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理学院美术学院
摘要: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与象征,一直作为学术界研究的对象,本文选取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三绝之一的安仁板凳龙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民间信仰的角度对其展开研究,探讨安仁板凳龙的文化寓意。
关键词:安仁板凳龙;民间信仰;传承保护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安仁乡三绝之一的安仁板凳龙不仅在2007年列入四川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还在2021年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安仁板凳龙是典型的移民文化与本土巴蜀文化融合的产物,据传板凳龙在清初由湖南籍移民携带入川,距今约有三百余年历史。安仁板凳龙古朴的制作工艺、独有的舞蹈传统、特有文化象征都具有浓厚的湘楚移民传统文化特征。流入达州后,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融入本土地域色彩的川东巴人文化元素,成为楚巴文化融合的结合体并流传至今。
一、安仁板凳龙的相关背景简介
在达县安仁乡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很久以前,安仁乡遭受十分罕见的旱灾,人们为了发泄对龙王爷渎职的不满和愤怒,就把稻草用篾条绑在凳子上,让一个壮汉背在身上匍匐前行。周围的人拿起锄头、扁担等对其进行围、追、堵、打,也有的拿起碗、瓢、盆等不断向它泼水,之后很快就下雨了。原是,板凳龙为东海龙王的私生子,龙王爷心痛丢在人间的儿子被挨打,于是被迫施雨。按照规定,龙王施雨要经过玉皇大帝的批准,然而,东海龙王为了保护自己在人间的私生子,私自施雨,已然是触犯玉皇大帝所规定的天条律法,玉皇大帝下令将东海龙王斩成了数节,并永世不得复生。东海龙王不顾一切救子,同时也拯救了当地百姓,老百姓们十分感激,为报答龙王的恩德,人们便用稻草、玉米壳、麦秸秆、高粱秆、苎麻这五种农作物绑在板凳上扎成龙的模样,数条板凳龙组合一体,又变成了一条长长的巨龙,这也是当地百姓祈愿复活东海龙王的躯体。此后,每当秋收之后,人们便聚集起来,通过舞龙表达心声,人们用此举来表达对龙王的感激之情,就这样,舞板凳龙的习俗便流传下来了。
二、安仁板凳龙与移民文化的相关阐述
安仁板凳龙的起源除了上述在当地流传的传说之外,在实地的访谈过程中得知,安仁板凳龙是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时由湖南籍移民一并带入达州安仁乡,让安仁板凳龙在达州安仁生根发芽。明末清初,四川经历过战乱,导致本地人口急剧减少,因此当时政府采取措施吸引周边百姓迁入四川,其中以湖广地区百姓为主。据谭氏家谱记载“清康熙三十六年,谭氏入川始祖谭庭学带着他的四个儿媳来到这里,当时没有房屋居住,他们便选择了乐山寺回龙山的蛮子洞,这些蛮子洞是东汉时期蛮巴人的悬崖墓,悬崖墓大多在十多米以上的半山上,一是可以避风避雨,二是可以预防抵御野兽。同时把相邻的小洞打通,连着几个一起,顶部还可以开天窗。”这充分证明湖广填四川始祖在这里不屈不饶,历尽千辛万苦,开荒生根的抗争精神。
三、安仁板凳龙的文化内涵
(一)安仁板凳龙与龙文化
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在中国古代有许多关于龙的记载。在追溯中国古代起源时,初龙这种生物只是在祭祀时所通天所用,在《中国古代宗教中的龙神信仰》一文有明确写出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只是把龙作为可以通天的用具,而对后世较大的影响是佛教与龙之间的影响,由于佛教是外来宗教,在传播佛教时要符合中国的文化,所以佛教把龙与雨神相结合形成天龙,但天龙并不是只有一个而是有八个,最先想象到的便是《天龙八部》。对于现在人们熟知的《西游记》中的龙王便是其中的天龙。在《原始水神信仰与龙神崇拜源流》中明确说龙的神格是水神,由于先民傍水而居,需要水来耕作繁衍,并且神话故事中女娲、伏羲等众神都是有龙的身影在。并且在古人所著《补三皇本纪》在最后记载伏羲氏“有龙瑞,以龙纪官,号曰龙师。”也就是说,在远古时期盘古开天后,伏羲氏为木,即青帝青龙;神农氏为火,即炎帝赤龙;轩辕氏为土,即黄帝黄龙。在五行中,木为首,所以青龙为首,是中华民族第一龙,青帝也是第一帝。伏羲氏自然也创造了龙,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文明。所以在中国古代以天子是龙的代表,以龙为尊,是中华人民心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这说明龙这种生物在中国古代是没有具体形状的,而现在关于龙的绘画形式也是根据这些文献进行二次创作。在《山海经》《左传》《诗经》等一些文献中认为龙的出现寓意着风调雨顺,驱邪有福的象征,之后也有祭祀典礼上通过舞龙来祈福保佑人们吉祥如意。
在传统的中国农业社会,民间大众很早便对龙有所崇拜与信仰,遍布中国大地的龙王庙便是很好的佐证,当时人们普遍认为龙王爷掌管雨水,能够呼风唤雨,这正是庄稼生长的关键,从安仁板凳龙在当地的传说中可以证实这一点,当地人们正是认为龙王渎职没有下雨,这才把稻草用篾条绑在凳子上,制作而成了板凳龙。
(二)安仁板凳龙与舞龙文化
舞龙俗称舞龙灯,是中国传统的一种表演形式,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随鼓乐伴奏,通过各种运动个姿势,完成龙的不同运动,即穿、腾、跃、翻、滚、戏、缠等一系列动作,充分表现龙的精气神韵。而在《中国舞龙运动的起源与发展》一文中阐述了舞龙的演变、定型,认为舞龙运动源于古代的秋雨祭祀活动。这也说明舞龙是一项神圣且有极大信仰的表演形式。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且占地面积广,所以在舞龙的表演各种各样,在《渝板凳龙文化的现状与传承》中只是川渝地区的板凳龙舞龙表演就提及了安仁板凳龙、祥龙乡板凳龙、攀枝花大田板凳龙、重庆的北泉板凳龙、南川石溪乡板凳龙、铜梁板凳龙这六中种不同的板凳龙舞龙。这说明我国舞龙表演在各个地区有着不同的表演形式。
板凳龙表演和大众心中的舞龙表演有着不一样的表演形式,大多数舞龙的制作方法是以一条大龙,由十几人进行手持龙具,而安仁板凳龙制作工艺原始,形状还是保留以前古朴的模样,由板凳为主体,用五谷进行编制成龙骨的模样。通常板凳是以长条板凳为主,长条板凳身长好用做龙身,也比较美观,并且长条板凳一般是四条腿可以比作四条龙腿,寓意四季平安。在板凳上用竹筏条制成龙头、龙身,用稻草、小麦、高粱等农作物秸秆装饰构成出龙的五官,更加突出龙的形象,用农作物秸秆制作象征五谷丰登。
安仁板凳龙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大多以三人舞一龙,寓意三阳开泰,表演时前面两人双手各执两条腿,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花样。安仁板凳龙有追、赶、跑、跳、翻、滚等动作,其动作和其它舞龙都大相径庭,但是板凳龙和有些舞龙还是有所不同,一般舞龙都是以一条大龙为主,由于板凳龙的制作特点,用做板凳为主体并没有一般舞龙那么大的尺寸,所以板凳龙可以以单龙独舞,也可多龙共舞,表演者在不停的在翻、滚跳、跃中舞动着手中的板凳龙,不断地变换队形和姿势,舞出“龙戏水”、“龙窜珠”、“龙抢宝”、“龙配凤”、“龙翻腾”、“跃龙门”、“闹龙宫”、“龙出海”、“归龙巢”等十多套姿势。其伴奏也是不用乐曲只用锣鼓便能演出,这也显现出板凳龙的演出场地并不受限制,在乡村院坝进行演出,也可在街头、广场、剧院演出,进得了乡村小巷也能在剧院舞台大展身手,非常有助于传播民族文化特点。在表演进行时,舞龙的人赤裸上身,肌肉紧实,粗犷豪放,舞姿刚劲,随着激烈的锣鼓声,舞动板凳,来回翻滚在空中、在地面,舞龙的人身手矫健,充分显示出男子强悍的阳刚之气,充分表现男子气概。安仁板凳龙是“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背景下的移民产物,在当时那个年代,正是需要生存发展,必然需要靠自己努力奋斗来反抗自然、社会,努力获得物质上的丰富和社会上的地位,而安仁板凳龙正好与这一点相同,是人们的精神寄托。
四、安仁板凳龙的传承与保护
(一)安仁板凳龙的如今传承现状
对于中华文化是我们不能忘记的根本,一个民族的发展是不能遗忘如何发展的根本,非遗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底蕴,在历史的长河中我国的非遗被国外许多国家申报,对于以前的中国来说有些落后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却并不落后,我们的科技、军事、经济等等都发展起来了,而文化软实力我们也需要加强保护,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保护我们自己的非遗。
现如今我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重点保护,对于传承与发展也只是在表面,很少会有人选择十几年或者几十年来进行学习和传播安仁板凳龙,在与安仁板凳龙传承人T老师交流的时候,了解到老师是在几岁时进行学习,一学就是几十年,现在T老师年近七旬,把安仁板凳龙的传承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T老师的心愿。入选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把安仁板凳龙带到全国,不仅仅只是在川渝地区,而是全国都可以知道。现在在安仁板凳龙的宣传是带入学校,让学生学习了解安仁板凳龙,并且发掘有天赋且愿意持续学习的新传承人,继承安仁板凳龙。
(二)安仁板凳龙的保护建议
国家一直倡导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护每个地方的民间特色文化,对安仁板凳龙而言,自从2018年7月在四川省D县职业高级中学建立传承基地以来,以培养了众多优秀舞龙学员,参加诸多展演活动。但应该更加注重在高校间的宣传与研究,不仅仅只是传承舞龙的套路、动作,更应该加大对其文化内涵的研究与解读。一个民俗的流传必定有一段历史的存在,安仁板凳龙的存在不仅是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再次证实也是对我们信仰龙文化的验证。高校是人才聚集地,全国有学识的人才是经历过高校后才容易被发掘出来,把安仁板凳龙推向高校,让学生学习安仁板凳龙,了解民族历史增强民族凝聚力。
五、结语
龙文化在中华儿女心中是神圣且不可磨灭的象征性图腾,舞龙则是我们对未来所向往的期盼。而安仁板凳龙是舞龙的一种,虽然和印象中的舞龙有着差异性,这是每个地区因为地理位置所特有的不同舞龙形式,但是这是我们中华儿女不能忘记的一种表演形式。而在特定背景“湖广填四川”中产生的安仁板凳龙其文化意义已经是与众不同的一种文化产物,现在我们需要的是进行传承与创新,把我们的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出去,与新时代接轨,更好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曹文润,万燕明.达州:百年乡愁板凳龙[J].经营管理者,2022(01):105-107.
[2]郭小沅.达州民俗体育安仁板凳龙的现状考察与优化路径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21.
[3]刘文琦.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安仁板凳龙”的传承与发展[J].武汉商学院学报,2018(06):19-24.
[4]樊永强.从文化结构探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以达州市达川区安仁板凳龙为例[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7(05):58-61.
[5]宋平.巴渝板凳龙文化的现状与传承[D].西南大学,2015.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21年度大学生科研项目“民间信仰视域下的安仁板凳龙传承与保护研究”(X2021R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