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7
/ 3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方法研究

谢粤荣

鹤山市沙坪河水利枢纽管理中心  广东鹤山  529721

摘要自古人们沿河而居,河道治理是保证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因素。借助现代科技、理念,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能够进一步保证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目标的尽快实现。当前,通过针对河道治理情况进行认真研究,发现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进行治理,才是水美和生态修复建设的有效保证。而且河道治理与防洪、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河道治理必须坚持生态原则、远近结合原则和规划一致的原则,忌随心所欲,不求实际。本文从河道治理现状分析,指出河道治理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修复河道的形态;治理修复河床;有效防治污染;紧跟技术发展,实现数字化管理,以期对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有所参考。

关键词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河流治理

引言

传统河流治理主要以防洪为主,对河道生态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而,在对河道的治理中,我们不能盲从,必须建立在对河道治理现状的科学分析之上,遵循科学和生态的原则,对河道进行有效治理。河道和水系连通、环境修复、水美乡村建设目标的实现,能够进一步保证经济发展目标的达成。其主要体现在,水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乡村地区农业种植与生产、居民生活用水以及生产企业建设、发展等,均离不开水资源的支持,对其进行有效治理,使其摆脱污染困境,摆脱短缺困境,能够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提供可靠的助力。项目相关负责人,应该在充分认识到水资源有效治理重要性的基础上,能够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有效办法,对水资源进行有效治理,以此保证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合理,保障其能够切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可靠支持。

1 河道治理的重要性

河流的治理不仅要了解河流的结构,还需要对重要河段提出治理方案;应了解河流污水形成的原因,防止污水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因此,要综合考虑涵养水源,强化节水优先、环保治污等方面,结合实际,对污水进行处理,提升科学治理的能力,提高处理水的效率与质量,达到人们对生态美好环境的要求。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河流治理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虽然采取了措施,但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因此,要高度重视河流治理及河流生态保护及修复,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恢复自然原有的样貌。在实际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时候需要从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入手,确保在河道治理过程中水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并且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保障河道治理工程顺利进行。总体来说,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时,需要充分结合流域的实际特征来对河道治理工作进行规划,确保河道治理效果能够与生态环境维持统一。

河道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河道治理工作能够大幅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常用的河道治理措施包括:河道疏浚、修建水工建筑物、铺设截污管线、修建生态护坡等,通过一系列河道治理措施,有助于净化河流水质、提高河道蓄水能力、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在当前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形势下,需要积极落实生态水利的理念,不断促进河道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相关行政部门在实施河道治理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各类自然植被、水生植物、生态护坡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完善生态系统,最大限度避免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将河道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发挥出来。在河道治理过程中,需要规划好河道保护范围和河漫滩利用范围,不断提升河道的承载能力。河道治理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科学技术,不断地提升河道生态系统自行修复能力,在河道现有生态系统基础上,采用适合的方法提升水生植物的成活率,从而保证河道系统功能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系统综合性能的提高。

只有合理地进行生态恢复,将河流生态治理好,才能为人们提供干净清洁的水、空气等,人们生活水平才能提高,从而提高经济效益。否则,水生态持续地恶化,不仅严重地影响了生活和生产,也严重影响着子孙后代,因此,要认真对待,号召人们共同参与,治理好河流。

2 河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

2.1 河流断流

河流断流引发河流不连续现象,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自然的原因,比如冬季上游小溪干涸无水,或洪水季节造成河流改道。人为的原因,如建立水闸,人为分流。不管怎样的情况,结果就是下游无水。下游由于长时间缺少水,导致水流不连续,就会破坏下游的水生态环境(见图1)。另外,河坝的建设也阻断了河流与陆域间的联系,导致生态系统产生退化。

pagenumber_ebook=148,pagenumber_book=142

图1 断流影响下游的生态环境

2.2 河流污染严重

在经济社会中,为了经济利益,有些生产厂商会将污水直接排入河流(见图2),不仅破坏了生态,还带来了灾害,而且会形成恶性循环。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要对这些乱排放企业加大处罚力度,保障河流的清澈,保障安全供水,保护水生生物。对于重点河段要加强监测,对于中小河流旁的工厂、居民区,要进行监督检查,防止废水、生活污水等的排放,设置污水处理系统,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同时要完善处理机制,对河流生态造成的影响,要全面进行控制,从源头上杜绝污染源的产生。

pagenumber_ebook=148,pagenumber_book=142

图2 污水直接排出

2.3 河流的管理

为了有效建立起河流管理体制,从源头上治理,达到标本兼治的要求,就要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对于未履行职责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处罚,科学防治。因此,在河流管理的问题上,要坚持以人为本,了解当地的规律和特点,保证河道的输水能力,采取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进行巡河,减少水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河流全域进行防治。在治理过程中,有一些河道边的居民,会因此搬迁,我们要做好思想工作。对于过度开发,造成的水资源短缺以及水环境污染等问题,要强调流域的整体根治,应结合流域自身情况,对流域的开发进行有效管理。

3 河道治理原则

3.1 生态治理的原则

生态对于人们破坏后的“报复”,在一次又一次的自然灾害中,人们开始警醒,越发重视生态环境,生态环境保护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总体上讲,人类要实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已迫在眉睫,这就不仅需要人们提高思想认知,还要行动起来,对河道的生态系统进行治理,对传统治理的方式进行改革,反思自然破坏的原因,结合生态修复地区的实际,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在对河道进行治理时,不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最大程度上保持原有的自然状态,对于需要人工进行修复的,要因地制宜。

3.2 远近结合原则

在总结过去的河道治理经验时,要反思生态治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对出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河流治理中,应该进行详细规划,完善河流的管理体制,有助于帮助整个生态系统达到平衡。对整个生态系统,具体地讲,就是要把眼光看在全局上,从河道源头开始,远近结合,甚至考虑每一个进入河道的溪流。也就是说,修复好生态环境,应该注重河流的整体性,不损害江河湖泊之间的水道,充分利用中小河流,河流治理工程是长期的事业,要因地制宜,完善制度,要落实到人,使整体的生态都“活”起来,运用高新技术,有计划地进行实施,使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3.3 规划一致的原则

在河道治理中,我们不仅要考虑水源的持久,考虑污水进入,还要考虑治理中所使用的材料,考虑堤坝的设计与建设,考虑居民的搬迁等等,要有规划,坚持规划一致原则。在规划中,要注重科学,要将科学技术引入到环境保护上,以更加高效地规划,以求持久解决生态问题,实现生态治理的目标。

4 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的方法

4.1 修复河道的形态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生态遭到破坏后,自然灾害开始频发,因而人们开始对遭到破坏的河流及自然生态进行修复。对天然河道的形态进行修复,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思想认识很重要。可以在公共场所张贴一些环境保护的宣传标语,提高人们对河流以及生态保护认知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一些环保的意义、目的等,还可以在学校设置专门的课程,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列中。(2)基本方法很重要。在河道修复的方案设计及施工中,要尽量保持原有的状态,减少对自然的破坏。(3)河道的连续性要好,可将旧的拦河坝清除,可采取修建辅助水道,把石头埋入河底的方法,给予河流空间。(4)要选择严格的治理方案,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来制止生产生活中造成的水污染及生态破坏,对于破坏环境的行为,可以设置罚金进行处理,对破坏环境及时举报的,可以进行奖励。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护生态,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4.2 治理修复河床

众所周知,传统的河床修复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在治理河床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种植植物来固堤,清理旧的河床硬质材料;不仅要保护河道,还要保护河道上部的护坡。种植植物,一般采用矮乔木,目前有很多地方不只是简单地种植植物,还种经济植物,从中取得可观的收益。在治理河床的过程中,还要构建了良好的水生态环境,选择天然材料,构建生态河堤,不仅使河道生态得以修复,还营造良好的居民休闲场所;不仅利用河岸带的生物重建技术,恢复了河道的原有结构,还使河道与护岸的改造更加完整、舒适。

4.3 有效防治污染

为有效改善水质,必须防止河流污染,不仅要严格防止生活污水进入河流,还要特别防止工厂污水进入;不仅要发挥河流调度功能,改善河道的水质,还要协调河道沿线管理机构,对河流进行统一调度管理。对于水质污染严重的,要从源头进行处理,防止河道源头发生污染问题;可以采取清除河道淤泥的方法,保证河水的清洁,保证水系统的健康。同时,对各个河段进行实时监测,建立起全流域的调控体系,严格排放标准,采取深度处理,减少污水。转变防治策略,采取雨污分流排水的方法,建立污染物评价体系,对于排入河流的有毒物质,要果断采取措施,建立污染报警系统,制定合理的排污计划,根治污水处理,同时对农民开展教育,尽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减少药物污染,最终改善河道水质。

4.4 数字化管理

为了高效治理河流生态,可以采取数字化管理的方式,利用互联网技术,精准计算、科学监测,无论是河流的治理还是生态保护及修复,保证水质改善,都可以通过数字化管理,同时采取在线监测的方式,让技术人员对水质以及生态的覆盖等进行科学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5 结语

总而言之,河流治理与生态的保护需要人们共同参与,需要长期坚持,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科学治理,在统筹好河流生态管理的同时,对河流的水质进行动态检测,提高河流的治理水平,保持生态平衡,实现良好的自然循环。当前,要全方位地进行治理和保护,就要科学地决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各方面因素,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生态治理经验,从根本上治理河流及生态保护问题,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红武,张罗号,景唤,等.山东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不可替代[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021,52(1):1-21.

[2]牛远,胡小贞,王琳杰,等.抚仙湖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思路与实践[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9,9(5):482-490.

[3]彭文启.新时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新思路[J].中国水利,2019(17):25-30.

[4]林俊强,陈凯麒,曹晓红,等.河流生态修复的顶层设计思考[J].水利学报,2018,49(4):483-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