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人民医院 四川 德阳 618000
【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和促通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方法: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58名,随机均分2组。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通技术,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对比FMA评分等指标。结果: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和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相比更高(P<0.05)。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瘫痪联用针灸和促通技术,疗效确切,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
【关键词】针灸;肢体促分离运动;价值;促通技术
医院脑血管疾病中,中风十分常见,具有病死率高、发病急与易致残等特点,可损害病人身体健康,降低生活质量,且多数病人在对症治疗之后依旧会出现偏瘫等后遗症,使得其预后大受影响[1]。为此,医生有必要加强对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进行干预的力度。本文选取58名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2021年9月-2022年8月),着重分析针灸和促通技术联合用于中风后遗症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21年9月-2022年8月本科接诊中风后遗症瘫痪病人(n=58)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29人中:女性14人,男性15人,年纪范围50-79岁,均值达到(63.25±5.36)岁;病程范围2-11年,均值达到(5.01±1.57)年。对照组29人中:女性13人,男性16人,年纪范围49-79岁,均值达到(62.97±5.41)岁;病程范围1-10年,均值达到(4.92±1.46)年。2组病程等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试验组采取针灸和促通技术,详细如下:(1)针灸。早期,旨在醒脑开窍,选择病人的印堂穴、太冲穴、涌泉穴、水沟穴与合谷穴等穴位,得气后留针约25min。在软瘫期时,选择病人的伏兔穴、足三里穴、太冲穴、外关穴、八邪穴、手三里穴、合谷穴、颊车穴、三阴交穴与曲池穴等穴位。恢复期时,指导病人做适量的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与肢体功能训练。充分消毒皮肤后,确保头皮和针之间的夹角达到20-30°,然后对准帽状腱膜迅速刺入,并左右捻转,控制捻转速度是200r/min,总共需捻转3min,并留针约25min。1次/d,疗程为2个月。(2)促通技术。协助病人取抗痉挛姿势,并对其肢体进行科学的按摩。指导病人做肢体主/被动训练,同时采取兴奋性易化技术提升病人的肌张力。1次/d,疗程为2个月。
对照组行针灸治疗,其治疗方式同试验组。
1.3 评价指标[2]
1.3.1 用FMA量表评估2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总分100。得分和肢体运动功能两者间的关系:正相关。
1.3.2 参考下述标准评估疗效:(1)无效,症状未缓解,肢体运动功能未改善。(2)好转,症状有所缓解,肢体运动功能有所改善。(3)显效,症状消失,肢体运动功能明显改善。对总有效率的计算以(好转+显效)/n*100%为准。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3.0处理数据,t作用是:检验计量资料,其表现形式是(),χ2作用是:检验计数资料,其表现形式是[n(%)]。P<0.05,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肢体运动功能分析
评估结果显示,至于FMA评分:尚未治疗时,试验组数据(36.15±9.75)分,对照组数据(36.58±9.31)分,2组数据之间呈现出的差异并不显著(t=0.3125,P>0.05);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69.54±16.24)分,对照组数据(56.31±14.28)分,对比可知,试验组的肢体运动功能更好(t=9.3569,P<0.05)。
2.2 疗效分析
关于总有效率,试验组数据96.55%,和对照组数据72.41%相比更高(P<0.05)。如表1。
表1 疗效判定结果表 [n,(%)]
组别 | 例数 | 无效 | 好转 | 显效 | 总有效率 |
试验组 | 29 | 1(3.45) | 9(31.03) | 19(65.52) | 96.55 |
对照组 | 29 | 8(27.59) | 11(37.93) | 10(34.48) | 72.41 |
X2 | 7.2569 | ||||
P | 0.0281 |
3 讨论
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剧,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我国中风的患病率有所提升[3]。祖国医学认为,中风通常是由脑脉痹阻、外邪入侵和气血逆乱等因素所致,可引起半身不遂、肢体麻木与口舌外邪等症状。针灸能够减轻病人的脑动脉紧张度,并能改善其血液黏度,提升脑动脉弹性,以加快其脑组织重建的速度,同时也能改善其脑部血运。促通技术能够帮助病人形成良好的平衡控制能力与运动模式,并能抑制肢体运动障碍的进一步发展,可促进病人瘫痪肢体的恢复[4]。本研究,至于FMA评分:治疗结束时,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至于疗效:试验组数据比对照组高(P<0.05)。
综上,中风后瘫痪联用针灸和促通技术,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更加明显,疗效提升更为迅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梁小龙,刘光涛.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的临床研究[J]. 母婴世界,2019(1):56.
[2] 李明. 针灸配合促通技术对中风后遗症瘫痪患者肢体促分离运动的影响[J]. 中医学报,2016,31(8):1232-1234.
[3] 张小华. 针灸配合康复技术改善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疗效分析[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4,36(6):903-904.
[4] 方敏,方清玲,马良福. 针灸、康复技术配合使用对中风后遗症患者瘫痪肢体促分离运动的改善效果分析[J]. 心理医生,2017,23(4):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