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声教材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2-12-18
/ 2

关于有声教材在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研究

——以课堂提高学生对语言美及情感的理解为例

李临慧

上犹五中

摘要:在语文课堂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有效地使用有声语文教材可以使课堂教学的资源更丰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帮助学生加深对语言的整体感知,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去感知作者的思想感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语言鉴赏能力。

关键词:有声语文教材;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语言审美;情感感知

引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课堂上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课上,运用有声教材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生动,能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了他们的学习效率。文章通过对有声语文教材提高初中生语言美及情感感知能力的研究,就其具体应用策略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1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及其影响因素

1.1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我们的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而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因此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中获取信息,把握语言的形式、作用、情感方面的培养就尤为重要。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对于老师抛出的作品情感问题较难反馈,学生难以达到与作者或老师的共情,对于抽象化的情感和语言鉴赏存在障碍,导致其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很难独立思考理解,较难感知到作者对美的描绘和对事物的情感。

1.2语文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造成障碍的影响因素

经过观察研究,我认为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具有以下方面的影响因素:教学资源学习资源的相对匮乏,教学进度紧张,学生所能欣赏的文字作品的数量和时间都不多;学生缺乏一定的审美能力,从小没有接受艺术方面的熏陶和美学方面的培养;还有就是乡镇学校学生整体语文素质不高,基础不牢固,面对新授知识感觉异常吃力。

在我们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要求应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其中人文底蕴中又包含了审美情趣,即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学生语文鉴赏题块中对其信息的提取和对其知识、技能与方法把握的培养都是可在短时间内运用技巧来进行提升的,但是对美及情感的感知该怎么去培养呢?

语言文字中的美及情感的理解往往是比较抽象的,在课本阅读教学中,学生难以和文字中的情感内容达到共鸣,并且学生本身词语匮乏,即使理解也难在短时间内用言语表达出来,所以课程就比较难推进,造成了教师在教学进度中的认知偏差,教师往往为了赶进度,专注于方法上、技巧上或是概念性方面的知识,弱化了对学生审美情趣、情感表达上的培养,从而恶性循环,学生的语言审美水平就一直难以提升了。

本次研究的方向就侧重于利用有声语文教材提高初中生语言鉴赏中的审美感知和情感理解力,那么,要如何让学生从冰冷的文字之中脱离出来,增强其审美感知和情感理解能力呢?

现在大部分学校的课堂都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来参与教学,我认为,教师可以借助这些工具在课件之中结合来制作和讲解,帮助学生去感知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声语文教材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2有声语文教材在初中语文课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1何为“有声语文教材”?

现有的有声语文教材即是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教育部联合主办的“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作品,它是集结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70多位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对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示范朗读,所打造的一部高标准、高品质的中小学生“有声语文教材”。自2018年5月19日开始,到2020年7月19日第三期100篇作品在北京发布,至此,三期共包含了300篇语文课本音频作品,该音频产品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光盘等形式在中小学电子教室使用,也可以从央广网、央视网、国际在线、教育部官方网站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各类手机客户端、微信公号收听,十分便利。而且拥有这样一个诵读库的示范作品,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学生们一起来朗诵作品,能够让师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的美,也十分有利于学生提升普通话的水平。

“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中,初中课本的有声语文音频作品数量已高达140篇,涵盖了诗歌、小说、散文各类体裁,既有课内阅读,也有课外阅读,每篇作品的朗读都排有背景音乐,朗读者的读音、节奏、情感都把握得十分到位。

从2020年九月开始,我班语文教学就已经使用了示范读库中的音频教材,由于每班已经普及一体机和网络,所以使用起来非常的方便。而通常在央广网收集的作品是最齐全的,所以我在上课之前会提前点开“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做好讲课的准备。

那么如何将这些资源巧妙地应用在课程教学之中呢?

2.2有声语文教材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2.1加强学生对文学语言的感受力

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脑海中会浮现出自己所阅读的文章所描述的情景,正是因为联想,才使得课本中的文学作品变得鲜活、立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先带领学生对文章进行生难字词的解决。当学生理顺了,才能明白文章在写些什么,才能感受作者文章中所描述的意境。然后再运用有声教材进行朗读训练,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还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当听到语音准确、语句清晰且声情并茂的朗读时,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在听音频的同时,老师应该恰如其分地对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在听朗读内容的时候进行深入地思考,展开联想,细细感知作者朗读时音调的高低变化、朗读语速快慢的变化、轻读重读及背景音乐的变化。如在《安塞腰鼓》的教学之中,有声教材作品里穿插了安塞腰鼓的配音和陕北汉子的吆喝声,这就使得朗读者高昂激情的情绪更为饱满,学生不仅感受到了音乐中的力量,也从朗读者的音调高低变化、朗读语速快慢的变化中把握到了安塞腰鼓给作者带来的震撼美和向上精神。

2.2.2先带领学生了解作者与创作背景

文学作品是现实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反映的产物,是作者用来表达对现实社会生活的意见或者态度。如课文《我爱这土地》作者的写作背景是1938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只有先让学生对作者创作时代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才能把学生带入情境当中,随着有声教材里的朗读节奏和音乐去感悟作者的悲愤和不屈。因此,如果要把音频插入到课程当中,就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文体的特点来创设情境,发挥学习资源的最大效用,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2.2.3引领学生去感知美

文学作品是美的载体,各种作品都拥有各自不同的美。如学习课文《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让学生注意抓住意象,如“风”、“云烟”、“细雨”、“月圆”等去引导学生在脑海中展开联想,伴随着朗诵者优美的声音和配乐,学生对诗歌中美的感悟会提升一个层次,无声的文字符号、无形的画面就会自然地跳脱出来,让学生感受美之所在。

2.3有声语文教材在课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运用效果

在有声语文教材的熏陶中,学生不仅提高了普通话的水平,加强了对文中意境美的感知而且还达到了拓展思维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快乐和美的体验。

经过以上的实践,我班学生语言鉴赏力有了显著提高,上课的积极性也有了很明显的变化,回答阅读中感知美及情感理解题的反应更为迅速了。

结语

语文的本质特征是语言的艺术,语言鉴赏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抽象化的美及情感的领会在语言的阅读鉴赏中是比较重要且棘手的问题。当我们运用网络资源,运用有益的有声教材,就会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加丰富与活跃。要知道,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程的趣味性、教材资源的多样性和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努力去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让学生爱上语文,并在学习中拥有美好的情感体验。

参考资料: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3]“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简介.央广网  [期2018-05-21]

[4]“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二季作品上线.央视网  [2018-12-24]

[5]“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二批音频教材发布.央广网  [2018-12-24]

[6]“中小学语文示范诵读库”第三期百篇作品上线发布.央广网  [2020-07-19]

[7]《以人教数字教材为蓝本,打造数字化高效语文课堂》  山东潍坊新华中学丁风英 2016-06-16 人教网

[8]《微探究教学中的语言鉴赏》  【期刊名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版》【年(卷),期】2016(000)005

[9]百度词条