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6
/ 2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策略研究

肖峰 ,朱仙芝 ,田婷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局西安分局  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二十大报告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高度,就繁荣发展文化产业作出部署安排。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密集出台系列扶持政策,对金融机构也提出了具体要求;本文金融支持陕西文化产业发展为视角,为金融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思路

关键词:金融  文化产业 乡村振兴

一、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陕西文化产业结构规模分析。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陕西文化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606家,实现营业收入761.52亿元,同比增长19.8%。从产业类型看,文化制造业企业214家,营业收入312.22亿元;文化服务业企业数达到1086家,营业收入327.34亿元;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数达到306家,营业收入121.96亿元。从地域分布看,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主要集中在关中地区,共1089家,占全省的67.8%。

(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的社会效益分析。

陕西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解决就业和增加收入方面的社会效益也越发显著。2021年三季度末,全省文化企业从业人员为120250人,同比增长6.6%产业类型来看,文化制造业从业人员30222人,同比增长2.8%;文化批发和零售业从业人员9555人,同比增长9.9%;文化服务业从业人员80473人,同比增长7.6%。从区域位置看,由于陕西文化资源、商业资源和人口资源都集中在以西安、咸阳、宝鸡、渭南为代表的关中地区,因而,陕西文化产业发展形成了关中一枝独秀、陕南和陕北相对薄弱的不均衡局面。

二、地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

(一)国家、地方政策带来了发展机遇。

截至2021年底,国家层面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相关顶层规划已陆续发布。从规划体系来看,《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提出文化产业要赋能乡村振兴,提升乡村振兴文化内涵,涉及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文化产业等8个方面。为促进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发展,2022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提出数字文化、特色文化产业、文旅融合等重点发展领域,加强项目和金融支持等多项政策举措。

近年来陕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多项政府工作规划中均明确描述了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划。面对疫情冲击,陕西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文化产业扶持政策,2020年2月推出19条硬措施支持文化企业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2022年6月陕西省财政厅、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等十二部门联合印发《支持文化和旅游企业发展财税金融政策措施》,从财政资金、金融扶持等六个方面提出多项支持措施。

(二)陕西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空间大。

对于文化资源较为丰富的陕西而言,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有助于调整乡村产品和产业结构,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能够有效避免乡民盲目流动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从乡村走进城市的袁家村,一个传统村落发展至囊括了餐饮、民宿、休闲、传统文化传承展示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度假区,形成特色品牌和产业链,成为全国乡村旅游和乡村振兴的成功案例。日前,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与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布了《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实施意见(2021-2025年)》,提出20条陕西省打造万亿级文化旅游产业的主要任务,打造关中综合文化产业带、陕北民俗及红色文化产业带、陕南自然风光生态旅游产业带。

三、地方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少文化内涵,项目同质化严重。

一是文化旅游文化气息欠缺,同质化现象严重。近年来关中新建、改建的许多古镇、民俗村之类景区,大同小异,景区打造未分清主次,商业气息强烈,未深挖特色文化内涵。二是文化产品与服务的消费者参与性、互动性不足。现代文化产品消费者已不再仅满足于对文化产品、景观的观光和欣赏,而更愿意融入到文化产品和服务活动中;而大多数项目仍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消费者文化参与性、互动性不足。

(二)政府定位不准确,项目参与程度不一。

一是政府参与过度。从前期的土地回收、文化产业项目规划到后期的运营维护,政府充当着规范者和主导者角色,淡化了其市场属性,使文化产业项目市场化决策受阻,影响项目发展的持续性。二是政府支持不足。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项目的不断增加,整个产业的资金缺口也越来越大,政府财政投入已经不能满足要求。对于部分规模较小、特色不明显的项目,政府参与度就更小了,往往因资金短缺而歇业。

(三)文化产业融资难,项目筹资渠道较窄。

银行贷款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由于文化产业的特点,大部分文化企业尤其是中小文化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性,银行贷款业务以抵押和担保贷款为主,而文化产业的资产主要是无形资产,难以进行评估,并且存在着

不确定性,风险较大。因此和其它产业相比更难获得金融机构的贷款。目前,陕西省大多数文化企业都是依靠自有资金进行发展,企业规模小社会其它资金进入文化产业的积极性不高,企业的融资渠道狭窄。

四、金融支持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对策

支持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的责任,也是落实金融体制改革,优化调整信贷业务结构的必然选择。

(一)完善文化产业支持制度政策。

一是结合国家产业政策、政府支持举措,以及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特征,细化和完善文化产业信贷政策制度,进一步聚焦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乡村特色文化产业增效益。二是探索建立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多种贷款模式、贷款品种和风险分担机制。针对文化旅游、民俗产业等一体化的项目,可采用分阶段、多贷款品种组合的模式进行扶持。三是在秉持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文化企业的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水平。

(二)搭建平台推动文化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

陕西省众多文化企业规模小、资金少、缺乏长远规划,并购重组对企业乃至整个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并购企业的规模增大、优势资源的整合、规模生产成本的降低、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管理制度的完善和盈利能力的提高,使得企业从金融机构融资的难度会大大降低,这对多数中小文化企业意义重大。在这期间,金融机构可发挥平台作用,为有资金和资源需求的企业联线,提供并购方案和相关服务,促进企业资源整合,进而提供更多金融产品和服务支持。

(三)改进和完善对文化产业的综合金融服务。

文化产业普遍具有轻资产、轻资本、细分行业差异较大等特点,文化产业的特点决定文化产业银行信贷业务有别于传统信贷业务。金融机构要意识超前,抢占先机,提高服务质量,设立专家团队和服务部门,主动向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综合金融服务项目。未来,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做好文化产业生态圈的综合金融服务,包括积极关注文化产业的新业态和新需求,服务好文化产业上下游及消费群体的客户链,建立综合化融资的产品链,打造线上和线下的服务链等。同时,继续完善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产品,提升银行对文化产业融资的信心。

参考文献

1.《2021年前三季度陕西全省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运行分析》,陕西省统计局2021年11月

2.《祁述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现状与展望》,陕西文化产业202111月。

3.《充分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人民日报,2020年11月。

1973.9),男 汉族 学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朱仙芝(1978.1),女 汉族 硕士,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

田婷(1986.12),女 汉族 学士,中级经济师,从事财会业务审计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