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上课之预设与生成——数学活动《糖葫芦》之所感所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有效上课之预设与生成——数学活动《糖葫芦》之所感所悟

屠丽娟

临湖中心幼儿园 

从古时的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到今天的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提高幼儿教师自身的素养和业务能力势在必行。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理解掌握学习内容成为教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难题。

有效上课之精心预设,精彩生成

有效上课的前提是进行有效备课,备课是教师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备课,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和顺序,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备课是以书面形式记录下你活动的每一过程,详细到你将要时候的每一句话,上课的流程根据你所备课的内容一个环节接着一个环节进行展开,但是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新课程实施以来,预设与生成走进我们的课堂,使得课堂春意盎然。预设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任务,预先对课堂环节、教学过程等作一系列展望性的设计。生成是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现实中发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思路。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把握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动态平衡。首先,课前精心预设应留有生成空间,要追求开放化和集约化。从教学的全局来看,预设只能是一个教学的准备,真正的有效教学是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所以,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给生成留足空间,促进课堂有效生成,处理好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平衡。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之所感所悟

一:紧抓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年龄特征。

如在《糖葫芦》活动中,教师创设了两个游戏环节,两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是围绕本次活动的三个目标来进行的,1.在游戏操作中感知3以内的数。2.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操作、动手、语言能力。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在第一次夹果果游戏的基础上,让幼儿进一步的感知数量关系串果果。其中在串果果这一环节也是层层递进的,先让幼儿串一个果果,再串两个,串三个果果,在已经学会数量关系1,2,3之后,让幼儿根据卡片上的点数和颜色进行匹配串糖葫芦。本次活动整体而言,各个环节衔接较为紧凑,知识点由简到难,是幼儿易于接受的。但是在第一次试上环节中发现,由于操作材料较为新奇,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专注于这些操作材料,而且圆圆的串珠积木比较容易掉在地上,如何让幼儿较好的使用操作材料以及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难题。

兴趣是吸引幼儿注意的最好方法,幼儿对其所学习的知识具有浓厚的兴趣,极大的热情,并有一种我喜欢这些知识和我愿意跟随老师学习这种知识技能的心境,那么他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他将会把注意点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在本次活动中如何将幼儿的兴趣点吸引到教学课堂上来,我做了如下尝试:

1.拟人化语言。以好朋友果果的口吻跟幼儿交流,如小朋友们,你们可不要乱动哦,小耳朵要仔细听好老师的话,这样你们才是能干聪明的宝宝,到时候把本领学会了再来教我吧。又如在活动中幼儿将果果送回家的时候,串珠积木会弹出来掉在地上,我就用了拟人化的语言与孩子交流。现在请小朋友们把果果轻轻的放到小篮子里。一定要轻轻的放回到小篮子里,不然呀会弄疼果果的。拟人化的教学语言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白的话语用形象化的语言描述,便于孩子接受和认可。对小班幼儿进行拟人化的教学会调动幼儿积极的情绪体验,帮助幼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进而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产生兴趣,而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对小班幼儿运用拟人化教学,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抓住幼儿的兴趣,使幼儿对活动结果产生兴趣,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兴趣为师,使孩子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中。

2.边做边学。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是认识靠行动幼儿动作的发展不仅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而且对他们的思维发展都有重要的价值。刚刚走过婴儿期的3岁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因此本次数学活动《糖葫芦》目标中也明确指出:在说说做做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操作,动手,语言能力。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了解1,2,3,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学会用一句完整的句子来进行表述。如在活动的导入环节,先让幼儿与不同颜色的果果打招呼,认识红色和绿色。进而在认识不同颜色果果的基础上进行夹果果的游戏。幼儿跟随老师一起夹一夹果果,抓一抓果果,通过自身的触摸更直观清楚的感受果果的形体特征:小小的,圆圆的,有着不同颜色的。在第二个串糖葫芦环节中,让幼儿自己说一说,做一做。通过对颜色及数量感知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点数匹配。

将备课过程中教师没有预料到的孩子的活动行为作为本次活动的生成环节,紧抓幼儿年龄特点,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教学活动,能够进一步抓住幼儿的兴趣点所在。将幼儿的注意力从操作材料转移到学习过程中来进而顺利开展下一活动内容。

二.充分利用幼儿课堂表现进行活动延伸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在原教材中整个活动过程以夹果果”“串果果游戏为主,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形式较为单一,以教师示范活动为主,幼儿模仿操作,情节性不强。部分幼儿串串就开始自己玩起来了,不听从教师指令。根据这一情况我及时调整了教案,将糖葫芦店老板有事出门想要小朋友帮忙为导入点,以老板的口吻与孩子对话,将孩子吸引到本次活动情景中来,让孩子以小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来,给予幼儿充分的主动权和参与权。如在活动中圆圆的串珠积木容易掉在地上,教师用拿果果的时候要小心咯!掉在地上的糖葫芦小客人可不喜欢吃啊!这样的话语提醒幼儿要把果果拿好不能掉地上。有如在活动中发现幼儿习惯性的横着串果果,因此在串第二个果果的时候第一个果果很容易就掉下来了。所以要在活动中要提醒幼儿竖着拿小棒,竖着串果果以避免果果掉在地上影响整个活动进程。活动内容的生成关键点在于学生的素质、课堂情境,以及教师的素质和上课的状态等因素

三.在刻意预设中进行随意生成。

有效上课就是在有效备课的基础上将活动内容进一步升华,因此,对于有效上课,我认为是40%的有效预设加上60%的有效生成。课堂的有效预设考验的是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及专业知识,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任务,围绕自己知识和视野的范围、围绕学生兴趣、需要和认知起点进行活动的预设。在有效生成这一环节上就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经验及临场反应能力,如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课堂环境及幼儿学习的兴趣点进行活动的升华成为有效课堂的重点。在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当然有效上课也离不开教师本身的教学状态和学生的学习状态。

精心预设,精彩生成,让幼儿尽情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