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1-25
/ 2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研究

文贤忠

兴文县僰王山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林业站站长)  四川宜宾  644400

摘  要:野生动物是地球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也属于可再生资源的一种,因此,应该提升对其的重视程度,建立相关野生动物保护机制。但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情况也是较为重要的,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避免野生动物与人之间产生矛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意义,其次探究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最后对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的优化对策进行研究。本文旨在完善相关政策,解决现有问题,实现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两不误。

关键词: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导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逐渐变得艰巨,为此我国建立了野生动物保护区,确保野生动物的生存,但依旧存在为了利益捕杀野生动物的情况,需要相关部门引起重视。在保护野生动物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对野生动物保护的管理工作,现阶段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保护意识缺乏、监管难度较大、法律法规不健全、不具备相关补偿机制、审批流程较为复杂、乡镇中对于野生动物没有救治能力等诸多问题,需要及时找出解决对策,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

一、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意义

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是一份有着较为重要意义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野生动物属于一种可再生资源。从古至今,人们对于野生动物资源的利用较为频繁,导致部分野生动物随着时间推移而灭绝,进行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能够有效减少灭绝物种,增加野生动物数量。其次,保护生物多样性,利于维持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对于人类生存而言是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的,只有保持生态平衡,才能确保人类生存环境不受影响,提升人们生活质量,避免由于生态环境问题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劣的情况。最后,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工作能够有效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部分地区重视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但是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导致人们所居住的环境受到影响,尤其是对于农民而言影响较大,加强管理能够有效避免这一情况出现,利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

二、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保护意识缺乏,监管难度较大

部分地区存在保护意识缺乏的情况,野生动物生存的周围居民不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为了一己私利,存在盗猎、偷猎的情况,导致野生动物数量急剧减少,对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造成一定困难。部分地区建立了野生动物生态保护区,但保护区内生态环境一旦不符合野生动物需求,就会导致野生动物出现迁徙的情况,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影响。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的工作过程中一直存在监管难度较大的问题,随着碳排放集聚、全球变暖等自然因素的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虽然划定野生动物保护区,但处于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可能因生存、种群发展等需要发生迁移而离开了保护区,不能受到应有保护,同时保护区划定范围较大,无法进行无死角监控与实时监控。

(二)法律法规不健全

我国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随着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情况的变化,法律法规需要进行一定的健全优化。目前,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逐渐步入正轨,但仅仅保护野生动物是不够的,还需要对野生动物生存周边的人民实施相关保护,已有法律法规中对于周边居民的人生财产安全保护条款较少,现有的法规条款可操作性不强,导致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出现冲突时的问题解决起来困难、不畅。

(三)补偿机制不完善

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被列入保护范围以及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严禁捕杀,但野生动物的行为是难以控制的,部分野生动物会走出保护区出没在附近居民家中,对居民所种植的农作物和养殖的牲畜进行破坏,导致周围居民受到较大损失.但碍于法律法规的约束,无法对野生动物进行捕杀,补偿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周边居民的损失只能自行承担,导致居民生活压力增大。

(四)审批程序较为复杂

随着森林覆盖率的提高,野猪数量较多,容易对周边居民造成不良影响,以僰王山镇为例,近两年接村组群众反映或是破坏庄稼或是侵入民宅对峙情况已有十余次。野猪一旦进入居民居住区域,会大肆破坏庄稼,也会对居民的日常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出现扰民的情况。然而,居民和相关负责人无法猎杀野猪,想要审批猎杀,需要逐级向上申请,省级部门审批,最后还由地方上处置,流程较为复杂冗长,手续繁杂,缺乏要件审批不能通过的情况[1]

(五)乡镇野生动物救治能力较弱

乡镇中一般没有野生动物救治基地,导致发现受伤的野生动物时,无法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需要对接县级部门,再由县级部门联系市级部门,将野生动物送到市区进行救治,延误了最佳救治时间,不利于野生动物的保护。

三、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优化对策

(一)提高保护意识,完善动态监管机制

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应提高保护意识,加强监管[2]。相关部门应该注意宣传,提升周边居民对于野生动物保护的意识,同时也应该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出现野生动物大规模迁徙、盗猎等情况。可以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进行宣传与监管工作,利用大数据对野生动物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及时预判其动向,在发现其有向周边居民移动的意向时及时预警,提前做好应对准备,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除保护野生动物相关法律法规外,还应该建立应急机制,一旦出现野生动物闯入居住区的情况,以特殊情况进行对待,必要时允许猎杀野生动物,先处置后报备;针对种群泛滥的野生动物,可划定猎捕区域有计划有指标控制性地进行猎捕,一方面控制单位区域内的野生动物泛滥,另一方面可结合山地狩猎助推旅游产业。除此之外,由公共管理部门、景区单位负责,在食物缺乏季节,对野生动物进行定点投食,引导使其活动范围固定在保护区内,避免野生动物出没于周边居民家中。

(三)完善补偿机制

    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应完善补偿机制,在野生动物出现破坏农作物、猎杀牲畜情况时,对周边居民进行补偿,避免居民损失增大,减少居民生存压力。同时,完善补偿机制也能够减轻居民对野生动物的不良情绪,减少居民捕猎野生动物的情况,有利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四)简化审批流程

    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应简化审批流程。在野生动物出现任何问题时,想要采取措施都需要进行层层审批,审批流程过于复杂,无法及时进行处理[3]。为此,应简化审批流程,建立专门处理野生动物各种事件的部门,由基层直接对接该部门,确保在出现情况时,都能及时取得联系并沟通相关解决措施,避免因审批原因错过最佳处理时间,导致损失增加。

(五)设置乡镇野生动物救治机构

    优化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应设置乡镇野生动物救治机构。部分野生动物由于救治不及时导致死亡,因此,相关部门应投入资金,在乡镇中建设野生动物救治机构,聘请专业救治人员,在居民发现受伤野生动物时能够及时进行救治。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相关部门应实施加大监管与宣传力度、健全法律法规、完善补偿机制、简化审批流程、设置乡镇野生动物救治机构等策论,结合当地野生动物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解决,在有效保护野生动物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参考文献:

[1]刘鹏,张伊静.中国野生动物市场监管:现状、问题与优化对策[J].南京社会科学,2020(05):68-75.

[2]许建苏.野生动物保护实践中的问题与制度完善[J].法制博览,2022(22):123-125.

[3]李凌云.从损害控制到风险预防:野生动物保护公益诉讼的优化进路[J].中国环境管理,2020,12(05):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