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统一主题的单元整组教学分析——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18
/ 2

基于统一主题的单元整组教学分析——以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教学为例

崔艳梅

西安高新第八小学 721000

【摘 要】语文要素指向语文学习的目标追求。在教学中,教师应以“单元语文要素”为核心,抓住单元文本进行关联分析,探寻有效的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在具体操作中,可通过立足单元主题整合单元文章,帮助学生形成符合他们自身的结构化知识思维。通过关联语文要素、设计学习任务链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视角理解、掌握单元语文要素,从习得知识向掌握能力转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力。

【关键词】单元主题,单元整组,教学策略

整组单元的教学中,要基于单元主题分析单篇课文在单元中,甚至在全册、学段中所处的位置,要同时关注文本之间的关联。以教材为依托,拓展相关知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研究并确定教学目标,掌握好教学梯度,避免教学知识的碎片化。因此教师在备课时须前后勾连语文要素,厘清相互关联的单元语文要素的异同,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链,形成单元语文能力。笔者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册第单元为例,基于单元视域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进行了思考与实践。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单元导语中,明示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提示了课后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板块的使用方法。本单元是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等课文,每篇课文都通过儿童视角展现儿童的生活。其中“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对于此重点的解决,需要教师运用整体思维和结构化思维将“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凝结在本单元每一篇课文中,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和学习,感悟课文内容,从而顺利解决这一单元的重点问题。

“借助词句,尝试讲述课文内容”是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准确提取相关信息,以课文中的相关词句为抓手讲述课文内容。同时要引导学生关注课后思考练习题的提示,不要遗漏关键信息。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中,分别通过给关键句排序、结合关键词复述、结合课文内容合理想象等类型的课后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复述重点片段,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一、立足“儿童生活”主题,设置单元目标

“碎片式教学”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局限于“课时目标”,而课与课之间缺乏有效的关联。因此,想要实现单元整体教学,首先要明确单元主题,并且以语文要素为核心,进而确定单元学习目标,再对单元学习目标进行课时分解,由此使单元中的课程之间能够相互关联。

明确单元主题从教学实际出发,融汇于每节课的各个环节。例如,二上单元的教学目标可以这样设计:一是解决字词障碍,准确阅读课文。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字词积累不够,就需要他们提前预习,排除理解课文内容的字词困扰,为后期复述做铺垫。二是能够复述课文内容。需要指导学生学习概括课文的方法,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复述课文的能力。课文内容紧扣学生生活,学生有共鸣,需要立足主题,不断深挖。三是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学生应立足教材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生活切身体会,真切感受。同时在他人分享时也应认真倾听。四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话练习。在立足素材的基础上,学生结合自己现阶段生活经验,整合所学内容,就能够完成从说一说到写一写的完整过程。

目标的建立能帮助实现单元语文主题为核心的教学培养学生阅读素养、倾听表达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单元主题需要教师运用结构化思维对课文单元形成系统、整体的逻辑认知,能够帮助教师奠定教授本单元课文内容的方向。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要求教师从儿童的视角出发,结合儿童的实际,大结构上解决了对第三单元的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够运用整体主题思维单元形成系统、整体的逻辑认知。也只有从整体出发,才能真正结合实际学情,从学生角度理解文章内容

二、以教材为基点,逐步实现单元学习目标

   二上第三单元所选的课文,涵盖了古代儿童的智慧、现代儿童对生活的态度、儿童对爸爸妈妈的爱,以及在语文园地中儿童的快乐生活,都是教师可以拓展教学的依托。教材所选课后习题和课前导语不仅服务于文本及单元教学,还为课堂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教学支架。教师在备课时应关联课后习题和课前导语,并借助问题和学习要求为学生搭建支架。在《曹冲称象》一文中,课后的问题是“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该要求正与单元语文要素契合。教师可以在课后训练中指导学生排序后,借助顺序词进行内容概括,实现按顺序复述课文内容的目标。

在接下来的两篇课文《玲玲的画》和《一封信》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导读中就提出问题让学生在阅读时就能大致搭建课文内容的支架。在后期配合课后题,不断让学生由浅及深的思考,逐步完成本单元的重点任务。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利用学生喜爱的玩具和手工作品,培养他们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锻炼他们热爱表达、热爱生活的品质,从而爱上语文课。同时运用在课文学习中

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使整个单元主题明确,要素训练有序。

若要将单元目标层层落到实处,须细化到课时目标,每一课时的目标实现了,方能实现单元目标因此,基于对学生课堂活动的观察并作好学习活动的重构是不可或缺的环节。除搭建学习支架,借助练习进行评价反馈外,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概括、交流表达观点,由此判断学生对概括的掌握情况,并在下一环节中作好适当的调整,以此保障课堂教学的实效。

三、结合实际生活,培养思维能力

《曹冲称象》一课要求运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明晰两种称象办法,体会曹冲聪明、善于动脑的特点。“所谓比较思维,是指思维过程中把同类事物或同一级事物的相同、相似、相反或有差异的方面加以对照区别,从而得出某种认识的思维方式”1学生用比较的方法了解教材的内容,明晰了曹冲称象的方法。如果要复述这一方法还应用到整合思维。“所谓整合思维,是指面对相互对立的两种意见或几种迥异的意见时,不是简单地选择其中之一,而是能够进行建设性的思考形成一个既包含对立意见的某些成分又优于任何一方意见的更佳的解决方案”2在整合信息的过程中,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同时解决教学中重点,顺利复述曹冲称象的过程。

在复述课文片段时还需要他们提取信息,进行结构化思维。这是“一种系统化和整体化思维,是充分利用已有认知结构深刻认识问题,从而更加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全面完整地对问题进行系统思考和解决”3。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用顺序词将每一步骤清晰的表述出来,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考,又形成了正向思维的锻炼,是一举多得的思维训练方式。

纵观整组单元的学习过程,在单元主题的指引下,结合学生学情,将语文学习实现承前启后、前后关联的取向,成为一个完整有效的学习过程。故此,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要整体站位,看到教材中语文要素螺旋式上升的层次性安排,又要有单元视域,从零散中走向整合,让语文要素得以逐层落实;从被动中走向主动,在行之有效的实践体验中,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进而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提升语文关键能力,为其长远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言.在医用生物学教学中培养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7).

2]丁爱华.“整合思维”引领下的作文教学教育研究与评论[J].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2(4).

3]朱良学.结构化思维的科学依据和基本原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