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浦坝港镇林迪生小学 317106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教学当中,数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学好数学对培育学生自身思维能力与空间想象力有着很大的意义。因此,数学老师务必要依据课程改革所提出的要求,秉承着生本教育这个理念,培育学生的学科素养与学习兴趣。而数学单元整合就是其中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其可以将众多琐碎的知识集中到一起,使知识点之间形成关联,以便学生进行理解。本篇文章就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单元整合方式展开探究,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键词】单元整合;小学数学教学
引言
长期以来,"一课一教"的教学模式被小学数学教师广泛使用,尽管数学知识本身存在着表面的或深入的联系,但在课程时间以及教学计划的要求之下,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仍在无意中造成了课堂教学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孤立与割裂。这种教学思路着眼于学生对单一的基础知识的掌握,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和深入感知,不利于数学教学的高效展开以及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
现阶段,小学数学的教材编排仍以"单元"为主要单位来划分,教材编者也在有意地突出单元内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就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小学数学的关联性、模块化教学也已经得到了部分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单元整合"教学思路成为了一个相对热门的教学研究方向。尤其是在核心素养教学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有必要积极地转变教学思维,通过单元整合来实现学生对知识体系的整体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
1.单元整合教学的优势探析
1.1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从最基本的角度来看,数学教学可以分为"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与代数"以及"综合与实践"这四个基本板块。同一板块的知识之间具有很强的整体性,而不同板块的知识之间也往往存在着深入的联系,在理清知识线索的基础上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这是一位优秀数学学习者所应具备的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这方面为学生打好思维基础。但而,就教学现状来看,同一板块的知识往往需要分课时、分阶段甚至是分年级来完成教学,这造成了学生学习思路的相对分裂。单元整合教学中的整合与关联正是为了帮助学生打通知识脉络、理清知识线索、搭建知识结构,以"单元整合"教学引路帮助学生养成整体学习思维。
1.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单元整合教学不同于"一课一教"的教学模式,其对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以及其教学模式本身的灵活性能够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与可能性。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打造出学生参与的主体性课堂,在思维导图、情景化教学、合作学习等教学方式的引领下为学生营造出全新的学习体验,这将成为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此外,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学生的广泛参与和积极互动也能够帮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产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最终将成为促进学生课下独立学习、自主探究并积极地进行自我知识归纳的强劲动力。
1.3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单元整合教学中,小学数学教师能够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进行重新的认知,同时教师重新建立起适应于单元教学的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这将有利于教师及时地改进教学思路并调整教学节奏。此外,单元整合教学中合作式、探究式、师生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也能够为教师带来全新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感悟,帮助教师重新审视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身份和所发生的作用。同时,对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进行探索和研究也能够帮助教师更新自我的教学思维,提高自身教学活动的生命力与活力。由此可见,单元整合教学不仅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帮助,对优化教师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各课时之间的联系不紧密
数学学科相比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其他科目,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知识内容具有高度的逻辑性,数学教材在内容汇编上呈现单元组织的形式,因此,数学教师在备课时也普遍比较关注单元目标,但这种对数学知识单元性的关注,还是具有流于形式的倾向,深刻性不足。
2.2课时划分较为平均,无法凸显知识重点
不少教师在进行单元备课设计时,都是依据教材中的课时划分进行教学安排,对单元核心内容的把握不足,导致知识重点无法在课时教学中明显地体现出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体验与研究不足[1]。
2.3学生知识探究的开放性与深刻性不足
整体而言,小学数学教材的知识是以螺旋上升的结构编排的,大多数知识内容都能够依照"新知探究—练习巩固—新知探究—练习巩固"的流程串联起来,教师在依照教材课时安排的基础上进行备课设计,往往会导致学生的探究学习缺乏开放性与深刻性,过多依赖练习巩固环节生成知识,而这种练习巩固环节,往往只是依赖教师和教材提供的一些基础知识、基础技能训练来完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缺乏更深入的生成过程,学习效果自然不佳。
3.基于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3.1融会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内容整合
小学各科目教科书均以单元单位的方式进行分类,各单元间的教学内容常常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却存在着某种联系。小学教育的知识结构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即前面的知识为后面的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各年级的单元内容都是在数学学科中的一个范畴内。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将其进行整合化,使其能够与以前的学习相结合,从而单元间的内容相互关联。结合当前要学的知识,预习未来要学的知识,将所学知识的方式进行单元整合,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增强了教学的有效性和深度学习性。比如,在小学数学《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这章节中,教师可以运用灵活的语言,用生动的文字进行指导,让学生对过去的知识进行反思和归纳,形成单元之间的连接。在这一章中,教师可以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的章节和这节课的内容结合起来,让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以此构建内容的整体性。
3.2数学思想渗透整个单元,拓展学生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老师应放眼于学生以后的发展,了解单元整合教学的本质所在,在教学过程当中持续渗入数学思想,借助起承转合的方法,要学生体验数学思想从简单应用转变为比较复杂且系统化的过程,让学生可以学会有关的数学技巧,方便其在总体结构上深入去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本身就有着逻辑性、抽象性以及连接性这些特征,其中包括了数形结合和转化这部分思想,老师应指引学生进一步挖掘知识表面下所存在的内容,进而实现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比如,在讲述《表内乘法》这部分知识时,学生已然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可以顺利开展连加算式的运算,老师能够在这个基础之上深入转化思想,指引学生就几个一样数字的连加过渡成为两个数字间的相乘,让学生感受到乘法所具有的简便性,如此一来其所理解起来就会更为容易。低年级学生大部分都是将形象思维作为主要形式去学习知识的,老师能够利用现实生活当中较为常见的案例来进行教学,指引其在具体案例当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如此便能够拓展其所具有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老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一组游乐场的图片,要学生细致观察同时动手画出各个项目究竟有多少个人在玩,指引学生列出算式来运算总体人数,鼓励其分析这部分数据所具有的特征,进而导出乘法相关的概念,再带着学生学习乘法算式每个步骤之间的名称,在这个前提下交给其10以内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引学生借助乘法口诀来处理部分简单的应用题,增强学生本身所具有的逻辑推理能力[2]。
3.3知识建构课与探究学习课的整合
对单元内知识建构课与探究学习课的整合重组依据本单元知识点的脉络,教师可重新分解单元内课时的教学内容,构建若干个微单元系统。这里以五年级下册的三个有关分数单元为例。教师可将《分数的加减法》《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这几个单元的教学内容相互贯通,作为学生的自主探究课,层层递进,以此构建出微单元整合教学系统;对微单元整合教学的具体实施。首先,教师应当对单元的脉络展开具体的梳理,从内容上将知识建构课与探究学习课区分出来。在实际的教学中,在一个单元内,教师所设计的知识建构课与探究学习课一般有若干节,此时教师便应当挖掘出其中最为核心的知识内容,即单元全部知识生成的根源,分清主次地展开教学。例如《分数的意义》这一单元的核心内容便是"分数的意义",这不仅是本单元知识内容的根源,更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所学的整个分数知识体系的根源。其次,在完成对核心知识内容的挖掘后,教师应当展开进一步的教学设计,并在教学设计中凸显对本单元核心知识内容的深刻理解,这一步一般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主探究课程,影响学生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效果。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当重视分析、把握学生的已有经验,挖掘学生在过去的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此之上引导学生的知识形成过程,让学生能够在深入认识本源性知识点的基础上,在脑海中逐渐构建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3.4注重方法引导,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在单元整合的教学当中,数学老师不可以将知识直接讲述给学生,而是需要传授其一些学习方法,不只包括解题方法,还应有学习方式,让学生本身的学习技能就可以环环相扣,指引其学会融会贯通,让其可以在老师的指引之下尽快找到全新的突破口,进而提升其所具有的学习能力。例如,在进行单元起始课的教学当中,老师能够把全部的知识面都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其有较为整体化的了解,然后再指引其对所学内容进行细化处理,如此学生便可以在理解知识好的基础上,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学习,可以在各个知识点间所相互切换,遵从由整体到局部然后再到整体的学习规律,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在课上的学习效率。像是在讲述百以内数的认识时,老师就可以从现实生活当中挖掘相关的数字信息,同时跳脱出课程所学的内容,在更为广泛的领域之内了解更大的数,这也为学生后续学习多位数打下一定的基础,进而在学习当中感觉到数学本是一脉相承。又如,老师在讲述《时、分、秒》这部分内容时,老师能够带着学生去了解计时器的演变过程,同时在课上展示一些计时工具,像是秒表、手机以及时钟这些,要较为抽象的时间变得具体化,就客观的角度去带着学生探究时间单位
[3]。
3.5思维导图,优化知识结构的建立
思维导图又称"脑图",在素质教育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其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不断地被一线教师纳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思维导图的教学效果从其名字便可见一斑,它能够帮助学生在梳理出知识线索、知识纹路、知识脉络的基础上形成对知识的整体性、结构性认识。归纳、概括与总结的能力是数学核心素养的一个基本要素,同时这也与单元整合教学的基本内涵不谋而合,在单元整合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为学生建立起相对清晰明确的知识结构。在笔者看来,思维导图能够被很好地运用到这样的教学过程当中,作为单元整合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本单元内不看似零散、不成结构的知识联系成一个整体,最终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达到"提纲挈领"的效果。从基础知识和解题方法这两个角度来看,思维导图能够优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方法的运用,大大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难度。
4.小结
总之,小学数学单元整合教学是为了适应课程改革的理念,构建以发展学科核心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教学,是更好地落实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的必然途径,这应该是我们研究与实践的基本共识。
【参考文献】
[1]王宜静.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实践与研究[J].小学教学设计,2022(26):4-6.
[2]高雪美.基于单元整合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家长,2022(24):156-158.
[3]陈萍萍.单元整合视角下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策略探讨[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5):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