焉耆回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新疆 841100
摘要:加快县域医共体建设,旨在通过优化医疗资源、完善医疗服务系统、改善医疗服务结构、改善医疗服务结构、改善医疗资源利用率、提高医保资金使用绩效。目前,我国的医疗合作组织还处在探索的初级阶段,相关政策、结构、管理体系还不健全,存在着政府主导成分过多、治理主体单一等问题。文章从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定义入手,针对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策略研究
引言:在“健康中国”的实施过程中,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其中心目标是通过分级诊疗,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引导老百姓小病、慢病到基层医院就医。医供体的一大特色就是“信息通”,没有县、镇、村的合作,没有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推广,再加上部分地区的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很难想象,在短时间内,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会有多大的提高。推动信息化,利用好人工智能,可以让乡村医生和医疗工作者,都能方便、高效地进行培训,这是一种无形的助力。
一、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的概念和定义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指出,在县域内主要建立医疗共同体,探索县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县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的有效衔接。医共体的组织架构与建构,更多的是借鉴了医疗团体的模式,采用了家族化的方式。以大家长的身份,整合和整合集团的医疗资源,同时也要对集团的管理、组织、医疗机构、医院结构进行重组。可以说,医共体是一种崭新的医疗组织,是一种新型的医疗组织。这与医联体中的独立机构和医联体,只是单纯的想要提升医疗的效率,而医联体的医患关系,却是完全不同的。
二、我国县域医共体发展现状
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医共体大多是松散的,不会对现有的医疗机构进行任何的改革,而医疗保险的支付主要是由单个的医院来承担,而医共体并没有太大的负担。目前,医共体主要采取大医院对小医院的方式,该模式以"数据集成、业务协同"为核心,以"数据集成、业务协同"的理念为基础,与县级、乡镇医院的内部系统对接,实现居民的电子病历共享和调阅。县医院通过远程医疗系统为基层医院提供临床会诊、影像会诊、心电会诊等业务;对需要转诊的病人,可采用双向转诊方式预约挂号、住院、检查、检查,并提供上转服务。对病情稳定,正在恢复中的病人,则由转诊制度转到基层。在原有的县级医院中,如果不改变原有的信息化环境,就不会对原有的村、村的信息系统进行更新。
三、我国县域医共体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慢病管理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尚不完善
目前相关技术尚处于探索和开发应用初始阶段,智慧医疗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优势尚未充分发挥[[1]]要实现大规模的推广,还需要一段时间。对慢性病的管理,对家庭医生的签约[[2]],完全依靠信息化的发展和成熟的应用,建议采取“边试点,边跟踪,边改进”的方法来解决。建议在临床应用方案成熟后,将其在医疗机构中进行全面推广[1]。
(二)使信息化建设成为手段,而非最终目标
信息化对医共体工作的支持作用毋庸置疑,但也正是由于它的重要性,资金投入巨大,使用周期较长,应用效果不能得到客观的评估。所以,信息化建设要有清晰的目标和价值层次的规划,从简单到困难。从服务再到挖掘,综合考虑患者、医疗、管理三方的需求,使信息系统成为医共体工作的有力手段。要避免过分追求自身的信息化,而忽略了其目标。
(三)信息建设中的内容重复不应回避
在县级、农村三级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充分发挥其综合优势,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难题。因此,应抓住“智慧医院”建设的机遇,强化医联体内部的信息化顶层设计,将人力、物力统一到县、市、省平台上。有效地减少了重复建设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负担,避免了信息系统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上下不连通的“孤岛”。
(四)信息化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信息化建设是促进县域医共体内互联互通和信息链接的重要枢纽,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我国的许多县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已经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日常医疗服务中去,如建立县域医共体内远程影像中心、远程心电中心、区域临检中心与远程会诊中心等,使这些县医院与乡镇医院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但与此同时,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总医院与分医院之间存在着不可避免的信息化水平、数据与制度的差异,医共体与政府间存在着信息断链、沟通混乱等情况,还有就是各医院间运营管理、电子病历、健康档案这些信息都存在整合难的情况。这些都是制约医共体建设的阻力。因此,往后医院还需持续以围绕患者进行的连续性医疗服务为核心线的两线相驱动的信息系统。
四、医供体信息化建设的有效策略
平台的构建要坚持县、村、乡镇三级一体化的顶层设计,除了医共体内部的基本资料词典外,其它业务都是在同一平台上完成,一切业务都遵循着信息化的程序。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系统,为数据的存储、利用和交互奠定了基础。坚持信息共享、互联互通的理念,以“互联网+医疗”为中心,以“互联网+”、规范化建设、信息互通、上下贯通为一体。医疗机构拥有大量的、多功能、多个过程、多个数据、多个数据、高效率、高安全性要求的信息系统。因此,本文从数据、网络、机房、终端、应用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进行了规范运行
[2]。
五、结束语
经济发展水平、基层医院诊疗水平、政策推进力度、医保改革力度等都会制约医共体的发展趋势。它的发展趋向遵循了医疗制度本身的发展规律,并将由目前的松散状态发展到更为紧密的状态。医疗机构的组织形式和发展阶段,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规划、运营、营销策略,作为 HIT的从业者,我们要正确的把握市场的发展趋势,抓住市场机遇,在产品的开发与解决方案上进行布局、规划。在新的医疗管理体制、医疗服务体系、业务运行机制、病人就医流程等方面,医共体信息系统的构建是一种有效的推进。这是实现医共体内部各项改革举措的重要途径,使紧密医疗共同体真正成为服务、责任、利益和管理的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卢喜烈,苗锋,应致标.新型医联体背景下的智慧医疗建设模式与路径研究[U].中国卫生信息管理,2018,15(1):66-69.
[2]严卓然.信息化应用,医共体的现在和未来[J.医师在线,2018,30(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