106-108.
[2]朱晓君,梁敏桃.广州黄埔区:垃圾分类 从萌娃抓起[J].城乡建设,2021(12):53.
[3]宫洁.倡导“垃圾分类新时尚”——山东省济南市七里山幼儿园垃圾分类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