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善”城市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项目策划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6
/ 2

“启善”城市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项目策划研究

李梓畅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辽宁 116023  

摘要:为响应国家“志愿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号召,解决公益项目资源分配不均、社会青年“有心有力无信息”等问题,本项目以帮助求助者和志愿者为宗旨,致力于建设城市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做连接政府、社会与青年的桥梁,建立持久自运营、全面便捷、高效准确的公益服务平台,统一数据、完善服务功能,逐步建设人才库、项目库,促进供需对接与交流共享,提升志愿者注册人数和志愿活动进行效率,保证志愿服务的精准性和便捷性。

关键词:公益志愿服务 整合公益资源 互联网基数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慈善事业蓬勃兴起,以慈善组织为代表的各类慈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我国已有实名注册志愿者近2亿,志愿团体近120万个。社会慈善意识明显增强,各类慈善活动积极踊跃,在灾害救助、贫困救济、医疗救助、教育救助、扶老助残其他公益事业领域发挥了积极作用自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了慈善工作,高效统筹慈善和社会救助两方面资源,为更好地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民生做出努力。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分总体要求、鼓励和支持以扶贫济困为重点开展慈善活动、培育和规范各类慈善组织、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慈善工作的组织领导等五方面为慈善保驾护航。但是,由于我国慈善事业现依然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社会氛围不够浓厚、慈善与青年有距离感等问题。所以尽管如今社会涌现大批有志青年想身体力行的为公益事业献出力量,却报国无门,因为能让他们了解公益信息、踏进公益道路的资源少平台少。综上,本项目以服务社会均衡公益资源为根本,致力于建设城市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技术平衡志愿资源,促进社会资源流动,提高公益信息渗透的广度深度,使被志愿者得到更高效便捷的帮助。

二、研究意义

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自身对公益信息的整理,正是当前社会所需要的。本项目连接了志愿人群与公益活动来源地两个端点,随时接收与收集公益信息,将其系统化处理后,再发布到平台上或者通知到要去参与志愿活动的人群,保证信息时效性。如今互联网开启了一个全民公益的时代,公益事业正在互联网技术的承载下走向发展高潮。无论在动员社会慈善资源,还是普及全民公益理念,互联网公益使中国的公益生态焕发出一股新的力量。本项目深刻贯彻国家“志愿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美好理念。其以国内青年志愿者为支撑扩展到社会爱心人士,连接政府部门与社会公益组织。借助于当今时代的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新闻管理系统、区块链技术、卫星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保障项目达到稳定的持久自运营,实现项目的公益性和社会价值。

三、城市公益志愿服务信息平台设计模式

随着互联网+的高潮,本项目着眼于社会公益资源调和不均,利用互联网加大志愿信息传播的广度与深度,直接链接志愿人群与被志愿人群,促进公益事业进步。本项目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信息平台与爱心平台建立线上app。以信息平台为依托,首先整合相关志愿信息如志愿活动、志愿风采等并通过数据定时整理功能,做到更新优化保证资讯时效性。并且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开展志愿培训。线上发布志愿活动相关专业培训视频。线下以志愿者组织机构展开,如支援疫情、大型抢险救灾等高难度志愿工作,线下的专业培训可以更大程度的保障志愿者自身及被救助对象的安全。其次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和卫星定位系统建立志愿者、救助对象(个人/社区)、物资情况等社区交流平台。通过卫星定位系统追踪物资(配备资产GPS定位器),利用物资管理终端进行云分析和计算,实时传输到平台,确保物资的安全。以爱心平台为依托,建立志愿者注册、志愿活动发布和爱心筹捐等板块,同时解决求助者与志愿者的问题。

四、结语

本项目秉承“志愿新时代,共筑中国梦”的理念,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端到端、全过程、可执行、可监控、可评估公益解决方案,将使公益捐赠全流程最大化透明,让每一份捐赠真实可查。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本项目精准匹配,为志愿者及志愿活动提供多重保障,为公益事业略尽绵力。公益事业是促进社会整体发展,增加人民福祉的重要方式。在国家与社会的号召下,未来大学生参与公益的现象只会前赴后继,在身负新时代使命的青年助力之下,社会慈善事业一定会蓬勃发展,不断多元创新,互联网公益终将变成一种态度,一种习惯,一种文化。

参考文献:

[[1]]郭雪格、薛童、彭娅—“派有爱”大学生创新公益慈善服务平台[J].消费导刊,2020(31):58.

[[2]]高静华—《慈善事业发展困境与治理能力提升》[J].社会政策研究,2018(3):128-136.

[[3]]徐家良、卢永彬、吴磊《网络募捐的地方样本》[J].社会政策研究,2017(5):46-59.

[[4]]刘文文、范林《公益创业导向下大学生助残创业模式分析》

[J].科教导刊,2021(2):17-18.

[[5]]陈莉莉、吴嘉敏等 《“互联网+”的公益创业平台的构建及实践》[J].中国市场,2018(6):150-15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